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發佈會後,蘋果距離成為諾基亞越來越近了

所以,蘋果的新一場發佈會就這樣結束了。這是很多科技媒體人,也是很多讀者的例行功課。

這麼多年來,觀看蘋果發佈會早已經從一個主觀意願強烈的,甚至有點叛逆的事情,變成了一個被動的,朝聖一樣的習慣。而當年那些逃課或逃班去看發佈會,第二天起來遲到的孩子們,如今也已經成長為可以給公司制定放「蘋果假」規矩的經理。與之相對的,是每一次的蘋果發佈會的新奇和滿足程度,在成穩定的比例下降。

在發佈會之前,有越來越多的說法將蘋果和諾基亞相比,所以本文的總體觀點很可能同樣並無新意。說蘋果是下一個諾基亞的說法,到目前為止大多數都是基於對兩家公司在全盛時期運營數字的簡單比較。蘋果最近的財報確實不太好看,整體銷量都在下降,甚至在最看重的中國區也出現了增長乏力。但總體來說中國還是在增長路上的,我身邊的小夥伴也一直在想怎麼換自己的機器,繼續給蘋果「交稅」。當然了,前提是這種換並不是因為覺得新改進很好,而是一種下意識的,條件反射的更換。就是時候到了,該換新的了。也許在這個最合適的時機,蘋果就把廣(搶)受(錢)歡(最)迎(狠)的iPhone年年煥新計劃首次引入中國。

不過,如果看完關於這場發佈會的回放和要點,你會感覺到蘋果像諾基亞的信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明顯。而這是出於和表象的運營數據稍有不同的一些原因。

最多人用的單一品牌手機:是榮譽,也是負擔

我想起小米稍早之前發佈的一則廣告,說自己出貨量很多,全國好多人在用,是國民手機,請明星代言人說,做國民手機是一種責任,結果被網友恥笑。網友認為小米的機器還有各種問題,根本稱不上是正肩負着這種責任。不管如何,真正配得上國民手機稱號——或者全球的全民手機稱號,並且正因為這個稱號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正是蘋果。

這次蘋果對iPhone外觀和體驗的最大變革是取消了耳機接口,這實際上是一個試探性的舉動,就像是上一次推出小機身SE一樣,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如果市場表現比較差就不會推出第二代。耳機接口的取消,對用戶的影響處於中等水平。如果大眾完全不在乎或者可以忍受,那麼蘋果理應撤銷新一代iPhone身上的閃電接口,直接更換成USB-C接口,這樣就可以實現全系列的手機、電腦和手錶產品線的接口一致。至於配件與手機新接口不能兼容的,則全都用無線和藍牙進行傳輸,或者同時採用無線充電技術。

然而,蘋果長期的「為iPhone和iPad製造」的認證體系(MFI),已經在世界上創造了不計其數的不同品類的蘋果配件,撐起了一個龐大而複雜的配件市場。這些產品全都有賴於蘋果的接口來決定其生死,不符合新標準的產品將一文不值。蘋果上一次更換到閃電接口,雖然擁有了雙面可插,體積大大縮小等優點,但依然在社會上引起一片哀嚎。蘋果當時的體量跟現在相比還是太小,所以如果如今還有那麼翻天覆地的變化,必須一點一點給大眾足夠的時間進行心理準備。

所以,蘋果現有產品線(iPhone、iPad、Mac等)的新版本,不僅不能如之前一般引發業界效仿,反而跟隨業界改進居多;產品日趨完美但再無新意,這些都是大家已經分析過的。但是究其原因,更多的不是說創新乏力,而是用戶太多了,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好改。

現實扭曲力場的破裂:輿論渠道更分散,更難以掌控

這不由得讓我們回想起喬幫主還在世時的那段美好時光。即使蘋果遭遇了天線門這樣的質量硬傷,都可以被簡單地敷衍過去。而接下來喬布斯的每一次發佈都繼續引起瘋狂。喬布斯的這一能力被人稱為「現實扭曲立場」。那麼,假如可以在大刀闊斧創新,繼續引領時代風潮的時候,還能夠掌握輿論,讓大家都說蘋果的好,那不就得了嗎?

問題是本次發佈會之前,任何驚喜都早已泄露得一乾二淨。中國兩大運營商電信和聯通的網上營業廳,分別在官網或微博上放出了帶有iPhone7主要功能的發售預告。香港的某個經銷商報出了下一代產品名稱的名單,這與蘋果最近申請的一系列商標當中的幾個相呼應,而這些信息在喬布斯時代都是絕對不會泄露的。甚至,在發佈會當天正式開始之前,蘋果剛剛開設的官方Twitter已經忍不住提前放出了標誌着iPhone7上市的宣傳圖片。

這說明,蘋果在細節控制上的很多流程都出了重大問題——也許這是回落到業界普遍的水平,但是對於蘋果來說這十分不尋常。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意味着蘋果單從掌控輿論的能力看,已經大不如前。但是實際上,蘋果什麼都沒有做錯。

對於那些我們叫得上名字的大型媒體,比如紐約時報,TechCrunch,The Verge,Business Insider,CNET,蘋果的控制還算是可以的。在發佈會後的報道當中,媒體們整齊劃一的討論了蘋果新品,同時奉上了圖文直播,產品上手照,以及使用感受等全家桶,當然裏面不會說蘋果的壞話。

