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嚇人 上海一小區房價從2萬跌至63平40萬

小范的一套房子原本準備出售,但事發後對方不再考慮。有次和小范聊天時,秦女士突然問了一句,「你不會怪我吧?」像是詢問,又像是求證。

有次說到租客搬走,秦女士大哭起來。房價被看跌的情況,讓最初並未考慮經濟因素的秦女士感覺到壓力,她一度很「糾結」,說不知道當時該不該說出來。

在黃樓社區某市場經商的中年男店主曾是有意向的買家,交了定金之後,他去小區「考察」,正趕上小區內業主為「樓親親」驚慌,當即要回了定金。

中年男店主的老家距上海浦東僅有一個多小時車程,幾年前他以均價每平方米1萬元左右的價格在家鄉買了房子,而當時浦東新區的某些房子價格也沒貴太多,然而現在他想在浦東新區買套房子,房價上漲不說,還遭遇了限購,不夠資格。而買動遷房,不僅價格合適,等到能辦房產證時,他也有購房資格可以過戶了。

房價的變動令業主焦慮,市場上的一些信息也不斷敲擊着業主們的神經。「63平方米40萬元」,有業主看到了這條消息,「都這麼低了,原來每平方米賣2萬。」小范說,這麼低的價格她肯定不會賣,不過她也發愁過,自己住也不放心,賣不出租不出,怎麼辦?

搶購

房價之高讓許多人無法企及,遇到這麼便宜的房子,大家都想「撿漏」。

在房價下跌的同時,市場也給出了另一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連鎖反應——「搶購」。雖然「樓親親」,但低房價的誘惑難以抵擋。

12月2日中午,一男兩女衝進小劉所在的中介公司:「40萬的房子還有嗎?」他們看到「63平方米的房子售價40萬元」的消息,急忙趕過來。

房產中介小劉是位來上海不到1年的河南姑娘,事發時她剛搬進17號樓,住了一晚上就聽說了這事,隨後搬了出去。幾天下來,她感覺樓「沒問題」,又有些後悔。

小劉說,幾天前來問「便宜房」的人更多,搞得他們都沒時間做其他工作,「只剩站在門口解釋了」。那幾天人數之多讓小劉不堪其擾,不過她也表示理解,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房價之高讓許多人無法企及,遇到這麼便宜的房子,大家都想「撿漏」。雖然小區房價被看低,但至少在他們店裏,還沒有業主要低價銷售。

憑她的經驗觀察,來諮詢的客戶當中投資客居多,也有拉着十一、二歲的孩子進來的,除了問房子,還問周邊的學校情況,似乎是在選購自住的學區房。

這些購買者的邏輯也很奇怪。比如一位阿姨說「樓房沒事」,過幾年等大家忘記了,該賣的賣,該租的租,但是相同價位的話,她又表示「不考慮」這裏。

小劉在心圓西苑居住時,上下班來往會經過「打擊群租」、「還業主安寧」的橫幅,17號樓還曾有間群租房被取締。現在是租售淡季,小劉的收入也不太好,準備再堅持一個月就回老家,可「樓親親」事件發生後幾天,突然又忙起來。

有的客戶還直接去了小區。秦女士在樓下看到過一對老夫婦在問房子的事,就領着他們上去看了看自己的房子,「要是價格合適,我就想賣了。」但是,她感覺他們是來「搗漿煳」的,「他們第二句話就問,這個房子會不會倒塌。我說,政府說現在不會倒,以後什麼情況不知道。」

秦女士把有人要買房的消息發到業主群里,有業主說,你可不能把房子賣了撤退啊,你是我們大家的主心骨。

謹慎

他說自己工作還不錯,不想「芝麻西瓜一起丟了」。

涉及到房子問題,業主們極為謹慎,既希望儘快解決問題,又擔心問題解決得不徹底,心態很難保持淡定。

謹慎的一個表現是高度質疑。顯示為安全的檢測結果引發了業主的強烈反彈,但大家也找不到證據去質疑這個檢測結果,不過牆上的裂縫還是讓他們覺得不夠安全。而一些「蛛絲馬跡」則強化了業主的不信任情緒,比如,相關檢測單位在晚上還加班加點進行監測的舉動,被質疑「為何白天不檢測」;又比如,起初來小區的檢測人員沒有攜帶證件,被業主質疑身份和資質,檢測設備也被搬到了物業辦公室。

