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工作職業 > 正文

覺得自己沒天賦?是因為你沒方法(值得看)

作者:

三、將彌補劣勢的時間,花到應用天賦上

在我們小時候,偏科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如果你數學可以到90分,語文竟然只有70分,在整個教育體制下,幾乎是不可原諒的。

我們在生活中也充滿很多勵志故事,講述主人公如何與劣勢抗爭。我們總覺得,應該「缺什麼補什麼」。

但這是個很大的誤區,我們常常誤解了挑戰的概念。挑戰某個困難、某項任務,這都是值得鼓勵的,也是我們成長的方式。

然而,放棄自己的天賦,非得挑戰自己天生的弱勢,讓自己時刻處於沮喪的狀態,實在不是一件值得鼓勵的做法。

因為,你的能力會變化,你的思維會變化,你的理想會變化……但是,你的天賦不會變化。

花時間去最大化你的天賦,比花時間去彌補自己的劣勢,要有效得多。這是我們應用天賦的最關鍵策略。

如何才能將彌補劣勢的時間,重新分配到最大化天賦方面呢?你需要給自己提問。

思考1:思考一下,如果停止做那些跟弱勢相關的事情,會對結果有什麼影響嗎?

思考2:我的團隊中,是否有人可以跟我互補?由ta來做這件事?

思考3:這件事情,可否用我的天賦來彌補?

問自己這幾個問題之後,可能得出讓你眼前一亮的答案,比如這張表裏面的例子。

四、這種練習方法,幫你將天賦轉化為能力

好了,劣勢上面花的時間少了,如何花時間去開發自己的天賦呢?關鍵是刻意練習。

首次提出「刻意練習」這個概念的是心理學家K.AndersEricsson,他對刻意練習的定義是:為了掌握某種能力,有意識地付出努力,投入到某項活動中。

只有有意識的重複,才會引發大腦神經的變化。最終隨着時間的推移,大腦不再對這項活動感到不適,成為我們無意識的一種能力。

研究表明,練習的「質」,比練習的「量」要重要很多。

那麼,什麼是正確的刻意練習方法呢?它必須符合四大特徵

1.在學習區練習

我們的學習,一般有三個區域:一個是舒適區,就是你非常熟練、幾乎是下意識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中間是學習區,就是有一些挑戰,可以通過努力掌握的,最外層是恐慌區,遠遠超出你的能力,當前很難掌握。

如果用比喻的話,舒適區就像是右手隨意寫字,學習區是用右手學寫某種字體的字,而恐慌區是讓你直接用左手寫那種字體出來。

因此,你需要反思,你現在的8小時工作內容中,分佈在各個區域的比例有多少?如果在學習區的都不到1小時,那你就需要考慮一下了。因為,長此以往,你工作8年,只相當於別人工作1年。

2.大量重複

這裏所說的重複,是指在學習區內重複。學習任何一樣新東西,其實是打破思維慣性、進行大腦重構的過程,要建立起重構後的穩定神經結構,需要多次練習,才能掌握。

這是一個將有意識變成無意識的過程。你看到很多人,面對問題快速梳理出思路,那是因為,你需要有意識、很努力才能做到的事情,他早已通過刻意練習形成無意識反應了。

3.持續獲得有效反饋

刻意練習是以錯誤為中心的,因為如果一樣事情你從未做錯過,證明你根本不需要學習它。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說過,人類學習的特徵是從錯誤中學習,所以我們才會說「專家是在一個狹小領域內犯過足夠多錯誤的人」。

我們都考過試,刷過題庫,最有效的做題方式是,每做一遍,記下錯誤的題目,下一遍只做錯題,而不是一遍遍從頭開始做。

我的職業生涯里有過一次小轉行,轉過去之後,花了11個月,就從顧問升到了項目經理,就算是不轉行的人,這個過程平均也是2-3年。

因為那一年,我整整寫了6個月的項目日記,隨時隨地記錄自己犯的錯誤,時時回顧。但是,哪有那麼多機會讓我犯錯、而且還能收到反饋呢?我自己製造機會。

比如,客戶問一個問題,我心裏先思考一個回答,然後項目經理說出她的回答時,我就暗暗對比:為什麼她這麼說,好處是什麼,我為什麼沒想到,我下次可以怎麼做。這樣一來,我都不用真的犯錯誤,就可以從犯錯中學習。

後來,我的項目經理家裏有事,我臨時頂了她很多工作,大家都驚訝於,為什麼我這麼快就能上手。

有句話我之前一直記着,現在離開職場了,也送給大家:如果你的目標是升職為總監/經理,那麼,自己先給自己升職。

4.專注

同樣在學習區里練習,練習時間也一樣,而且也有反饋,最後的結果就沒有差異嗎?不是,差異很大。比如,同樣是學寫楷體字,一個在寫字的時候聽搖滾、想心事,而另一個則是沉浸其中,最後的結果是差異很大的。

K.AndersEricsson提到過他的另一個發現,就是:那些頂尖的專家在進行刻意練習的時候有幾個特點:

不間斷的刻意練習通常只能堅持1個小時、通常在早晨頭腦清醒的時候練習、每天都練習而且周末不間斷、每天的刻意練習加起來是四到五個小時、沒有足夠的休息會崩潰。

連那些最頂尖的人也做不到8小時的長時間刻意練習,因為這是一樣非常耗費精力和能量的事情,需要專注和持續。

所以,想要提升你的努力性價比麼?開始盤點你的天賦和劣勢,將時間做個重新分配,並掌握正確的刻意練習方法吧!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壹心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1015/819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