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每週懂一點人情世故(4) 為什麼那些無功也無過的人地位最穩固

作者:

第十四章

  禍起多心——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唯多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

  最大的幸福莫過於沒什麼瑣事可牽掛;最大的災禍莫過於疑神疑鬼。只有瑣事纏身的人才知道少一事的好處;只有平心靜氣的人才明白多心猜疑是最大的災禍!

  有個鄉下紳士來到城裏看牙醫。醫生說要打麻藥,那位紳士馬上掏出他的錢包。牙醫說:「先生,現在不用付錢。」紳士回答:「哦,我只是想確定一下被麻醉前還有多少錢。」

  這位紳士就犯了疑心過重的毛病。當然,在險惡的社會上行走,保留警惕性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過度就成了——「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出自《新唐書·陸象先傳》。「後來變成我們常說的「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陸象先經常對人說:「天下本來沒有那麼多的事,只是庸人自找煩惱,把事情越弄越複雜。處理問題只要能弄清是非,正本清源,事情自然就簡單了。」人生中的不幸和禍端,大都因多心而起。如果一個人凡事多心,就會「疑心生暗鬼」,本來很正常的事,也會弄出風波來。

  記得曾在某報讀過這樣一則新聞:一個自卑的丈夫,因懷疑漂亮的妻子有外遇,整天心神不寧,上班的時候瞎琢磨:她都去哪了?做了什麼?然後回到家就開始像審問罪犯似的,對妻子這一天的行蹤刨根問底。妻子當然受不了,就跟他吵架。彼此失去了信任,關係越來越疏遠,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後來妻子無法忍受,鄭重提出離婚。這時候丈夫的疑心一下變成了「現實」,覺得妻子果然背叛了自己,一定是想跟外面的小白臉遠走高飛,現在想一腳把自己給踹了。由疑生恨,由恨生怒,於是當天晚上就對妻子實施暴力謀殺。等他戴上鐐銬,讀到妻子寫下的日記後才明白,原來妻子在一家廣告公司做兼職,為經營這個家一直奔波勞碌。自卑的丈夫這才醒悟:原來錯的那個人是自己!因為自己的疑神疑鬼,徹底毀掉了美滿幸福的家庭。

  由於多心和疑神疑鬼,本來很簡單的一件事被搞得越來越複雜。就好像一根簡單的毛線,被我們繞來繞去,結果繞成了解不開的亂線團!煩惱和災禍就是這樣產生的。如果一開始我們就保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去處理,很多麻煩和悲劇就能避免。

  古語曾說:「相由心生,相由心滅。」如果你看誰都不像好人,結果一定會成為眾人眼中的「惡人」。你對別人有猜忌,懷疑這兒,猜測那兒,別人發現你的這種心理之後,第一,會主動疏遠你;第二,有好處也不念着你。你看,猜忌之心輕易就讓你變成孤家寡人了!

  一個人如果陷入多心的境地,就會變成不可救藥的「庸人」。這個時候,心裏想的多了,迷惑自然就會多。一旦理智失控,就會為自己惹來是非和災禍。友情、愛情、親情,都會讓他搞得雞犬不寧,生活充滿了痛苦。這樣的人生不是我們想要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這麼微妙!本來很簡單的事情,因為多心,或許就會演化出你根本預想不到的局面。但事後回想,就會發覺責任其實全在自己,還不如避開起初的那一事呢!可是,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就免不了因多心而招禍。

  我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這種心態呢?鄭板橋有四個字的條幅廣為流行:「難得糊塗。」這四個字不失為一劑良藥。生活中,我們不妨多琢磨、多體悟這幾個字。何時糊塗,何時又聰明?怎樣才不多心,如何才能少事為福?這就需要我們謹守自家田,莫管他家事,尤其是別人的私事不要瞎摻和。除非對方在做違法之事,否則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他們自己解決為好。

  同時我們還應該明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並非讓我們不幹事,而是讓我們不操無謂的閒外心,干好自己的分內事。也就是說,要用最簡單的方法,將最複雜的事情處理好,而不是因自己的多心多事,讓原本簡單的事情變得一團糟。

  

  誠信是最好的「還魂藥」

  信人者,人未必盡誠,己則獨誠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詐,己則先詐矣。

  信任別人的人,雖然對方未必都誠實,但自己首先做到了以誠示人;懷疑別人的人,對方儘管未必是虛偽的,自己卻先變成了虛偽的人。

  公元前4世紀的意大利,一個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輕人被判絞刑,馬上要被處死。但他是個孝子,希望自己在臨死之前,能與遠在百里之外的母親見最後一面,以表達他對母親的歉意。

