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好戰的匈奴人最後去哪了

—匈奴人都去哪了?

作者:

匈奴是歐亞大陸的遊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古代國家,存在年代約在前209年至48年,其後分裂為北匈奴(48年-93年)和南匈奴(48年-216年)。統治領域約略在現今蒙古國、西伯利亞南部、中亞與中國北部地區。公元4至5世紀又陸續在中原和西域建立漢趙、北涼、胡夏、高昌北涼政權。匈奴帝國滅亡後,但匈奴人沒有死絕,他們逐漸融合進入當地其它的部落,漸漸融入其它的部族。

2013年4月19日,在北京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一個被命名為「匈奴與中原——文明的碰撞與交融」展開幕(圖源:VCG)

公元453年,匈奴王阿提拉在結婚後的第二年死去,他的帝國在短短的幾年裏便土崩瓦解了。雖然他們沸騰的血液至今仍在某些人類族群中流淌着,但匈奴作為一個民族從此在歷史上消失。

匈奴人與我們所知的古代的一些遊牧民族沒有太多的區別,不飾雕琢,面貌看起來粗獷、醜陋的要多一些。他們大多身材矮壯,高顴骨,大鬍子,男子也配一隻耳環,至於頭髮,除了頭頂的一塊留出來扎着辮子,其餘的都剃掉。

史書上講匈奴族人多着開衩長袍,袍袖收攏於手腕處,褲子也以寬大為主,在腳踝處收攏,並在腰間掛着弓箭。匈奴人以畜牧為業,掠奪以生,在歷史上,他們被稱為鬼方、土方、太戎等,匈奴人的驍勇善戰,給歷史上各國帶來極大的麻煩,就連我們今天看到的長城,也是為了防範匈奴人--當然了,長城外的少數民族多少也因此受到了「無妄之災」。

我們在歷史上能夠找到的關於北方遊牧民族南侵的記錄,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他們來自今內蒙古鄂爾多斯、山西及河北北部,搶掠以糧食、牲畜為主。此時匈奴被人們稱為「獫狁」,「狁」,是長嘴的惡犬,可見人們對這些來去如風的強盜的厭惡。獫狁雖然以部落為體制,比起商周要落後一些,但他們率先使用馬為代步工具,所以他們在中原王朝的爭鬥中速度一項上佔據着絕對的優勢,人們對這種侵擾束手無策。

春秋戰國時期,獫狁壯大起來,於是中原人改稱其為「北戎」,北戎的侵擾已經不像獫狁的小打小鬧,他們以劫掠起家,嘗到了劫掠的甜頭,他們變本加厲的侵擾中原。趙、秦、魏、燕等國開始城牆以抵禦北戎的騷擾。

城牆是死的,只能欺負人少,對於大規模、有計劃而來的北戎騎兵,城牆起不到任何作用,而推動了城牆的保護,士兵難以抵抗呼嘯而來的北戎騎兵,中原各國在對決中屢戰屢敗。在北戎侵害的這些國家中,受害尤以趙國為重,趙武靈王雄才大略,繼位後改變了戰國時期常用的「着長袍、駕重車」的戰鬥機制,開始「胡服騎射」,改變了與北戎戰爭之中的劣勢。秦國一統中原後,不辭辛苦地將各國修建的城牆連接起來,而在萬里長城出現在地球之上的同時,北戎也完成了向匈奴的「進化」,戰鬥力空前的強盛。

匈奴人多好勇鬥狠,戰時以殺敵數量計軍功,在一個匈奴人死後,他的墳上會被人們放置香瓜大小的鵝卵石來表示他生前殺敵的數量。匈奴人全民皆兵,隨時有可能參與戰鬥,戰鬥時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紀律性差。漢朝新立,匈奴趁中原喘息之機大舉入侵,兵動太原。漢高祖劉邦御駕親征,卻反被三十餘萬匈奴騎兵所圍,劉邦最終嫁了個公主,才換得匈奴退兵,保得性命。

半個世紀之後,匈奴在公元前167年至公元前142年之間發動三次東侵,兵逼漢都長安,徹底激怒初登帝位的漢武帝劉徹。漢元光年間,武帝啟用衛青為大將軍,翁金河畔大破匈奴。

八年之後,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軍西征,十年征戰,大破匈奴,奪取了涼州、甘州、瓜州等地,武帝藉此建立起武威、張掖、酒泉和敦煌四郡。

公元91年,匈奴在與中原的戰爭中落敗,一蹶不振,於是開始了他們史無前例的逃亡。匈奴人悄無聲息的退走,兩百年裏默默的休養生息。公元4世紀末,匈奴人驟然發難,襲取了阿蘭聊國。阿蘭聊國即漢朝時候的西域大國奄蔡,國力強盛,但仍難以抵禦兇悍的、突如其來的匈奴人,繁華的國家旋即再無活物,這群突然冒出來的屠夫的所作所為很快就吸引到整個歐洲的關注。等到他們搞清楚這群人就是與中原人交戰丟盔棄甲而逃的匈奴騎兵時,整個西方都因此而震驚。

