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堵截資金外流 十九大前中國掀金融風暴

—控資本繼續外流 迫私企賣產還債 港樓市或被波及

十九大前,中國政經格局正醞釀一場風暴。中共官媒近期連番抨擊大舉併購海外項目的中資明星民企,多個頂級富豪旗下企業,包括萬達、融創、樂視、海航等捲入銀行查貸風暴,股債被雙殺。最新被批的是國內最大家電企業──蘇寧投資海外足球,不排除有洗錢的嫌疑。

在資金管制日益收緊下,中資海外併購版圖也大受影響,紛紛出現併購突然叫停,甚至拋售海外資產、償還國內銀行債務的現象,令大陸金融風險大增。此波整頓潮也波及香港。專家預料,中資香港搶貴地現象或舒緩,香港樓價或出現調整。

王健林賣產承諾還債銀行

中國前首富王健林旗下的萬達集團,正面臨北京當局的一系列監管調查和行動。據《華爾街日報》等多家外媒報道,大陸各銀行已接到監管機構的警告,要求他們不要向大連萬達的6項海外併購交易發放貸款。

星期三(19日)萬達與融創簽約儀式上,捲入大陸銀行查貸風暴的融創收購萬達案,突然殺出第三方富力加入收購萬達,以六折「優惠價」接手融創原擬一併收購的萬達酒店,融創則只收購文旅項目。王健林出售項目後,將獲得680億元人民幣現金。集團現金流大幅改善,將增至1,700億元人民幣。儀式上,王健林強調,萬達必定會償還銀行貸款。

有分析指,王健林急於賣產,是因為受到銀行追債壓力,不惜大幅賣產以填補缺口;同時,富力戲劇性加入收購,或反映萬達提供融資的能力已受影響,融創亦無力自行斥資,需要第三方加入促成交易。

對於當局此次拿王健林「開刀」,中國商界猜測,究竟是萬達撞到了政策的槍口上,還是王健林失去了政界的支持。有人猜測,當局藉此向所有私企釋放政治信號。

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副教授克里斯多夫.鮑爾丁表示:「說政府是在釋放政治信號並不為過,他們是在用萬達作一個例子,告訴其它公司『別這麼幹』。而且這也意味着背後有政治鬥爭。」

美銀暫停借貸海航大行加強審批

此外,《紐約時報》引述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內部電郵指,該行決定不再與中國海航集團進行生意往來。

美銀亞太區主管Matthew Koder上月底發出電郵指,海航股東和企業架構不透明,業務模式複雜。該行亦考慮到近期中國監管機構對海航的關注度提升,以及海航的政治聯繫問題,因此不希望冒風險,決定不再參與涉及海航的交易。

報導又引述消息人士指,美銀原本正與海航為未來潛在交易商討融資計劃。

香港一家英資銀行從事海外收購的業內人士也向大紀元透露,該行在幾年前已拒絕借貸海航、萬達等高風險借貸企業,因為他們的負債率實在太高。在大陸金融整頓壓力下,該行近期已大幅提高對中資企業借貸門檻,並降低借貸額度,未來對於中資海外企業的審核勢必更加嚴格。

收購球會疑洗錢一帶一路被濫用

中國富豪的海外投資近日受到官媒質疑,中共發改委發言人嚴鵬程本月18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將繼續關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非理性對外投資傾向,防範對外投資風險。

中共央視當晚節目即刻批評中國民企中營業額排名第三的蘇寧集團去年出資2.7億歐元(約24.3億港元)控股意大利甲組足球聯賽球隊之一的國際米蘭足球會,不排除有洗錢之嫌。

熱愛足球的習近平曾提出過「足球中國夢」,隨後不少大陸企業如中國恆大集團等,積極出手收購海外足球隊。中資過去兩年已收購至少12支海外足球隊,耗逾1,170億元人民幣。

今年3月,人民銀行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曾表示,部分企業在海外投資存在非理性及異常行為,指出去年中國企業於海外收購許多足球俱樂部,有些甚至以直接投資為名轉移資產。

本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官方志在調控中國民間在海外的投資規模;而點名關注酒店、影城、娛樂業及體育俱樂部等的對外投資,是因這些投資背後除有走資洗錢之嫌,亦未能有效配合「一帶一路」國策。

