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野村:仿佛回到了1998年 亞洲金融危機或隨時爆發

1998年新興市場所發生的一切似乎正在重演,只不過以不同的形式在呈現…

彼時LTCM(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在1998年9月的破產引發了市場動盪,迫使全球主要央行向市場傳遞安撫信號——確保市場流動性,美聯儲更是「相機抉擇」的在2個月內大幅降息75個基點。隨後市場強勁反彈,LTCM破產後的2個月內新興市場指數就大漲31%,至2000年三月的累計漲幅更是達到了120%。

而在今年,英國退歐公投結束之後的股市動盪也帶來了類似的傳導路徑:市場重挫---央行發話---股市反彈。事實上,截止到本周二,MSCI新興市場從1月低位反彈力度已經有26%之多。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1998年LTCM破產之前,美元指數也出現了一波長達4年,漲幅34%的牛市,這和前幾年的美元表現也有相似。

雖然從股市的表現看,重回98似乎並不是什麼壞事,但是眼前的歡愉可能意味着未來更大的痛苦,尤其是基本面也在重演98年的情況下。

野村通過綜合對比信貸/GDP比、債務比、實際有效匯率、實際樓市和股市等資產價格後發現,亞洲是目前全球風險最高的區域。其高危程度為1997年亞洲金融後之最,新的金融危機可能隨時出現重創亞洲。野村稱,儘管和20世紀90年代相比,如今匯率綁定美元的國家數量不可同日而語,但是越來越多信號顯示亞洲市場的超大金融周期已經接近尾聲。

野村還指出,將上述綜合指標用於預測1990年後三十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的50多次金融危機,成功率高達60%以上。具體指標對比可參考下圖1和2:

至於未來歷史是否會簡單重演,不妨看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解釋98亞洲金融危機時的表態:

經濟過熱壓力積聚,從房價和股市中能明顯看出。

長期保持釘住匯率制,在某些情況下達到不可持續的水平,令貨幣政策的反應複雜化。

央行大力干預為匯率托底,鼓勵對外借款,導致金融市場和企業領域過度暴露於匯率風險。

歐洲與日本經濟增長緩慢且利率低,投資收益相對較差,國際投資者在別處追尋高收益時低估了市場風險。

關鍵貨幣匯率大幅震盪,通過匯率手段保持國際競爭力不可持續,讓危機進一步加劇。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720/772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