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急稱王改國號 「共和國」國號之由來

「人民共和國」是二戰後共產國家流行的國號,意在標榜人民當家做主。1945年6月中共七大後,毛澤東就已經成為一手遮天的紅色皇帝了,金口玉牙,一言九鼎。同年9月,中共制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部署,放棄南方根據地,將新四軍主力移師東北,以11萬兵力控制熱河、察哈爾,進一步控制東北全境。中共的目標是向蘇聯靠攏,建立一個有強大軍事後援的根據地,再圖全國。而國民黨根本就沒意識到這個危險,反而裁撤了接受過日軍訓練的原已編入地方保安部隊的原滿洲國軍,使東北國軍兵力下降到48萬,中共通過土改擴充兵力,並吸收國軍裁掉的原滿洲國陸軍,由11萬人發展到153萬人,號稱東北野戰軍。

毛澤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南京的中華民國政權還有大半個中國,毛急於稱王的主要原因是勝券在握,一是有斯大林的軍事援助;二是美國拋棄了蔣介石政權;三是有花瓶黨「商山四皓」的支持;四是國民黨政權已經空前分裂。天時地利都在中共一邊。花瓶黨看清了形勢,除了集體投機賣身投靠,還積極建議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1949年6月15日,在花瓶黨「新政協」籌備會上,高知憤青張奚若以「民主教授」身份出席。花瓶們在討論中,對「「新中國」」國號問題爭論頗激烈。有人提議用「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也有人提議用「中華人民民國」。張奚若在討論中十分賣力,絞盡腦汁之後,提出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名。張說:「我們是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人民這個概念已經把民主的意思表達出來了,不必再重複寫上『民主』二字。」

中共軍史刻意掩蓋了收編滿洲國軍的事實,至今諱莫如深,雖然這和蘇軍強姦中國婦女一樣被長期隱瞞,但歷史是人民寫的,所以即便如此,也有二十幾萬兵力「從天而降」,和編造的歷史對不上號。關於共軍擴兵的過程,根據中共黨史軍史資料,現將保守數字整理如下:1945年10月31日,由先期進入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共11萬餘人,加上黨政軍幹部約2萬人,還有東北抗聯等約2萬人組成了東北人民自治軍,總部位於佳木斯。這時的共軍總兵力約為15萬人,兩個月後即成立了十個軍區,總兵力猛增至27萬人。一年後的1947年4月,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總兵力達46萬人。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同年8月,總兵力已發展到103萬人。1949年1月,東北人民解放軍改稱第四野戰軍,12月由四野原班人馬成立中南軍區,全軍區共150萬人。

東北光復後,國民黨主力部隊都在南方,來不及接收東北,接受了原滿洲國陸軍大臣邢士廉的建議,將少部分滿洲國軍改編為東北保安部隊,計4個保安總隊、20個支隊,52個保安團,軍服為黑色(老百姓稱黑狗子),戴青天白日帽徽,約十多萬人,其餘大部分遣散(約三十多萬)後須數被共軍收編。1947年,陳誠接替杜聿明主持東北戰事,深感兵力不足,又將他過去一直瞧不起的保安部隊升級為正規軍,建制為十個暫編師。

最後是建都問題,中共的軍事實力大大加強後,最先奪取的大城市就是長春,打算以原滿洲國首都做為東北紅色政權的中心,也就是臨時首都,所以國共爭奪長春的戰事也異常慘烈,餓斃五十多萬平民。此前,中共的另一個「陪都」是江蘇的淮陰,國共和談期間,中共曾打算將中央駐地從兔子不拉屎的延安遷到漁米之鄉江蘇淮陰。《周恩來年譜》中對此有詳細的說明:「中央會議還研究了新四軍第五師撤到華中、恢復交通、東北問題、在行政院力取得三分之一名額、中央要考慮搬遷的問題。」《毛澤東年譜》中也提到:「中共中央致電陳毅,指出必須鞏固華中現有地區,因中央機關將來可能遷淮陰辦公。」

在中共1948年9月8日的「9月會議」上,毛澤東在與徐向前的談話中就流露出建都北平的意願,表示「最好北平不要打」,要完整保存北平的歷史建築以利做未來國都。1949年1月,傅作義投降,中共「和平解放」北平,毛在西柏坡召見王稼祥,徵求建都選址意見,王主張選擇北平,毛問他理由,王說:「我認為,北平離蘇聯和蒙古近,無戰爭之憂;南京離港台近,危險;西安又太偏西。所以北平最合適。」此見正合毛之意。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時,北京市長葉劍英又向毛匯報:「很多民主人士來信來電,表示堅決擁護共產黨,要與黨更好合作,並希望黨在北平成立全國性政府。」毛聽罷大喜,決定定都北平。但還是假裝民主,由花瓶們在第一屆全國花瓶會議一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定於北平,自即日起改名為北京。」的決議案。是年10月1日,紅色皇帝毛澤東登基大典,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啦」(潛台詞就是「皇帝輪班做,今天到我家」)!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1202/480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