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貨幣政策謀變:媒體稱經濟面正在把央行逼入死角

進入2015年,經濟繼續相對疲弱的態勢。「最近一段時間實體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較大,比較有代表性的指標包括繼續走低的PMI指數和繼續減速的房地產投資等;通脹率持續走低,實際利率面臨上行壓力。」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公開表示。

而在銀行間市場,資金面趨於緊縮態勢。2015年1月27日以來,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整體連續攀升,其中,至2月4日,隔夜拆借利率上漲了29.9個bp至2.9730%,7天拆借利率上漲了53.7個bp至4.4270%。

如此央行不得不管。2月12日當天,央行開展1600億逆回購,其單日資金投放量創下了1月22日本輪逆回購重啟後的新高,單周淨投放資金規模也創下逾1年的新高。至此,公開市場連續第四周實現淨投放創2014年1月以來單周淨投放量的新高。

此前2月11日,不僅央行宣佈在全國推廣分支機構SLF擴容,而且北京銀行也宣佈獲得定向降准,再加上2月5日央行全面降准,央行呵護節前流動性態度明顯,並且運用更為靈活的「組合拳」向市場輸血。

事實上,此時監管層需在滿足進一步政策寬鬆需求的同時,對抗刺激資產泡沫和推遲結構性調整的風險,在二者之間達到平衡。「但如果通脹情況大幅低於其基線預測,或者經濟增長放緩速度明顯超出預期,亦不排除央行推出額外寬鬆措施的可能性。」一位業內人士坦言。

「全面+定向」降准

「中期內,經濟中最大的不確定性是通貨緊縮的風險和預期。」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撰文指出,國家統計局2月10日公佈的1月份宏觀數據顯示,CPI同比僅增0.8%,PPI同比下降4.3%,這是PPI連續第35個月為負值。海關總署公佈的最新數據則顯示,1月份外貿進出口錄得最差數值,貿易順差3669億元,擴大87.5%。進口下滑如此之大,被業內稱為「衰退式順差」。

一面是通縮形勢比預想的嚴重;另一面,外貿回天無力,繼續滑向泥潭。再加上地方債務高企和資本流出壓力,經濟面正在把央行逼入死角。「1月份的物價走勢意味着,通縮已經成為中國面臨的真正風險,也為央行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鋪路。」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坦言。

而且過年臨近,對現金的需求量很大,也會對流動性形成一定的缺口。於是2月4日晚,央行決定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同時,對小微企業貸款佔比達到定向降准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4個百分點。

「降準是根據金融體系流動性狀況和經濟情況,進行因時制宜的政策操作,不能理解為是強刺激的開始。」陸磊強調,雖然可以籠統地把央行此次舉措稱為「降准」,但更加準確的概括是「全面降准+定向降准」。

「過年前降準時點符合預期,合計釋放資金上限預計在7000億左右。」廣發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沐華表示,降准主要由於節前需要保持較高的資金備付,以及外匯占款數據持續低量。

如果說全面降準是為了及時補上流動性的缺口,避免出現全局性流動性緊張,那麼定向降准顯然是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小微、「三農」等結構調整重點領域的支持,夯實基礎、補上短板。

隨後,在《2014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央行稱:「繼續發揮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的逆周期調節和結構引導作用,引導金融機構根據實需和季節性規律安排好貸款投放節奏,同時將更多的資源配置到『三農』、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所謂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簡單來說就是升級版的信貸額度控制,只是行政性相對淡化而已。」在業內人士看來,從報告表述來看,通過加大信貸投放來支持實體經濟仍然是接下來貨幣政策的一個明顯方向。

與之對應的是,北京銀行2月11日公告稱,其獲準定向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自2015年2月16日起,定向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執行16.5%的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

事實上,央行的政策意圖在於定向。定向的目的是調結構,或者說是為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供比較時間和空間。「定向降准不具有突發性,就是為了實現支農、支小,支持經濟運行的薄弱環節。」陸磊坦言,這個政策意圖應該說是具有延續性的,因為央行在2014年兩次定向降准也是為了完成支農、支小。

換句話說,對於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並非全面寬鬆。央行方面坦言,「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鬆緊適度,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促進經濟健康平穩運行。」

發力「轉方式、調結構」

而繼「全面+定向」降准之後,貨幣政策在過年前再現鬆動信號。

2月11日,在前期10省(市)分支機構試行常備借貸便利操作的基礎上,央行決定在全國推廣分支機構常備借貸便利,這也就意味着如果資金利率出現大幅上行,央行會通過常備借貸便利平抑,讓資金利率穩定在一個利率走廊之內。

在央行看來,此舉旨在完善中央銀行對中小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的渠道,應對過年前的流動性季節性波動,促進貨幣市場平穩運行。此前央行在2月10日發佈的《2014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也首次提出,將於今年在全國推廣分支行信貸資產質押和央行內部評級。

「這等同於向市場傳遞了『流動性會保持適度寬鬆』的信號。」受訪業內人士坦言,「這種工具主要的用途是提供1到3個月的流動性,這種流動性主要是以備應急時候採用,比如有突發事件。」央行在2013年初就創設了SLF,隨後在過年以及當年「錢荒」之際,央行都曾動用SLF,幫助金融機構緩解流動性的燃眉之急。

而在正常的情況下,央行也會通過這種方式時刻操練着這種用途。去年1月20日起,央行在北京、江蘇、山東、廣東等十地開展SLF操作試點,由當地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向符合條件的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並規定在過年前只要隔夜、7天和14天期SLF利率超過5%、7%和8%,就將提供流動性。

不過,隨着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箱中的彈藥越來越充沛,SLF使用的頻率出現下滑。從2014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披露的情況看,「第二季度以來人民銀行未開展常設借貸便利操作,年末常設借貸便利餘額為0。」

對於下一階段央行貨幣政策思路,業內人士認為,在《2014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提及的不再是「保持定力」成為亮點。

對比去年三季度,本次報告在對下一階段政策主要思路的描述中取消了「堅持總量穩定、結構優化的取向,既保持定力又主動作為」的提法,而改為「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鬆緊適度,適時適度預調微調」。

同時將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還是中規中矩的「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防風險」,已經變為「更加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海通證券宏觀債券分析師姜超認為,這為後期寬鬆政策的執行打開空間,同時國內總需求萎靡和國際油價下降輸入性通縮壓力將為央行打開貨幣寬鬆留下空間。

事實上,在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無論是全面降准抑或是定向降准,都意味着過去從緊的貨幣政策取向不會再持續,帶給市場貨幣轉向寬鬆的新的預期,未來貨幣寬鬆如繼續降准或降息的通道被打開。同時「新常態」不會搞強刺激,下猛藥,但要改變經濟運行的趨勢,要穩增長,改變資金成本居高的不利局面,同時還要應對外匯占款不斷減少使得流動性不足的新情況。

「貨幣政策還是主要以總量調控為主,為經濟的健康發展營造穩定環境。」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此前接受採訪時坦言,未來貨幣政策在走勢上還是基本保持穩健原則,根據經濟運行狀況適度調整,但並不排除今年繼續降准降息的可能性。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夏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214/514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