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記者親歷緬北前線:他們只是想有個家

2015年2月9日,以彭家聲為首的果敢民族自治武裝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果敢同盟軍)與緬甸政府軍爆發衝突,其後戰事不斷升級。2月17日,緬甸總統吳登盛簽署總統令,在果敢地區實施為期90天的緊急狀態並軍事接管當地一切權力。2015年3月,澎湃新聞記者深入前線,帶回來自戰場最真實的感受及所見。圖為果敢同盟軍某營抗戰陣地。圖/文澎湃新聞記者程藝輝

3月9日的南傘讓人不得安寧,炮彈整整響了一夜。次日清晨在果敢同盟軍某營前線記者見到了部隊營長,他顯得很高興,難得看到中國人來到營地的他臉上掛滿了熱情的笑容。同盟軍們只會說漢語,並稱自己也是華僑。當晚,緬甸政府軍朝這個地方持續打了200多枚炮彈,凌晨6點又發動了一波進攻,但都被同盟軍擊退,還被繳獲了很多戰利品。圖為麥地河難民營聚集着前來避難的果敢百姓。

果敢地區前來參加同盟軍的人逐漸增多。

果敢與中國的邊境路上塵土飛揚,並設有同盟軍的卡點,他們會阻止與戰事無關的人員進入。

果敢同盟軍某營長聽說有情況,忙不迭地下山視察。

果敢同盟軍戰士們在清理繳獲的緬甸政府軍的戰利品。

除了槍支和炮彈,繳獲的戰利品中還有政府軍所用的針管。

果敢同盟軍某營戰士試着把繳獲武器上的文字刮掉。

前線的戰士還沒有退回來,留守營部的人都在等待。記者本想去前線看看情況,被營長勸回,營長說緬甸政府軍的狙擊手很多,這讓記者頭皮發麻,腳也發軟。圖為果敢地界巡邏的同盟軍在一起聊天。

2001年出生的朝陽長得很秀氣,在他還不明白戰爭意味着什麼時,戰爭就已在他的童年留下難以抹去的陰影。他來這裏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緬甸政府軍離開果敢,讓自己有個安定的家。圖為朝陽擺弄着從政府軍繳獲的一排子彈。

朝陽擺弄着從政府軍繳獲的一排子彈。

15歲的同盟軍小兵在練習卸槍裝彈。

果敢同盟軍很團結,沒去參加戰鬥的村民會在家做飯給前線的戰士送去,下山休整的同盟軍偶爾也會到村民家吃點東西填肚子。圖為同盟軍在果敢村民家休息。

60歲的王偉2月13日才來到這裏,他說在自己的同胞面臨危險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就應該站出來出一份力。只是由於年紀太大怕給前線的兄弟拖後腿只能留在營部做做打雜的工作。

短暫的休息時間,這一頓裝在幾個膠袋里的寡淡餐飯還不是最差的,因為是由村民做好送來。相比之下,不得不喝下還帶着蟲的水似乎是更困難的。

戰事膠着時,也需要轉移攻擊位置。

果敢同盟軍在挖戰壕來躲避政府軍的飛機和大炮。

為了躲避政府軍的進攻,他們每人發了一塊洗臉帕用來捂臉,發了一把茶葉用來塞到嘴裏。

晚上很難熬,沒有電,也不能抽煙和打手電,怕緬甸政府軍看到亮光直接打炮過來。山脊上來回有人站崗,山下就是南傘和老街,燈火輝煌的南傘是他們嚮往的生活方式,而沒有一點亮光的老街是他們回不去的家。風呼呼吹,像要颳走所有人的疲憊,讓人早點入睡。5點半已經陸續有人起床,洗漱基本是不可能的,就只能起來看看日出轉換心情。

剛進來的新兵會在7點就開始訓練,他們會學一些簡單的向左轉向右轉、卸槍裝槍,而不會進行體力訓練。營長說要把體力留到戰場上。圖為果敢同盟軍新兵在學習站立姿勢。

8點左右,在指導員的帶領下記者如願去到了前線。前線就是前線,走路還得趴着,動靜不能太大,不能站到顯眼的位置也不能到處亂竄,他們都在各自的位置守候,吃飯也是輪着來。前方幾百米的地方就是緬甸政府軍的部隊把守,那裏有狙擊手、有大炮、還有很多緬甸政府軍人。圖為果敢同盟軍在戰壕,他的前方幾百米就是政府軍。

果敢同盟軍的一名士兵在戰壕中默默點燃一支煙。

果敢同盟軍戰士在學習相關黨規黨章。這一天還算安靜,似乎沒有要打的意思,大家都在等,只是看誰的耐性更好或者方法更多。

從前線回來,記者感覺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很幸福。圖為夜間打手電學習自己民族文字的果敢同盟軍戰士。

3月13日下午,緬軍機炸彈落入中方境內,造成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孟定鎮大水桑樹村正在甘蔗地作業的邊民5死8傷。圖為15歲的亮仔走過油菜花地。營地所在的這處有一片油菜花,很美,適合拍一組完美的寫真,卻實在不適合戰爭。

果敢同盟軍老兵在站崗。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澎湃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317/529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