公元374年,匈奴大兵攻打東哥特,他們依照舊例,所過之處,「寸草不生」。西哥特國王得到消息,慄慄危懼,派遣大軍在德涅斯特河畔守候,以期以大河天險阻匈奴攻勢。匈奴騎兵自上游淺處偷渡,過河後乘夜奇襲西哥特軍大營,西哥特軍大敗,哥特人潰散。公元400年,匈奴大軍越過阿爾卑斯山,經由意大利追逐哥特人,順道又把意大利洗劫了一把,匈奴人吃飽喝足之後,班師喀爾巴阡山以東進行休整。羅馬人被匈奴人的兇悍所懾,又怨憎匈奴人毀滅了他們的家園,遂以「Huns」稱呼他們,意為野蠻之族。

但稱呼上的詆毀,無法化作對匈奴人實質上的傷害,匈奴人雖然是背井離鄉客場作戰,但其驍勇實在無可抵擋,他們四面開戰,卻節節勝利,逐漸成為歐洲大陸的新主人,強大如羅馬帝國亦無法擊敗匈奴人的攻打,只能以向匈奴稱臣進貢的方式來換取苟延殘喘。匈奴在歐洲戰場上不可一世,完全找回了他們丟在中原戰場上的東西。如果說還有什麼遺憾,那就是他們沒有辦法回到故鄉,這從他們的民歌里就能看出來。

羅馬帝國雖然畏忌匈奴人的勇狠,但並不甘心於屈服在匈奴的馬蹄之下,在「臥薪嘗膽」半個多世紀之後,羅馬人已經積蓄了足夠反叛匈奴人的力量,並於公元451年9月20日,爆發了一場慘烈的大會戰。會戰地點是法國東北部香檳平原的小城沙隆,雙方在這個小城投入了超過一百萬大軍,一天下來,不計傷者,僅陣亡的士兵就超過了十六萬人,匈奴軍隊最終戰敗,但仍然不損根基。匈奴的存在,對西方世界的各國,仍然是極其巨大的威脅。

「阿提拉」這個名字,在現代用的人不少。但在匈奴時代,那是一個雄才大略、能征善戰的首領。阿提拉殺了自己的哥哥,從而成為匈奴的最高的掌權者。這位傑出的政治家在奪取政權的六年後,就把其精明的目光放在了東羅馬帝國之上,開始了屬於他的掠奪之路。阿提拉向東羅馬帝國宣戰,過多瑙河,橫穿塞爾維亞、保加利亞,沿途洗劫了色雷斯,到達東羅馬帝國邊界的時候,士氣正酣。

匈奴大軍輕易擊潰東羅馬帝國的重兵,而經此一役,東羅馬帝國幾近滅亡,無力再戰。但匈奴人不改其劣根性,只是搶掠財物,並不一舉將東羅馬帝國滅亡,這種舉動看起來雖然還算是人道,但為一個軍事家所不取:一個東羅馬帝國無足輕重,但如它這樣的帝國有多少?這股力量會在匈奴衰弱的時候一舉爆發出來,那時候,復仇的力量將是驚濤駭浪。

公元451年,阿提拉與西羅馬帝國聯姻要求被拒,引發了沙隆城會戰,此次交手,阿提拉所率匈奴大軍雖然敗北,但西羅馬帝國的軍隊由於我們尚不可知的原因,沒有痛打落水狗,匈奴軍隊得以喘息。公元452年,匈奴為了劫掠,也為了報復,再度進入羅馬,在意大利北部地區瘋狂的破壞,羅馬由於內部原因,沒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羅馬皇帝慌忙求和。阿提拉本欲大肆進攻,但此時匈奴軍中爆發瘟疫,基於各個方面的考慮,阿提拉最終答應了議和。

此後不久,阿提拉迎來新婚,婚後兩年便死去。當時的人們認為他死於循環系統疾病,但他的新婚妻子伊爾迪科亦有巨大的嫌疑,不過當人們懷疑到伊爾迪科的時候,此事已經過去了一個世紀。阿提拉死後不久,匈奴帝國內部出現權力爭奪,內耗嚴重,而且阿提拉的後裔沒有如他這般雄才大略的人物出現,平時被匈奴壓迫的民族趁勢起兵,匈奴貴族無法應對,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國就此走向衰亡。

匈奴帝國雖滅,但匈奴人沒有死絕,他們逐漸融合進入當地其它的部落,漸漸融入其它的部族,匈奴這個民族真的如「上帝之鞭」,當它整合了歐洲的勢力之後,便迎來了它的極速的消亡。死在匈奴人手中的人可謂不計其數,人們對它的印象,大概就是野蠻、兇殘。但匈奴人對世界歷史的進程,的確進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830/794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