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政府在TPP問題上進退兩難

作者:

美國總統奧巴馬,本次對日韓馬菲亞洲四國的訪問,被廣泛認為是美國向世界顯示重返亞洲的戰略決心,並且同時向正在強勢擴張的中共政府示警。儘管奧巴馬一再聲明,美國並非有意遏制中國,但時逢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日趨緊張,這些修辭性話語,反而更令人覺得是「醉翁之意就是酒」。

值得一提的是,在訪問日本之前,美日兩國的相關部門,就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問題,加速了雙邊的協商,以圖在奧巴馬訪日期間,最終敲定談判。但是,由於雙方在一些關鍵項目的關稅問題上,仍然存在較大的分歧,因此未能達成一致。

從2010年3月TPP的第一次協商啟動開始,截止2013年8月,短短3年多時間,就發生了19次談判,平均差不多每過兩個月,就要啟動一次。這個頻度,實際上已經是非常之高。除過談判的高頻度之外,TPP的內容,也非常廣泛,包含商品服務貿易自由化、對外投資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國營企業限制、勞工權利保障等多方面內容。與WTO之類的常規型貿易協定不同,TPP是一個同時強調經濟與制度因素的整合型國際關係指導框架。

直到2013年的上半年,中共政府並不看好TPP的前途。2013年1月,黨媒《解放日報》刊發文章《TPP談判為何久拖不決》,認為美國推進TPP,只是為了單方面最大化美國自身的好處,從而犧牲他國的利益,因此導致談判僵持不下,並可能最終影響TPP停滯不前。在中共當局看來,TPP只不過是美國利用自身的國力優勢,對環太平洋國家的一種強勢推銷,想要真正得到周邊國家的認同,並不容易。

但是到了2013年7月,日本突然宣佈加入TPP,正式成為第12個成員國,整個形勢為之一變。在日本加入之後,TPP成員國的GDP總和,將達到全球近的40%,而貿易總量,將佔全球的約1/3。就在日本宣佈加入TPP的第二天,官媒《人民網》上刊發了標題為《日本正式加入TPP談判,中國或失去部分經濟影響力》的文章,罕見地表達了的對TPP的緊張情緒。

數十年以來,中日的雙邊貿易持續增長。在2007年,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日本的最大貿易夥伴國,日本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性,也隨之越來越高。儘管中日兩國之間,政治關係長期不佳,但中日雙方的政府,似乎都在遵循「政冷經熱」的默契,有意避免因政治因素而影響兩國的經濟關係。然而到了2012年9月,情況發生轉折。因為島爭問題,中國多個城市,發生大規模反日遊行,甚至發生多起砸毀日系私家汽車、燒毀日系店鋪的事件。當時,對中日關係的各種討論,也甚囂塵上。其中,澳大利亞華裔著名經濟學家黃有光教授,發表文章《中日經濟戰怎麼打》,認為中日若爆發經濟戰,只要按照黃教授所指導的經濟攻擊辦法,日本所承受的經濟損失,將會比中國的損失大得多。

黃教授的分析不能說沒有道理。而這方面因素,也必然會引起美日以及中國周邊國家的憂懼。長期以來,中國以低廉而優質的勞動供應,以及極具潛力的原材料與消費市場,吸引了大批的國外資本蜂擁而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到中國去」,已經成為國外企業的生存法則。受巨額外來投資的推動,中國的經濟實力日益增強,而經濟影響力槓桿,也成為中國在地緣政治博弈中的核心優勢。這一優勢是如此巨大,以至於連美日等世界性大國,近來都難以應對中國的出牌方式。

近年來,中國不斷地利用經濟影響力,在地緣政治問題上對別國施壓,而這也反過來,成為促進其它國家參與TPP談判的重大動因。其中,與中國有領土糾紛的日本,更是對TPP顯得特別熱切。日本在宣佈加入TPP的同時,實質上擱置了中日韓三國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談判。而在2012年,中日雙邊的貿易規模,也首次發生下降。

現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更是有別於往屆的日本領導人,多次在公開場合大談國際政治秩序,強調自由民主的價值觀。在今年4月份的一次公開演講中,安倍提到,TPP對於真正理解自由、民主、市場經濟價值的美國與日本,在共同領導制定國際新規則方面,具有重大意義。這番言論,顯然隱含地指向了中國的非民主體制。

儘管到目前為止,中國仍然是日本的最大貿易夥伴國,看起來在貿易地位上,似乎仍然佔有優勢。但是,中國經濟的貿易依賴率(即該國貿易總額對GDP的比率),高達48%,遠高於日本的28%。所以,如果僅僅是中日雙方發生經濟貿易的對決,中國或許並不會太吃虧,但如果是被孤立在一個大範圍的廣域經濟圈之外,則中國顯然面臨着更為嚴峻的經濟困境。

中國國家領導人,近來頻繁地對亞洲各國的出訪,以及對建立「包容性」貿易夥伴關係的強調,顯然有意區別於TPP框架對國家制度性問題的關注。如果說,2013年官媒的文章,只是一種對TPP「遠慮」的表達,那麼這些舉措,則更像是一種對TPP「近憂」的反應。然而,除過日本之外,中國還同時與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進行着領土方面的爭執,顯然這一因素,也會給中國的這種貿易外交的努力,帶來相當的陰影。

但是,中共政府的這些對外擴張的舉措,看起來並非像是一時的心血來潮。「中華民族的復興夢」,是當下中國意識形態的新旗幟,在歷史觀方面,也包含了對「強漢盛唐」的帝國回憶;而當前這種區域性大國的現狀,顯然不能滿足實現一個帝國復興夢的需要。鑄造一個強勢崛起的大國符號,並將之融入國民觀念之中,此舉的成功與否,似乎被認為是事關政權基礎的穩定。由此看來,對外擴張,成為當下國家發展戰略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然而,在TPP面前,中共政府面臨進退兩難的困境。若拒絕加入,則存在被國際經濟圈孤立的重大風險,長期必然不利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從而削弱政府的能力;而如果要求加入,則中共政府不得不因此,對各類政策進行重大調整,包括限制國有企業的特權,保障勞工權利,承諾保護知識產權,甚至還有必要進行司法改革以貫徹法律的實施。實際上,如果中共政府不進行較為徹底的制度改革,加入TPP的希望基本為零。

這就回到了一個老問題,中共政府是否有足夠的意願,以及是否有足夠的能力,進行制度改革。但無論中共政府是進是退,在未來的地緣政治的博弈遊戲中,都很難再繼續保持迄今為止遊刃有餘的經濟影響力優勢。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516/397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