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天才納什:偏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真實生活

在201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納什面對媒體記者攝影/張星海

作者:黃晶、周福春(醫生)感謝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精神醫學及臨床心理科和北京安定醫院的支持

納什生於1928年,30歲之前既聰明又努力,在年輕人里頗有成就,沒有出現任何精神症狀,這正符合了偏執型精神分裂症起病較晚的特點。其妻子回憶,在1958年納什30歲的時候,他的行為開始有些古怪,他堅信所有戴紅領帶的人都是一個政治陰謀團體的成員,並要加害自己,隨後納什還寫信給大使館稱這個團體要成立一個新政府,此時納什出現了偏執型分裂症最具特徵性的症狀:關係妄想和被害妄想。

約翰·納什和妻子生前合影

隨着病情的進展,疾病逐漸影響到了納什的工作和生活,妻子也提出離婚的要求。在一次演講上納什表現的詞不達意,自說自話,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裏,同事們終於發現了問題,將他送入精神病院,醫生發現納什除了堅信一些錯誤的觀念並無法說服(妄想)外,同時還有敏感多疑的性格,他在獨處時還會聽到耳邊有人在和自己低聲細語(幻聽),並伴有輕度的抑鬱情緒。於是納什被診斷為「偏執型精神分裂症」

在201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攝影/張星海

納什在精神病院治療了9年,接受了藥物和胰島素昏迷治療等治療手段(這種治療手段現在早已停用,取而代之的是更安全高效的無抽搐電痙痙攣治療方式)。在患病以後,他並不承認自己的思維出了問題,並多次自行停藥。他堅信自己是對的,只不過大家不理解他的思維方式罷了,這也是精神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的現象——對疾病缺乏「自知力」。自知力是指患者對自身精神病態的評價,有的患者終其一生也沒有恢復自知力,這就是精神疾病最可怕之處,很多患者家屬也曾抱怨過,患者認為自己沒病並私自停藥,導致疾病反覆加重甚至出現自殺、自傷、傷人等意外的經歷。

在201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攝影/張星海

從納什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典型的偏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點,這與一般人印象里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他沒有目光呆滯,沒有主動攻擊行為,沒有衣不掩體,沒有蓬頭垢面,沒有到處撿垃圾。這一類型的患者通常起病緩慢,性格敏感多疑,精神症狀通常表現為妄想和幻覺。妄想內容以關係妄想和被害妄想為主,患者會覺得別人的一舉一動都是針對自己的(關係妄想),有人跟蹤監視要殺害自己(被害妄想)等等,他們受妄想內容的支配做出一些另人難以理解的言行。比如,患者認為有「黑社會」監視自己,所以白天在家裏把所有的窗簾都拉上,自己藏在被子裏不敢出來。幻覺主要以幻聽為主,如患者獨處時會聽到有聲音在耳邊咒罵自己,或是命令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並不願意的事情。偏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可以保持完好,能夠進行正常的工作生活,當然如果不進行治療,病情仍會慢慢惡化,如果治療及時得當,就像納什一樣,即便是精神分裂症也擋不住「天才」的光芒。

納什在201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攝影/張星海

可以說,當年納什患病的時代,在治療精神病方面的醫術還是很有限的。比如胰島素休克療法,它是指通過注射胰島素引起低血糖反應,達到治療精神症狀的目的,使用這種方法的患者感到痛苦亦很危險。到了今天,對於精神分裂症的治療方法有了質的飛躍,比如廣泛使用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對於精神分裂症患者來說,具有良好療效且安全耐受性好。而且,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心理治療(尤其認知行為療法)對於改善精神症狀及情緒困擾有良好療效。另外,改良電休克治療及其他生物調控療法如經顱磁刺激療法(TMS),對於改善某些類型的精神症狀效果顯著。

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精神病人的情感支持)

也許你認為「納什」是個特例,那下面讓我們看看那些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名人們:爵士音樂家湯姆哈勒爾;百老匯之星米拉波普金;愛因斯坦的兒子愛德華·愛因斯坦;詹姆斯·沃森博士的兒子(沃森博士與人共同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並因此獲諾貝爾獎);萊昂內爾·超級碗殊榮的足球運動員奧爾德里奇;偉大的鼓手詹姆斯·貝克·戈登;俄羅斯著名舞蹈家瓦茨拉夫·尼金斯基等等。所以,一旦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並不是被判了死刑,只要正確對待,積極治療,上帝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根據世衛組織數據:

精神分裂症影響着全球2.1億人口,它是一種可治癒的病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殺風險比其他人高50倍,自殺也是精神病患者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原因;

每兩個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中,就有一個沒有接受治療或照顧;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療可以通過社區來進行,通過積極的家庭和社區參與。

精神分裂症也是一種有顯著遺傳特徵的病症。如果父母有人患有精神分裂症,其子女患病的幾率達10-15%。現實中,約翰?納什的兒子同樣患有精神分裂症。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新浪科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527/561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