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古代的真金白銀見過沒?這個元寶曾拍出百萬天價

之前《藏寶圖》(微信公眾號ID:cangbao88)做過很多期關於錢幣的內容,有紙幣、紀念鈔、硬幣、銀幣、袁大頭等等。但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悠久,也是流通時間最長的古代貨幣「金銀錠」,卻一直沒有涉及。在眾多「元寶」(藏寶圖粉絲)的呼籲下,今天寶圖君就帶大家領略古代「真金白銀」的風采,看看金銀元寶的收藏價值。(圖為清「道驗」五十兩銀錠)

【銀兩的歷史:始於兩漢,盛於明清】銀兩,指中國舊時以銀錠為主要形式的一種秤量貨幣。以兩為單位,故稱銀子為銀兩。銀兩指一種以銀錠為主要形式的稱量貨幣,始於兩漢,盛於明清,在古裝電影、電視劇中,人們常常能看到作為財富象徵的金銀元寶,把金銀熔鑄成錠作為貨幣始於漢代,隋唐前稱為「銀餅」、「銀笏」,宋金時稱「銀錠」,而元代採用白銀為價值尺度,元代銀錠稱為「元寶」。銀元寶在明朝盛行,清朝時,銀元寶作為主要貨幣流通。(圖為早期的銀錠)

【銀兩的承載形式:「元寶」】元寶通常由貴重的黃金或白銀製成,一般白銀居多,黃金稀見。在中國貨幣史上,正式把金銀稱作「元寶」,始於元代。不過,早在唐初開元通寶行世時,民間就有取其碩大、貴重之意,旋讀為「開通元寶」的。而元代呼金銀錢為「元寶」,則是元朝之寶的意思,黃金叫作:金元寶,銀錠叫作銀元寶,既有政治含義,也是對金銀貨幣約定俗成的通稱。(圖為元代鑄造的馬蹄形銀錠)

【「元寶」:重量達50兩的「金銀錠」】元寶起源於唐朝,在唐朝建中初期(780~783)就有使用白銀支付大宗馬錢(支付買馬的大筆數額款項)的記錄;從出土的寶物中也證實:唐代已有銀制的「餅」和「鋌」,也就是仰面似船,伏面似案(桌面)的船形「銀鋌」。把「銀鋌」稱為「元寶」始於元朝,元朝至元三年以平淮庫(當時國家銀庫)的白銀熔鑄成「錠」,凡重量達50兩者,名曰:「元寶」,也就是「元朝之寶」的意思。(圖為唐代五十兩船形銀鋌,圖片來源:華夏古泉網)

元寶重量有一、二、三、五、十、五十兩之別,而「元寶」一詞也可以專指重五十兩的銀錠。其實,古代真正的元寶並不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真正的元寶中間部份並沒有凸出來的形狀,顏色也不是金黃色而是銀色。它演變成今日的樣子,或許是基於它原本的形狀有點像棺材,深為人們所避忌。另一方面,為了讓元寶的造形美觀,顏色更亮麗,因而成為今天元寶的模樣。說完元寶,你知道古代的貨幣單位還有哪些麼?下面接着聊。

【一兩黃金大約可兌換8-11兩白銀】銀兩也稱紋銀是中國古代的貨幣單位。其向上為黃金,向下為銅板也稱之為制錢。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但基本上有三種單位: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一兩白銀、一兩黃金。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根據記載: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可知一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一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由於古代中國銀子缺乏,銀子的價值很高。正常情況下,一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一兩銀子等於制錢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後)。而直到清末,一斤(相當於1.2市斤)豬肉只要二十文錢,一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圖為一貫錢)

幾兩銀子、幾十兩銀子是很大一筆錢了,有百兩銀子就算巨款了,能夠買上十幾畝良田。在明代,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所以戚繼光的士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子,一月不足一兩。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銅錢,清末時使用銅元,很少用銀子作為日常交易用。許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見過銀子。所以口語中表示沒有錢(貧窮)時用「銅錢(鈿)沒有」而不說「銀子沒有」。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認為銀子極為珍貴的原因之一吧。(圖為清光緒年間鑄造的50兩銀元寶)