中資海外收購大跌四成

2016年是中資在海外併購最活躍的一年。彭博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中資海外併購交易額高達2,484億美元(約19,401億港元),創下最高紀錄,較2015年漲幅超過了136%。

胡潤百富統計,當中,海航、中國化工、萬達、美的、騰訊、海爾、國家電網、巨人網絡、艾派克、復星被評為「2016最活躍的十大買家」。海航以4筆總額近百億美元的併購成為「最活躍買家」。

數據顯示,民營企業成為了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主要推動力量,其2016年交易數量較2015年增加了3倍,並在交易金額上超過了國有企業。而從2017年第一季度的數據分析,83%的海外併購交易是由民營企業參與發起的。

不過,自去年底大陸加緊資金管制,尤其是對海外併購項目進行管控後,中國對外投資額於今年上半年有所降溫。中國商務部月初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首6個月對外投資總額下降45.8%至481.9億美元(約3,759億港元),其中房地產、文化、體育及娛樂行業的投資額均大跌逾八成。

2016年6月6日,蘇寧體育產業集團收購國際米蘭約70%股份,成為國米大股東。(STR/AFP/* Images)

學者:暫停海外收購或影響港樓市

本港獨立經濟學家關焯照認為,最近大陸富豪在海外併購被調查,萬達海外收購項目亦被叫停,相信是因為當局擔心中資利用海外併購來走資。此波整頓潮,勢必影響中資在香港的併購,比如最近旺角朗豪坊以250億港元天價全球招標,也擔憂受外匯管制影響,有意投標的中資,資金無法到位。

對港人而言,最明顯的影響,是中資在香港搶貴地皮現象會有所緩解。「 大陸資金買東西是用天價買的。我想對地價方面,會理性一些的,不是太離譜的,起碼感覺沒有那麼瘋狂。」關焯照說。

對於樓價是否將會出現調整?他認為目前還難以估計,因為當局曾多番出招限制走資,但大陸資金仍然有辦法走出來,令香港樓價出現不理性的瘋漲。「樓市始終都會爆。時辰到就爆,時辰未到就繼續炒。但樓市不會軟着陸的。」

分析:萬達等民企併購之謎

財經專欄作家廖仕明表示,近二十年中國貨幣超量發行,中國政府把超發貨幣形成的資金,成功引向了一個大池子蓄積起來,這個池子就是房地產。但這個池子中的水越多,水壩也就越高,這個水壩就是價格。

當房地產價格高到一定程度,池中的水,也就是中國的資金必然有外流的壓力,這就是近兩年中國資本外流的原因,這也導致海外地產包括香港地產被炒高。海外房地產市場只要有華人介入便大升。

過去兩年,為應對人民幣貶值,大企業採用「資產國際化、債務人民幣化」的方法。大批企業在國內通過貸款和發債等方式,進行對外投資。但對外投資並未形成利潤或資金流,仍然依靠國內的債務來維持,所以就形成了所謂「高風險」對外投資。

去年開始,中國緊縮資本外流,對企業對外投資進行所謂「合法合規有序管理」,實際就是要清理這類高風險海外併購的企業。萬達出售國內資產,降低資金槓桿(降低負債率),即降低風險。廖仕明預料在中國經濟出現危機,資本管制日趨嚴謹的情況下,民企大規模賣產還債的情形會繼續出現。資產泡沫一旦爆破,形成連環效應的話,或導致中國、香港樓價下調。

專家:十九大前政經面臨巨變

時事評論員季達認為,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房地產一旦垮了,中國國內整個經濟都垮了。加上民企大規模走資潮,實際把中國經濟推向了一個死角。所以中國經濟面臨多重打擊,一方面中美之間或爆發貿易戰,美國打擊中美貿易逆差,走資潮加劇,人民幣將面臨強大的貶值壓力。一旦中國開始缺錢,又不能夠大印鈔票,就會出現經濟困局。

中共過去還可以用強勢的行政手段,不讓人民幣提款等措施應變。但現在十九大前,中國政治上是江澤民派系與習近平當局處在激烈的交鋒。你如果經濟上出現危機,你的對手就來搞你了,趁你病攞你命。像郭文貴狙擊王岐山,王岐山反擊,拿下總理原定接班人、有江派背景的政治局委員孫政才一樣,這是一個很激烈的交鋒。「到後來,更危機的出現時,一旦政治上擦槍走火,巨變就會發生。」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大紀元記者李玲浦香港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722/965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