  他的這一要求被告知了國王。國王感動於他的孝心,決定讓皮斯阿司回家與母親相見,但條件是他必須找一個人來替他坐牢,如果他到時不回來,就要殺掉替他坐牢的人。有誰肯冒着被殺頭的危險替別人坐牢?如果皮斯阿司言而無信,就此逃之夭夭,代替者豈不是自尋死路?不過,皮斯阿司的朋友達蒙站出來說:「我相信你,所以我替你坐牢!」

  達蒙住進牢房以後,皮斯阿司回家與母親訣別。人們都抱着看熱鬧的心態關注着事情的發展,認為那小子一定帶着自己的母親逃得無影無蹤了,怎會回來送死?果不其然,皮斯阿司一去不回頭,眼看刑期在即,一點影子也見不着。人們議論紛紛,都說達蒙上了皮斯阿司的當,成了可憐的替死鬼。

  行刑日是個雨天,達蒙被押赴刑場,圍觀的人都在笑他的愚蠢,幸災樂禍。但刑車上的達蒙不但面無懼色,還有一種慷慨赴死的豪情,好像這是一件美差似的,一點都不擔心自己今天會被絞斷脖子。追魂炮被點燃了,絞索也已經掛在了他的脖子上。有膽小的人嚇得緊閉了雙眼,他們為達蒙深深地惋惜,那個出賣朋友的小人皮斯阿司,實在太壞了。

  就在此時,在風雨中突然傳出一陣高喊:「我回來了!」皮斯阿司飛奔而來,他沒有違背自己許下的諾言,也沒有辜負好友達蒙的信任。這個消息宛如長了翅膀,很快便傳到國王的耳中。他親自趕到刑場,要親眼看一看這位誠實的國民。當他驗證了此事的真偽之後,親自為皮斯阿司鬆綁,赦免了他的罪刑。

  皮斯阿司值得我們肯定,因為他重信守諾,但最值得讚頌的卻是對朋友無限信任的達蒙,不管這位身為死囚犯的好哥們是否會真的上演乾坤大挪移,成功利用自己逃跑,他都首先做到了「信任」兩個字。自己以誠示人、相信朋友,在信任危機的今天無疑是一種優秀品質。

  或許會有人搖頭晃腦地說:「這年頭還有誰值得信任啊?」確實,騙子無孔不入,讓我們不由自主地都提高了警惕。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正因為我們每個人都過度小心,看誰都不是好人,才導致了大家都沒有安全感。

  假如你能夠反向思維一下,一切問題就清清楚楚了。當這個世界上出現嚴重的信任危機的時候,誠信就是最寶貴的東西,如果你能夠在恰當的時候正確運用它,你就是一個最聰明的人!你就能利用這把誠信的金鑰匙打開世界上最豐富的寶藏。因為你手裏擁有的誠信,在別人那裏都找不到。

  這個道理容易理解,就好像農民種莊稼,當大家都種植土豆,都不願意種植地瓜的時候,地瓜就能賣個好價錢。在信任空前缺乏的時代,如果你懂得誠信的運用法則,懂得在人際交往中什麼時候應該誠信,什麼時候要慎用誠信,那麼你還愁自己在「人際市場」上沒有好價錢嗎?

  芝加哥一場大火燒毀了許多商鋪,許多人在一夜之間變得一無所有,可是驚人的是有家商鋪一個月後居然重新崛起,營業額也是有增無減。原來這家商鋪早年留下的誠信口碑,讓許多銀行都願意主動借款給它,而許多老顧客也繼續光顧。

  由此可見,只有講誠信的人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才有自己的生存空間。作為人類本性中最美麗的那朵花,誠信自古便被人們歌頌讚揚。不講誠信的人,只能是被人唾棄,陷入孤立無援的地步,哪怕家財萬貫,位高權重,最終只落遺臭萬年的下場。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可以丟掉一切,但是你絕不可以丟掉誠信。丟掉了誠信,那麼就終將丟掉一切。反之,如果有了誠信,你即使一無所有也能轉眼擁有一切。

  《菜根譚》中說:「做人無點真懇念頭,便成個花子,事事皆虛;涉世無段圓活機趣,便是個木人,處處有礙。」意思就是,做人如果沒有真誠懇切的念頭,就會變成一個滑頭,做任何事都很虛偽,處世如果沒有一些隨機應變的技巧,那麼就成了一個沒有生命的木頭人,時時處處都會碰到阻礙。

  一個人對什麼都不信任,就會把周圍的人當成假想敵,這樣必然很難找到真正的朋友,同時還會讓自己背負沉重的精神負擔,長期生活在憂慮的氛圍之中。事實上,世人都願意真誠,只是互相擔心上當受騙而已。這時,只要你掌握了誠信的運用法則,盡最大可能去播種誠信,懷揣誠信為人處世,相信大多數人也會給你同樣的回應,你也就因此多了一個新的朋友以及合作機會。