【銀元寶有多值錢?曾拍出156.8萬天價】千百年來,元寶一直是被政府和百姓當作財富儲藏起來,或用於買房置地,或備於戰亂饑荒。民國時期,中央鑄造幣廠曾回收大量元寶作為鑄造銀元的原料,加之「文革」的十年浩劫,如今存世的元寶少之又少。2007年中國嘉德公司秋季拍賣會「古錢、金銀錠專場」上,一件明代「永樂六年銀作局」五十兩銀錠,最終以156.8萬元的天價成交。(圖為明代「永樂六年銀作局」五十兩銀錠)

【如何判斷元寶價值?一看元寶形狀】專家介紹:銀元寶的形狀多種多樣,有元寶形、圓形、長方形、砝碼形、腰形、牌坊形等,這是判斷其價值的一個標準。馬蹄形的元寶是比較常見的,普通的市場價一般在幾千元左右,而方形的元寶則較為少見,它的市場價則一般高達三四萬元。值得注意的是,銘文對銀元寶的價值影響最為重要。通常情況下,有銘文的銀元寶要比沒有銘文的銀元寶要貴上幾倍,名副其實的一字千金。比如,一枚山西「光緒十七年十一月平遙縣郭榮宗」伍拾兩銀元寶,拍賣價就曾經達到4.4萬元。(圖為罕見的方形元寶)

【如何判斷元寶價值?二看元寶銘文】銀元寶上的銘文,一般有三個要素,時間、地點、銀匠或銀號的名稱。明代銀元寶美觀大方,現在大都以明代銀元寶作為中國銀元寶的代表造型。銀元寶上一般沒有任何裝飾,部分大元寶上鑄有鑄造地名、重量及工匠姓名等,偶見小元寶上鑄有年號。所有與財稅政策有關的銀元寶,無論是哪一款都很金貴,一般一枚五十兩的銀元寶,身價動輒就是上萬元。比如一枚明代景泰五年秋糧折銀五十兩銀錠,竟然在拍賣會拍出了22萬元的高價。(圖為直隸常州武進縣景泰五年秋糧折銀五十兩銀錠)

【如何判斷元寶價值?三看官鑄還是私鑄】此外,從銀元寶的銘文上,可以讀出許多信息。比如,一枚銀元寶究竟是官鑄的還是私鑄的。官鑄的銀元寶一般上面有縣名、銀匠的名字,而私鑄的銀元寶通常情況下只有一個戳,即商號或銀號。銀元寶在價格方面「公私」分明,官鑄的銀元寶價位起碼是私鑄的銀元寶的幾倍甚至十幾倍。官鑄的銀元寶,身價一般都在萬元以上,而私鑄的銀元寶,身價以幾千元的居多。因此,收藏者在購買時要注意分辨,不能一概而論。(圖為大清官鑄銀元寶)

【元寶收藏需防贗品:揭秘四種造假方式】隨着銀元寶收藏的火爆,大量贗品也開始充斥古玩市場。早在民國初年就已出現偽造明清銀元寶的現象,主要是降低銀的成色和重量。現在的造假主要有4種方法:一是銀元寶中摻有鉛和錫,其表面呈青黑色,此種比較容易辨認;二是澆鑄時將銅塊凝固在銀元寶內部,外表鎏銀,這種銀元寶特徵是體大而輕,手掂可以辨別;三是灌鉛法,即在真銀元寶底部挖出一個小洞,取出部分白銀後灌入鉛,再用銀封焊洞口。若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洞口留有填補痕跡;四是以新做舊,即用新白銀鑄造老銀元寶,這種銀元寶包漿、蜂窩、鑄文款識都沒有老銀元寶的風韻。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騰訊理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801/779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