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一對夫婦自給自足的嶗山隱居實驗

作者:

唐冠華和邢振說,他們這麼做只是想為那些無法適應現代都市社會的人探索另外一種生活方式。

中國東部一座高山的半山腰上,綠色植物掩映着一處不起眼的住所,一對年輕夫婦在這裏開展一場自給自足的實驗已有大約五年時間了。

唐冠華今年26歲,家裏開着一間設計公司。在位於東部沿海的山東省的嶗山,他和今年31歲、曾任證券經理人的妻子邢振憑藉他們二人自己的力量生活着。這裏從穿的鞋到用的電,所有的東西都是他們自己生產的。

唐冠華坐在他花了兩年多用竹子、岩石和泥土建造起來的小屋裏。

這對夫婦穿着他們自己縫製的衣服,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的儲物架,上面堆滿了一瓶瓶自家釀造的醋和一罐罐通過蒸發海水收集來的鹽。他們還指給我們看了一個倚在牆上的巨大裝置。他們用繩子把竹子綁在一起,製造出了這個奇妙的織布裝置。激發唐冠華夫婦如此生活的靈感來源之一是約翰·塞莫爾(John Seymour)。這個英國人在半個世紀以前發起了一項運動,提倡自己自足的生活方式。

但他們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並不容易。

這間小屋是他們自給自足生活實驗的一部分。

唐冠華在旅遊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蓬勃的港口城市青島長大,自稱是個城裏孩子。過去他認為‌‌「什麼東西都可以用錢買到‌‌」,還說自己對於‌‌「生菜和油菜、小麥和水稻之間的區別‌‌」一無所知。2010年,他從當地農民手中租了一間破舊的磚房,對它進行了翻修。唐冠華說,在此之前,他已經預料到了自己可能會面臨的困難,所以盡力做好了準備。

即便如此,意料之外的種種困難還是令他措手不及。由於沒有燃氣和廚具,唐冠華和幾個志願者就只能吃生的菜椒當晚飯。沒有衛生間,他們就只能在院子裏挖坑,直到無處可挖。

‌‌「直到那時,我才想出解決辦法。‌‌」唐冠華指的是處理人體排泄物這一難題。他在一年內建造起了一個竹子做的化糞池,完成了房子的翻修工作,並且開始種植韭菜、生菜等蔬菜。

邢振在唐冠華着手開展自給自足實驗之前就已經認識了他。一開始,她對此很不理解。但是,看過唐冠華在嶗山的實驗場所後,她被他和湧向那裏的志願者們的熱情感染了。

‌‌「他們都相當熱情,也相當真誠。他們不像我見過的其他人,不會試都不試就輕易放棄自己的想法。‌‌」她回憶道。

和唐冠華不同,邢振先前並沒有想過要成為一個回歸自然的開拓者。在學習經濟專業5年後,她找了一份符合期望的朝九晚五的工作。這位戴着眼鏡的苗條女性常常會在博客上更新他們夫婦的工作進展。她形容自己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姑娘‌‌」,總是隨大流。她說:‌‌「我不知道怎麼去獨立思考。‌‌」

2011年,這對夫婦結婚後,邢振辭去了她在青島的工作,這主要是因為她想要多花些時間和丈夫在一起。但是和丈夫一起在嶗山生活了一年後,她‌‌「覺醒‌‌」了。

‌‌「我好像一下子頓悟了,‌‌」邢振說道,‌‌「我突然意識到我先前所作的一切都是在試圖迎合一個受到廣泛認可的價值體系,但是我本人甚至並不完全理解這一價值體系。‌‌」

翻修加固了他們的容身之所後,這對夫婦又進一步深入探索了住房這一挑戰。他們拜訪了學者和嫻熟的手工藝人,向他們學習如何釀造醋、醬油啤酒、如何編織衣物、如何飼養家禽以及如何製作廚房用具和肥皂。他們把一輛自行車改造成了一個發電機,還製作了一個洗衣機、一塊太陽能電板和一個小型風力發電機。

