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官方宣佈8年抗戰改14原因 中共毀了東北抗日游擊隊

「九·一八」事變。(網絡圖片)

日前,中共教育部通知將「8年抗戰」改為「14年抗戰」。官方宣稱此次「修史」為「全面體現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共「從1931年已經領導東北抗日聯軍」。史料揭露,中共在1931-1937的抗日前6年,不但在後方分裂中國,破壞國民黨抗日,還在東北抗日義勇軍中發展黨組織,將部分抗日游擊隊引向「打土豪分土地」、「武裝保衛蘇聯」的路,致使游擊隊不但被日軍圍剿,還遭到原本支持抗日的地主武裝的頑強抵抗,四處樹敵,最後幾近覆滅。

中共教育部近日發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對現教材進行排查修改,將「8年抗戰」改為「14年抗戰」,並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14年抗戰」概念在開春的教材中使用。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11日在北京指出,在1937年七七事變和全面抗戰爆發之前,從1931年東北淪陷開始,中國共產黨已經領導東北抗日聯軍,所以抗日義舉早於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對有關的歷史貢獻亦不應該忘記。

因為中華民國官方說法一直是「14年抗戰」,因此中共當局要修改抗戰史觀消息傳出,一度引來中共要「改正前非」、承認國民黨抗戰歷史揣測的美麗誤會。

不過教育部10日下午透過人民日報客戶端發文,指教材修改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目的是要「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全面體現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強調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令外界見之譁然。

中共在前6年都幹了什麼?

「九一八」事變後中共破壞國軍抗日

「九一八」事變後,國民政府積極備戰、整頓內部、籌集資金、強化軍隊,準備長期抵禦日本的侵略,國民黨內部也呈現不計前嫌,團結禦侮的局面。很多軍閥後來都變成了積極抗日的將領。然而,中共卻變本加厲,趁火打劫。

「九一八」事變後第二天,9月20日,中共發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委員會為滿洲事變宣言》。這個宣言除了表明中共為蘇聯附屬和要領導抗日以及大量篇幅誣衊國民政府、國名黨和蔣介石之外,就是號召國民「要聯合起來,在國民黨統治區域,工人罷工、農民騷動、學生罷課、貧民罷業、士兵譁變」。

9月22日,中共通過的《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滿洲事變的決議》中稱,「黨在這次事變的中心任務是:⋯⋯抓住廣大群眾對國民黨的失望與憤怒,而組織他們走向消滅國民黨統治的鬥爭。抓住一切農民、工人、士兵的具體的切身要求,發動他們的鬥爭⋯⋯反對進攻蘇聯和蘇區,擁護蘇維埃,武裝保衛蘇聯」;還把日本侵佔東北稱為「最露骨的反蘇戰爭的序幕」。

中共還有一系列的決議和宣言等,其內容都類似。主要內容都是為了「武裝保衛蘇聯」,要煽動國內各階層的騷亂,而推翻國民黨和國民政府的統治。

1931年12月29日,共產國際在給中共中央的「共產國際指示」中明確提出,「推翻國民黨是反對帝國主義民族革命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領導學生運動,利用學生煽動起國民黨統治區域的農民群眾」。

1932年1月2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倉促宣戰之弊害,稱「抗日必先剿匪,攘外必先安內,安內以攘外,剿匪以抗日」。當時國民政府在長城一線以防禦為主,而在南方開始全面剿共。

中共東北游擊隊「不打日本打土豪」,「不保東北保蘇聯」,被中共引向覆滅

2014年7月,開放網題為《中俄怎樣插手東北抗日?》的文章披露,九一八事變時,張學良正在北京看戲,聽聞消息後,敕令請戰與北大營共存亡的旅長不許抵抗。第二天(919)張學良正式下令「不許抵抗,以免事態擴大」。並議定電告南京國民政府,「請國聯調停干涉」。

但是,在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下,東北軍的各路軍警人員,自發組織了抗日義勇軍。百路抗日義勇軍最多時超過三十萬人,超過了張學良的東北軍人數。只是他們沒有象樣的武器和供給,沒有後方和支援。但是義勇軍曾經十一次攻打瀋陽,六次攻打長春,曾經佔領了十六個北滿縣城,給日軍以重創。

文章披露,國民政府一直支持義勇軍。由裴敏貞在東北負責接濟。

為了掌控東北抗日武裝力量,在蘇聯的指令下,中共滿洲省委派遣了楊靖宇、趙尚志、周保中等一批幹部到東北游擊隊中發展中共的黨組織。

當時,楊靖宇去了南滿的磐石游擊隊;周保中去了吉東的王德泰部義勇軍;李兆麟派往珠河中心縣委組建游擊隊;趙尚志去了張甲洲的巴彥游擊隊;崔庸健前往吉東的寶清、虎林、饒河等地發展中共的黨組織和組建游擊隊(後來的抗聯7軍);馮仲雲作為滿洲省委巡視員去湯原組建游擊隊。

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張正隆撰寫的《雪冷血熱》一書以翔實的資料,揭開了〝九一八事變〞後,中共領導的東北游擊隊如何在幾年的時間內走向覆滅的不為人知的內幕。

1932年6月中共在上海召開〝北方會議〞(北方五省書記會議),作出了在東北〝進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成立工農紅軍,建立蘇維埃政府〞的決定。

同年7月上旬,〝北方會議〞結束不久,中共滿洲省委派人到東北的游擊隊去傳達省委指示,要求把反日戰爭和土地革命結合起來。但當時巴彥游擊隊的實際領導人趙尚志和張甲洲認為不能這樣搞。他們認為省委不了解下邊的情況,〝巴彥這麼多反日的大糧戶,怎麼能不分青紅皂白,一律打傢伙呀?〞但他們的據理力爭無效,最後的結果是〝個人意見可以充分表達,省委指示卻是必須執行的。〞

10月,中共滿洲省委又派遣巡視員吳福海到巴彥游擊隊傳達省委指示,首先把巴彥游擊隊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36軍江北獨立師,張甲洲為司令,趙尚志為第一政委,吳福海為第二政委,政委均為省委代表,並確立了〝實行土地革命,創造蘇維埃政權,武裝保衛蘇聯〞的宗旨。從此,東北的游擊隊就打起紅軍的旗幟,除了時不時跟日軍打打游擊,更多的卻是與地方上的地主民間武裝開戰,〝打土豪,分田地〞。

本來之前游擊隊靠宣傳反日救國,得到了地方上有錢有勢大戶們的鼎力支持。大糧戶出糧出錢出馬出槍,支援游擊隊打日本鬼子。現游擊隊執行中共的政策要〝打土豪,分田地〞,大戶們當然就不幹了,〝說小鬼子欺負俺們,共產黨、紅軍也不饒過俺們,沒活路了!〞於是,地主武裝迅速從支持游擊隊的後盾轉變成了游擊隊的〝敵人〞,而且這些地方武裝與游擊隊發生武力衝突時都〝打得很頑強〞,游擊隊的戰鬥力遭到重創,處於幾近覆滅的邊緣。

阿波羅網於飛報道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阿波羅網於飛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112/86557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