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特別點名《環球時報》圖

海外黨媒多維:許多網友將《環球時報》言論稱為「吃飯砸鍋」之舉,甚至諷刺其為「高級黑」。而在2015年10月,中紀委反饋對人民日報社巡視情況時,就指出報社的一些社屬媒體「打擦邊球」、「踩紅線」、違反宣傳紀律的行為時有發生。此種說法的矛頭指向被認為正是報道評論經常引發爭議的《環球時報》。

2月19日,習近平調研人民日報社等三大黨媒並召開「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引發外界關注。而這,對於人民日報社社屬媒體《環球時報》來說尤為興奮。因為,在央視當晚所播出的習近平調研新聞中,習近平視察人民日報社旗下代表性刊物時,觀眾可以明顯發現,《環球時報》被放在了最前排左側第一位,而這是最方便習近平「檢閱」的位置之一。同時,央視還特別播出習近平指向該報動作時的原聲語音:「我那兒也有這個報」。

最高層此舉讓《環球時報》倍感榮耀。《環球時報》發表微博說:「昨晚看新聞聯播,習大大在人民日報展廳指着環球時報說:我那兒也有這個報!這一細節是環球時報全體同事的意外驚喜,大家倍感振奮。感謝習大大百忙中關注我們的工作」。有網友稱,《環球時報》無疑是得到了來自最高層的認可和「代言」。

實際上,對於最高層「我那兒也有這個報」的說法,《環球時報》不可理解為是得到了來自最高層的「站台」,更不可恃「寵」而驕。首先,最高層為獲取輿情信息必然會關注各類媒體,甚至包括立場相反的媒體,作為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旗下以國際新聞報道為特色且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媒體之一,中共各級黨和政府機構甚至最高層那裏「也有這個報」本是再正常不過之事。而且,高層此言其實也並不意味着對報紙立場的完全認同。尤其是,對於《環球時報》來說,切不可「好了傷疤忘了疼」,該報總編胡錫進在被中共巡視組巡視之後遭中紀委通報也不過是一月前之事,而來自中紀委的批評和報刊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才是環球最應該銘記於心的。

2016年1月28日,中紀委網站正式通報了之前對人民日報社的巡視情況,其中特別點名批評了《環球時報》,並披露了之前網絡中流傳的該報胡錫進等工作人員擅自去波蘭公款旅遊的細節。通報還稱已按照有關規定,對總編輯胡錫進給予行政警告處分,責令其與副總編輯向中紀委駐社紀檢組作深刻書面檢查。該消息發佈後立即在輿論場引發熱議。此事表明,《環球時報》存在的紀律渙散、管理不善等問題不容忽視,作為一家有着官方背景、經常對官方黨紀反腐發表觀點評論的媒體,自身卻碰觸紀律底線而無所顧忌,無疑是赤裸裸的打臉行為。時不久遠,《環球時報》還應繼續對此深刻反省。

作為一家有着官方色彩和較大影響力的的媒體,《環球時報》對於自身新聞報道的思維和方式所存在的問題更是應該進行深刻反思。基於一貫的的新聞風格和立場,《環球時報》被認為是一個帶有強烈民族主義傾向的媒體,又由於經常沖在新聞事件報道和評論的第一線,其報道評論不但常常在輿論場引發爭議,還被認為是違背官方和高層意願做出不當分析,這不僅為高層添堵,也為事件添亂。

比如,2014年6月23日,香港「佔中公投」人數接近70萬關口的第二天,環球時報發表社評《香港非法公投人再多,也沒13億人多》,文章很強硬地寫道:「中央和港府都不會承認這次投票結果,想由這次投票來決定香港政改的方向,這在大陸社會聽來實在太可笑了……不能不說,他們很多人的眼界小得可憐。他們需抬眼望整個國家13億多人的大社會,並且記得這個國家當年是如何制服了英國的『鐵娘子』政府。」文章刊發後,迅速在網上引起巨大爭議,不僅未能解決問題,相反還火上澆油,激起港人更大不滿,引發港人對中央政府在香港政改問題誠意上的較大質疑。

再如,2015年10月,環球時報評論香港發生的大陸遊客被毆打送院後不治事件時,指香港「旅遊市場混亂」,遊客死亡事件與所謂「(香港)激進勢力反大陸言行」有關,這被港媒《南華早報》批評是「罔顧事實,趁機唱衰香港」,而且「近年中港矛盾加劇,兩地民眾誤會日深。官方傳媒本應為消除誤會,化解矛盾而努力,但某些傳媒卻反其道而行之,發表失實報道與偏頗評論,令大陸民眾對香港的誤會進一步加深,其中要數《環球時報》最為突出。幾年來,《環球時報》經常對香港內部事務說三道四,甚至擺出一副主子嘴臉指手劃腳,在兩地民眾中間製造矛盾,令香港各界極為反感。」

因為這些不負責任的言論,許多網友將《環球時報》言論稱為「吃飯砸鍋」之舉,甚至諷刺其為「高級黑」。而在2015年10月,中紀委反饋對人民日報社巡視情況時,就指出報社的一些社屬媒體「打擦邊球」、「踩紅線」、違反宣傳紀律的行為時有發生。此種說法的矛頭指向被認為正是報道評論經常引發爭議的《環球時報》。

顯然,《環球時報》的諸多言論不僅不能代表官方態度,更不反映高層意願,有時甚至偏離和明顯違背中央精神,為官方處理相關事件、引導輿論增添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在興奮於最高層的關注之時,反思新聞報道是否真正反映官方意願以及中國未來發展需要以及絕大多數中國人的訴求和利益,反思自己的各種不足,無疑才是《環球時報》的明智之舉。

因此,對於此次來自最高層的點名關注,與其說是對《環球時報》的「代言」、「站台」,不如說是鞭策和警醒。今後,《環球時報》在宣傳報道中更應謹慎、客觀。一方面,由於高層的重視,《環球時報》應恪守媒體原則,公正而不偏頗的進行報道評論,不可誤導官方決策和公眾輿論。另一方面,由於得到來自做高層的關注,客觀程度上更增添和烙印了自己的官方色彩,故而切不可再行「吃飯砸鍋」之舉,否則,則最終可能會砸了自己。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海外黨媒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222/696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