在附近大學生的幫助下,這對夫婦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建造用竹子、岩石、泥土和回收再利用的建築材料建成了第二間兩層樓高的小屋。

‌‌「我覺得當地農民要不了兩個禮拜就能把這房子造好。‌‌」唐冠華說道。

隨着有關這對夫婦的實驗項目的消息擴散開來,當地農民懷疑地搖着頭,好奇的人們蜂擁而至,批評聲也開始大肆出現。中央電視台的一檔訪談節目對此進行了報道,明星嘉賓嘲笑他們是在‌‌「挑戰現代文明‌‌」,指責他們‌‌「痴心妄想‌‌」,揶揄他們無法在節假日招待自己的父母。就連他們的朋友也對他們的行為感到相當困惑。

與這些批評聲相反,唐冠華和邢振說,他們這個實驗項目的目的既不是想要推行提倡一種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也不是想要拋棄現代化的成果。他們說,他們這麼做只是想為那些無法適應現代都市社會的人探索另外一種生活方式。

‌‌「一開始想出這個實驗項目的時候,我希望它會是一個徹底解決我所關心的社會問題的計劃,‌‌」唐冠華說道。

在父母的鼓勵之下,唐冠華在高中時代就想過要開辦自己的企業。他曾當過廣告設計師和商場開幕儀式活動策劃者,賺到了一些錢。之後,他便從高中輟學,迷上了旅行。

‌‌「正是旅行改變了我對世界的看法,‌‌」這個高高瘦瘦、留着一頭直發、為人謙遜的男人說道。

在澳門這樣的地方,唐冠華目睹了商業和娛樂業的蓬勃發展,也看到了人性的貪婪虛偽。‌‌「這讓我對自己的生活目的產生了困惑,讓我開始考慮我是否想要成為那樣的人,‌‌」他沉思道。

18歲的時候,唐冠華受到一位藝術家朋友的影響,開始通過街頭藝術和攝影來表達自己對於社會的關心。但是,在意識到這些努力在啟發他人上並沒有持久性的影響力後,他在朋友的幫助下產生了建造一個自給自足的社區的想法。為了籌集所需花費,他成立了一家民間組織,接受人們的捐贈。不過,來自個人的捐款不得超過1000元人民幣(合約160美元)。

‌‌「這不是一個靠錢撐起來的項目,‌‌」唐冠華說道,‌‌「要是你有能力捐出那麼多錢,我們更希望你能夠捐贈一些物資,比如建築材料和可回收再利用的東西,或者你也可以加入我們,自己來體驗這個項目。‌‌」

他隨後把這個實驗命名為‌‌「AnotherLand家園計劃‌‌」,並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設立了一系列步驟。

首先,他需要確定自給自足的生活是否有可能實現。而通過他在嶗山上的實驗,這一點似乎已經基本實現了。第二,他要擴展項目規模,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今年晚些時候,這對夫婦將會在福建省的省會城市福州建造一個規模更大的社區。其他一些步驟還包括和城市居民分享他們的經歷以及出版一本自給自足指南——這本指南目前正在編寫中。

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關注到了他們的項目。楊海濤(音)是青島市中國海洋大學的學生,他正是近些年來參加到這一項目中的幾千名志願者之一。最近來到這裏時,他說他學到了如何使用廢油製作肥皂、種蔬菜和編鞋子。

‌‌「如果未來能有一個規模更大的類似社區,我想我會參加的。‌‌」楊海濤說道。

唐冠華說,他不僅僅只想為和他擁有同樣理想的人建造一個社區,他的目標是幫助後幾代人決定,他們是否想要過上遠離現代都市、不依賴現代科技的生活。

‌‌「在建立起一個自給自足社區之前,我不會要孩子的,‌‌」唐冠華說道,‌‌「或許我的孩子會更喜歡住在城市裏。但至少我想要為他們提供另一種可選的生活方式。‌‌」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好奇心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622/574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