另一種謹慎的表現是「不出頭」。

秦女士曾接到親友的電話,讓她別出頭。「如果不是我第一個說出來,我可能也會跟在大伙兒後面。」秦女士說,眼下情況讓她覺得自己沒法後退,心裏也總是糾結。如果事情未了,她甚至覺得自己沒法像別人一樣正常上班,用「業餘」時間處理這個事情。

另一位業主代表,在接到了親友「槍打出頭鳥」的善意提醒後,不想刻意參與這件事了,但他也沒有退出,而是讓一位家人出面。他說自己工作還不錯,不想「芝麻西瓜一起丟了」。

12月2日下午,秦女士接到了社區通知,業主同相關部門的溝通時間確定了。之前業主們提出派10名代表過去,相關部門也予以認可。不過,這10名代表由誰擔任呢?3日晚上,17、18號樓的數十位業主到居委會開會,最後有10名業主自願簽名,秦女士是其中之一。幾位業主事後轉述,開會期間發生了一點點不愉快,當時有業主推脫不想去,又希望別人代表自己去表達訴求,因而引起其他一些業主的不滿。

共識

一切樂觀判斷的前提是,居民們能夠達成共識,並且大樓真的沒事……

12月4日下午,10名代表按照約定到信訪辦同建設單位代表、消防部門、建交委等多個部門進行了溝通。在居民仍對安全有疑慮的情況下,建交委委託的專業檢測機構還將進行10天一次、為期3個月的加密檢測,之後根據情況加大檢測間隔時間。

建交委負責人潘平對這次溝通會評價不錯,他感覺居民代表的溝通方式已經很理性,提交的相關問題也都一一做了解答。對於居民代表之前提出的訴求,包括回填土密度檢測報告等,有關方面也提供了相應的材料。

「回答的主要是我們提出的問題,」秦女士說,有些是比較專業的,她主要是聽着。

對方也表示,要將擠在一起的女兒牆外部裝飾線條切割開,這也是業主二十多條訴求中的一條。但是,工作人員5日前去切割時,有居民反對。

這是一個現實問題,事關房子,居民的意見很難統一。

一位業主考慮到了經濟損失,如果政府說安全,租客們也都相信,那他同意把女兒牆切割開。而另外一位自住兩套、出租一套的居民則堅持質疑樓體的安全性,認為「沒法住」。

有的業主明確地向北京青年報記者表示,業主代表們沒有代表全部居民的想法。還有人認為秦女士的做法「沒腔調」,懷疑她是收錢了才平息下來。

秦女士的意見是,如果切割開再檢測沒有問題,那是最好不過;如果切割開之後還是有問題,那就再研究下一步怎麼辦。不過她強調,這「只代表自己」。

從昨天開始,社區、開發商等組成的工作組,就是否同意切割女兒牆問題,開始逐戶徵詢17、18號樓業主的意見。

秦女士與一位據稱在建築行業工作多年的鄰居進行了交流,對方的看法和秦女士之前聽到的專家解釋一樣,是「切開更好」。這位鄰居此前並未與秦女士等業主代表接觸過,他相信檢測機構對於沉降率的檢測,認為「樓肯定倒不了」,可女兒牆外裝飾線條接觸在一起,也無法讓他相信沒一點問題。

開發商代表此前受訪時曾承認,女兒牆之間沒有預留足夠的空隙,導致樓房在自然沉降時出現擠在一起的現象。

因為最先發現並說出去,有業主言辭之間對秦女士表示過不滿,這讓她一度很委屈和焦急。在經過了一段時間情緒低落之後,昨天她和北青報記者通話時聲音輕快。秦女士提到此前她曾經幫鄰居及時撲滅火苗從而使大樓「避免了一場火災」。這一次,她樂觀地表示,她和愛人「第二次拯救了大樓」。

然而,一切樂觀判斷的前提是,居民們能夠達成共識,並且大樓真的沒事。而這也只是整個「樓親親生態圈」找回平衡的第一步。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北青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1215/486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