但是,那些個人在自媒體和社交網絡上的泄露、曝光和之後的不和諧音,才是真正困擾蘋果的地方。最近蘋果罕見地回應了一個名為「中國勞工觀察」的組織,對於蘋果一家代工廠工人狀況的控訴。這些組織本來就不在蘋果的控制範圍之內,但是和之前相比,這些組織有了「人民」撐腰。它們目前所能獲得的公眾關注和支持比以前要大得多。之前,就算是有類似的批評,正在享受蘋果最新產品便利的用戶們也不會太關注。如今,蘋果甚至不得不開放代工廠引外媒記者親身體驗。

其實傳統媒體可以比作代表原來輿論秩序的「建制派」,自媒體及社交網絡則可以比作擾亂顛覆現有秩序的「反建制派」。正如今年美國大選當中特朗普的異軍突起一樣,那些非建制的個人,和社交網絡上的聲音,才是時代的最強音,即便是強大如蘋果這樣的公司也無法全面掌握。與其說,庫克跟喬布斯的管理風格不同,更願意主動開放,面對公眾,還不如說是這些「反建制派」聲音起到的越來越大的干擾,已經弄破了「現實扭曲力場」,這是蘋果應對其控制輿論的能力減弱而被動作出的決定。

顛覆性新品類遲遲不出:摩爾定律在廣義上失效?

這一次,媒體還廣泛地報道了可能會有新的MacBook,但是在發佈會上只有iPhone和Apple Watch的更新,並沒有出現人們所說的那種最上面一行按鍵變成觸摸版的新MacBook出現。其實,如果鍵盤的改進是確實存在的,那麼新品「延遲」可能說明了幾個問題:這可能是供應鏈上的問題,或者是品控問題,導致硬件存貨不足,延期交貨;也有可能是軟件上出現了一些緊急問題。前一段時間iOS剛剛爆發了一個零日漏洞,就是廠商還沒有反應過來,已經有黑客通過這個漏洞來牟取利益。因此蘋果可能是正忙於解決這些問題。

重點是,之前各類新產品一般都是如約按時出現的,可以說在發佈會前的日期都預留了處理品控、供應鏈問題的時間。而且,蘋果本身對於供應鏈的強力掌控,是被寫進商學院教科書的。之前iPhone觸屏等關鍵元件的唯一製造商,只給蘋果一家公司供貨,並且寫進合同裏面,導致其他要想跟進效仿的公司只能幹瞪眼。但是現在,這種情況很少出現了。

現在,上世紀80年代確定的摩爾定律正在走向失效的邊緣。這個定律的主題是,硬件的主要性能指標每隔18個月就會提升一倍。其他的預測還包括同一硬件產品的價格會在一定周期之內下降一半等等。蘋果對於iPhone的升級,都會在幾個關鍵的硬件指標上來一些創新,但是要想出現決定性的創新,現在這個周期變得越來越長。

在iPhone7的宣傳當中,反覆地說是有史以來最快的處理器,最好的屏幕,以及最好的攝像頭。但是類似從普通屏幕到Retina屏這樣的關鍵性變化,則難以重演。主打的防水功能,市面上也已有各種旗艦機型出現,除了索尼一開始就防水之外,三星最近的Galaxy系列也加入了防水功能。就算是剛才所提到的「建制派」媒體,在提到iPhone7的時候也忍不住把它跟市面上最先進的安卓手機拿來比較。換到以前,可根本沒有這麼做的必要。

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品類擴充,是蘋果推出Apple Watch。儘管蘋果數據顯示手錶銷量已經僅次於勞力士位居全球第二位,但手錶無法如iPod、iPhone、iPad三板斧一樣,出來就獨自定義一個時代。這樣的希望被業界寄託於VR、汽車,但始終連個影子都沒有。不知這是否與廣義的摩爾定律失效有關,但是如果只堆硬件,不拼創意,這樣的進程總會有個截止的。這就又回到了文章開頭所說的創新能力的不足,其實是體現在無法推出一個受市場普遍歡迎的全新品類,而不是每一次對原有產品線的升級都抓住大家的眼光。

當年,諾基亞失敗的系統選擇不僅有戰略決策的問題,還在於前後兩大系統(Symbian和Android)的差異實在太大,根本無法兼容,也就意味着原來的海量存量用戶,都成為了不折不扣的累贅。如果貿然大改,他們只能發酵成為公關危機,在社交網絡時代的蘋果看來更是如此。VR、汽車、AI機械人、語音或者手錶等發展中的新人機交互界面,都可能顛覆iOS確立的智能手機王朝,而且都具有和現在的iOS無法無縫遷移的特點。因此,蘋果只能靠完善現有品類產品線的辦法增加營收,走回了諾基亞「科技以換殼為本」的老路。

更不用說,加上防水功能以後,iPhone不知不覺中也越來越「皮實」了。本來諾基亞堅不可摧的傳說就有點兒誇張成分,所以現在可以輕鬆被後來者「超越」。我對蘋果這場發佈會的評論定格在這樣一條微博上:「如今蘋果接下兩大神器:『可以擋子彈』和『科技以換殼為本』,距離成為諾基亞越來越近了。」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創事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908/80026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