  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信任對方,並不是讓你不問三七二十一就完全托心。如果有人利用你的真誠去作奸犯科,難道你也要毫不猶豫地投懷送抱嗎?因此,我們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信任的前提是明辨是非。


第十五章

  人活臉,樹活皮——傷什麼都別傷別人面子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批評別人的缺點不要太嚴厲,要想想別人是否能夠承受;教人家做善事,也不要要求太高,要考慮別人是否能夠做到,不要使其感到太為難。

  對一個中國人來說,生命有多珍貴,面子就有多寶貴!你給他面子,他就會給你一切!可如果傷了他的面子和自尊,他就會對你恨之入骨,徹底把你推向他的對立面!

  一位17歲女孩好不容易找到在高級珠寶店當售貨員的機會。在聖誕節前一天,店裏來了一個中年男人,穿着破舊,滿臉悲傷,眼睛一直盯着那些高級首飾,似乎非常想買一個回去。

  這個時候,女孩接了一個電話,在其間不小心把一個碟子碰掉了,而那六枚鑽石戒指也落到地上。她慌張地去撿,但發現只剩下了五枚。她一抬頭,發現那個中年男人正急忙往外走。她頓時意識到戒指被他拿去了。

  當那人快要出門的時候,女孩柔聲道:「對不起,先生!」男子轉過身來,兩人相視有幾十秒之久。「有事嗎?」男人在說話的時候,臉上的肌肉在抽搐。

  「先生,這是我頭一回工作,現在找個工作很難,想必您也深有體會,是不是?」女孩神色黯然地說。

  男人看了小女孩很久,笑了:「沒錯,找個工作很難。但是我能肯定,你在這裏會做得不錯。我可以為您祝福嗎?」他向前一步,把手伸向女孩,把戒指還到了女孩的手裏。

  「謝謝您的祝福。我也祝您好運!」女孩說道。

  女孩因為給了那男人一個台階,使他可以全身而退,從而保住了這枚戒指,也保住了自己的工作,就這樣讓一起竊盜案輕鬆化解。如果小女孩不這樣做,而是大喊抓賊,結果就可能變得非常糟糕。人活臉,樹活皮,當你不給別人面子的時候,自己的處境相信必定極其艱難。

  面子是個什麼玩意兒呢?就是一個人在眾人眼中的形象。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別人對你讚揚,對你恭維,稱之為有「面子」;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別人對你否定,對你批評、漫罵,稱之為沒「面子」。

  「好話一句嚴冬暖,惡言半聲三春寒」。有的人之所以好心沒有得到好報,大都因為他在提意見的時候,沒有真正意識到別人也是需要面子和自尊的。《菜根譚》中說:「人之短處,要曲為彌縫,如暴而揚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頑固,要善為化誨,如忿而疾之,是以頑濟頑。」意思就是,當我們發現別人的缺點時,要懂得委婉地為人家掩飾。如果故意暴露宣揚,是在證明自己的無知,是用自己的短處來攻擊別人的短處;對於別人的固執,要善於教誨勸解,如果因為別人的固執而怨恨,這不僅不能使他改變,同時還等於用自己的固執來對抗別人的固執。

  這就要求我們,在為人處世的時候一定懂得保全對方的面子。如果不照顧對方的情緒,一味撕破臉皮,雙方肯定發生衝撞。哪怕以前的關係再鐵,也將在眨眼之間搞僵。

  一對情侶坐公共汽車去郊外旅遊,因為瑣碎小事,剛才還柔情蜜意的兩個人轉眼間就發生了爭執。女孩大聲地說:「喜歡上你這個窮鬼,我真是倒了八輩子霉了!」車裏人很多,女孩的聲音又很大,大家都側目觀看,竊竊私語。

  當着這麼多人被罵窮鬼,男孩怎麼受得了?他尷尬地看了眼眾人,然後揮手打了女孩一個耳光,在下一站獨自下車離開了,留下女孩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車裏哭泣。

  當我們批評、指責別人的時候,一定要顧及對方的面子,否則我們就是一個自以為是的傻蛋!一個熱情的人,往往能夠善待自己,同樣對待別人也溫和仁厚;而一個冷漠淡薄的人,不僅處處苛薄自己,同時也處處苛薄別人,於是事事顯得枯燥無味而毫無生機。真正聰明有修養的人,在為人處世方面,既不過分熱情奢侈,也不會過度冷漠吝嗇。

  另外,我們還要看對方是否能接受批評或提議。如果對方在心理上有很強的排斥傾向,哪怕建議再好,起到的作用實質上是個零。就像教育輔導,父母總希望孩子做到最好,於是彈鋼琴的時候,兩三個音節不對,就大訓特訓;練書法,幾個字沒寫好,就大罵「笨蛋」。這就是對孩子的面子缺乏基本的尊重和重視。這樣下去,孩子的逆反心理必定越來越強,哪怕提供再好的精神營養,孩子仍然是越教越壞。要知道,孩子的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怎麼可能一夜建成羅馬城呢?

