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穆迪:中國債務激增達GDP的280% 國企負債佔四成

5月10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發佈有關中國負債情況的報告稱,中國整體債務已增至大約GDP的280%。時事評論員川浦晟:江澤民推翻鄧小平路線,以最低代價交換農民工的健康與後代成長。以中國大陸的土地資源、原始生態交換外幣。在這種錯誤路線上,目前的中國經濟模式難以為繼,經濟增長放緩,企業負債纍纍,大量裁員,銀行大量壞賬。唯有進行徹底的政治改革,減輕民營企業負擔,讓老百姓生活有保障,手裏有錢,敢花錢,中國經濟才能有起色。

5月10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發佈有關中國負債情況的報告稱,中國整體債務已增至大約GDP的280%,與此同時,國企負債佔GDP的115%左右。如果某些國企在償債時遇到困難,政府可能需要承擔其部分負債。

據穆迪提供的數據計算,中國國企負債佔整體債務約41%。

報告指出,其他國家的經驗表明,國企或有負債中往往僅有一部分會成為真正的債務。根據國有企業的負債情況測算主權資產負債表的或有負債風險後,穆迪認為,對於中國,需要重組的國企負債可能佔到GDP的20-25%。該機構表示,雖然中國國企負債中僅有一部分存在潛在或有負債風險,但負債金額依然龐大。

穆迪認為,國企負債重組的成本可能會由不同部門來分擔,重組方案可能包括國企合併、延緩還債與涉及銀行的其他措施、縮減部分國企規模、注資和其他形式的政府支持。

為緩解當下國企困境,作為在上世紀末曾為國企脫困的「三支箭」之一,決策層再度從工具箱中拿出「債轉股」這一工具。

4月初,財新援引一位國開行高層透露,首批債轉股規模為1萬億元,預計在三年甚至更短時間內,化解1萬億元左右規模的銀行潛在不良資產。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銀行入選第一批債轉股試點。而未來,債轉股對象聚焦為有潛在價值、出現暫時困難的企業,以國企為主。

穆迪在報告中指出,雖然分擔成本可能會降低國企債務,但銀行業或有風險將會持續。債轉股等措施將通過降低企業槓桿率來減少國企的或有負債,但債轉股不會解決資產回報率下降的問題。因此,債轉股同時會造成銀行風險上升,政府面臨的銀行業相關或有負債風險也會進一步提高。

在這種情況下,穆迪認為,若不進行國企改革,或有負債可能會繼續上升。隨着時間的推移,政府承擔的成本可能變得高昂。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510/73666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