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因為一本小說他被國家追殺10年 賞金不斷增加

近日,40家伊朗媒體機構宣佈已共同籌資60萬美元,作為追殺印度裔英國作家薩爾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的追加賞金。至此,拉什迪的人頭已值390萬美元

這也意味着,在時隔多年之後,「一本小說引發的血案」再起波瀾。長達10年的追殺、全球範圍內穆斯林的遊行示威,英國與伊朗斷交……這一切都是因為拉什迪自己的一部作品:他的第4本小說、1988年9月出版的《撒旦.詩篇》(The Satanic Verses)。

禍起

1989年情人節,印度裔英國作家薩爾曼·拉什迪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禮物」。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簽發了一道對他的追殺令:「我在此告訴全世界有尊嚴的伊斯蘭教徒,《撒旦詩篇》一書反伊.斯蘭教,反先知,反古蘭經,其作者及所有知道其內容並參與出版的人都被判死刑。」

拉什迪1947年出生於印度孟買的一個穆.斯林家庭,少年時被送往英國受教育,後來就讀於英國劍橋大學。1964年,正值印巴戰爭之時,拉什迪的父母親搬到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居住。畢業後,他曾前往巴基斯坦工作過一段時間,後來回到英國。在《撒旦.詩篇》之前,他創作於1981年的《午夜的孩子》,曾獲英國最高文學獎「布克獎」,就在2013年,這本小說,還獲得了由讀者投票評選出的「40年最佳布克獎作品」。

薩爾曼·拉什迪

拉什迪擅長在宗教和神話故事中挖掘小說題材,創作魔幻現實主義作品。《撒旦詩篇》講述的是兩個印度穆.斯林,Gibreel Farishta和Saladin Chamcha乘坐的飛機突然空中被劫持並爆炸,二人奇蹟般地安然落地,然後在腐國大地上開始了一段段亦真亦幻的魔幻之旅。而穆斯林認為,作者採用象徵手法,對先知穆罕.默德有諷刺性描寫,褻瀆了他們的宗教,因此激怒了整個穆.斯林世界。

事實上,在霍梅尼簽發對拉什迪的追殺令之前,早在《撒旦.詩篇》在英國出版時,巨大的風暴就已經開始醞釀,危險正在步步逼近。

1989年1月14日,在英國的布拉德福德,當地穆.斯林在又一輪針對《撒旦.詩篇》的抗議活動中燒掉了這本書。此舉在崇尚言論自由的西方社會引發了極大爭議,人們紛紛痛斥這種焚書行為與納粹無異。

兩天後,拉什迪本人不得不公開露面,為自己的作品做出澄清。在BBC的節目《晚間秀》中,他解釋道,他的小說的確打破了一些穆.斯林文化中的禁忌,但他認為人們應該去探討一切值得探討的事情。作為在大學中研究過伊斯蘭歷史的知識分子,拉什迪還引經據典,甚至把默罕.默德本人的言論借來為自己辯護:先知自己都再三強調不要把自己神化,結果現在穆.斯林卻把他捧為神祗,這算不算對伊斯蘭教的背叛呢?

風暴

隨着事態的不斷發展,整個事件很快超越了小說本身,成為了一起集政治、宗教、「文明的衝突」為一體的國際事件。

2月12日,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爆發大規模遊行示威,有大約一萬名示威者在美國文化中心門口大喊「拉什迪,你死定了!」的口號,遊行最終失控,導致五人死亡,上百人受傷。也是這次事件引起了霍梅尼的注意,並於2月14日下達了追殺令。

在收到追殺令的4天後,拉什迪曾公開道歉:「我認識到世界各地穆.斯林因我的小說出版而憂傷。我對該書出版後給伊朗伊斯蘭教忠實信徒造成的痛苦而深感遺憾。」但是霍梅尼拒絕了他的道歉。1990年12月,拉什迪又在一份書面聲明中表示,他承認《撒旦.詩篇》中褻瀆了伊斯蘭教,並將刪除其中任何褻瀆伊斯蘭教的言論,不再安排出版《撒旦.詩篇》的平裝本,也不讓人們再把它譯成其他文字。但是這樣的聲明依然無法平息伊斯蘭世界的怒火。

從此,拉什迪開始了失去自由的生活。在死刑令頒佈後的頭10年裏,拉什迪在英國警方的嚴密保護下生活,在英國換過30餘處住所,每年的保護費高達160萬美元。航空公司甚至拒絕他登機以免招致危險,而他和妻子的婚姻也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宣告解散。也是因為他,英國和伊朗中斷了剛剛恢復的外交關係。

事實上,除拉什迪本人遭到終生追殺外,與《撒旦.詩篇》相關的人也都難逃厄運。

1989年2月22日,《撒旦.詩篇》在美國出版。書商收到了數百封恐嚇信,所以兩家最大的連鎖書店被迫暫時要求全國1/3的店把《撒旦.詩篇》下架。2月28日,加州伯克利市的兩家獨立經營的書店遭到了汽油彈襲擊。

1989年6月3日,霍梅尼去世。但伊朗政府官員重申對拉什迪的追殺令依然有效。

1991年7月,《撒旦.詩篇》的意大利語譯者卡普里奧羅(Ettore Capriolo)在米蘭遇刺,僥倖生還,但被打成重傷。幾天後,該書的日語譯者五十嵐一(Hitoshi Igarashi)先是受到了伊朗政府的警告,隨後被割喉,當場死亡。

五十嵐一

1993年7月,該書的土耳其譯者阿齊茲·奈辛在參加一場文化派對時,舉辦聚會的場所遭到縱火,雖然奈辛僥倖逃脫,但在場卻有37人葬身火海。同年10月,《撒旦.詩篇》在挪威的出版商在奧斯陸遭到槍擊,身受重傷。

和解?

在霍梅尼的追殺令頒佈9年後,隨着英國首相貝理雅和伊朗總統哈塔米的上台,英伊雙方才在此事上有了階段性的進展。哈塔米的上台,給伊朗政壇帶來了一股溫和的清風,在他執政期間,伊朗和西方的關係得到了極大的緩和。

經過一年的艱難談判,雙方終於在1998年7月23日紐約聯合國總部達成一致意見,並在次日正式對外宣佈。當天,拉什迪被帶到外交部總部,通過電視觀看了當時的媒體會。時任伊朗外交部長卡邁勒·哈拉齊對着鏡頭做出了如下聲明: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政府無意,也不會針對《撒旦.詩篇》作者,或任何與之相關的個人採取任何有威脅性的行動。

在隨後的記者採訪中,拉什迪僅僅說了幾個字:「看來一切都結束了。」

在絕殺令發佈的9年7個月10天後,拉什迪似乎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安全和自由。

然而,一切遠沒有結束。2005年,哈塔米的繼任者阿亞圖拉·阿里·哈梅內伊宣佈,針對拉什迪的追殺令將永遠有效。一個名叫「15Khordad基金會」的宗教組織出價270萬美元,獎勵執行這條追殺令的人,2012年又把獎金提高到330萬美元。而這一次,一群立場強硬的伊朗新聞媒體組織又將獎金提至了390萬的新高。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鳳凰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413/723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