  在批評或提議時,我們不妨柔和一些、漸進一些。正如《菜根譚》中所說「思其堪受」、「使其可從」。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在對方能接受的前提下進行交流,這樣才能達到積極效果!

  切忌用情緒化的方式批評別人,千萬不要輕易評價對方的人格、興趣與家庭教養。批評時若能提供解決方案,就更加具有建設性。批評時也不要忘記肯定別人的長處。此外,如果批評時能採用幽默的方法,所收到的效果往往會更佳。

  

  階梯遞進心理法則——恩要自淡而濃,威需從嚴至寬

  恩宜自淡而濃,先濃後淡者,人忘其惠;威自嚴而寬,先寬後嚴者,人怨其酷。

  給人恩惠應該從淡薄到濃厚,如果開始濃厚而逐漸淡薄,那麼人們就容易忘掉你的恩惠;樹立威信要先嚴厲而後寬鬆,如果先寬鬆而後嚴厲,人們就會怨恨你的冷酷。

  冬天下雪的時候,一個快餓死的乞丐,躺在街角的陰冷處,可憐巴巴地望着路人。有一位農夫實在不忍心,就把剛買來的雞腿送給了他。乞丐感激涕零,拿過去就狼吞虎咽,吃完了還跪下給他磕頭。沒幾天,農夫又經過那裏,乞丐見他來了,眼睛頓時一亮。這次農夫給了他一個熱乎乎的飯糰,希望他能填飽肚子。沒想到,乞丐失望地搖搖頭,像看吝嗇鬼一樣瞪着他,十分不情願地接過飯糰,說他是小氣鬼,詛咒他活不過這個冬天。

  農夫回到家,氣得睡不着覺。老婆聽他講了事情的原委,對他說:「人心就是這樣,永遠不知足。如果你先給他一個飯糰,再給他雞腿,他一定很感激你。」

  這就是階梯遞進心理在作怪。如果同時有兩種食物,先吃美味佳肴,後吃粗茶淡飯,就發覺難以下咽;反之就覺得這餐飯吃得很香甜。在管理中同樣如此,老闆先給員工一個下馬威,讓他們看到自己嚴厲的一面,日後管理起來就比較容易。若開始寬鬆地要求他們,就會慣出毛病來,當你再想上緊發條的時候,難度已經增加了百倍,他們對你的嚴厲會感到非常的反感。

  有人聽到這樣的分析,或許會認為,幫助別人竟然還不討好,那麼我們就不要幫助他們好了,有了恩惠自己留着,何必給他們討嫌呢?這樣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因為我們絕對不可忽視幫助他人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凡是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給別人小恩小惠是開拓和鞏固人際關係的「常規武器」。一個從不幫助別人的人,很難想像怎麼能在這個社會上吃得開?因為人情就是財富,讓別人欠你一個人情,就等於寫下了一張不定期歸還的欠條,將來一旦有機會,別人肯定加倍地還給你。但是,幫助人也絕非餓虎撲食,不分輕重、不講策略地撲上去這麼簡單,像上面這位思想單純的農夫,他雖然做了助人為樂的好事,卻得不到好評,原因就在於第一次給的太多太好了,反而提升了乞丐對他第二次施捨的期待。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段話:「千金難結一時之歡,一飯竟致終身之感。蓋愛重反為仇,薄極翻成喜也。」意思就是,用千金來饋贈他人,有時難以打動人心換得一時之歡喜,相反有時候一頓飯的恩惠卻能使人終身感激。這是因為有時過分的關愛反而變成仇恨,而一點小小的恩惠反而容易討人歡心。善於運用小恩小惠的技巧,會讓你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小恩小惠,實際上就是一種感情投資,最好時刻就是在別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雪中送炭。大家都送的時候,你的作用就顯現不出來,別人也無從感受你的誠意,但是在危難時送,他就會感激你。在困難中得到了幫助,他將會記得長久,感受最為深刻。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為什麼要報?因為沒有這滴水,可能就沒命了,這滴水就是活命之水。宋江為什麼得到梁山好漢的尊敬?就是因為他總是在別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出現,以致人們稱他為「及時雨」。在情感投資中,及時非常關鍵,幫得早,不如幫得巧。

  20世紀70年代初,香港的塑膠業出現了嚴重的危機。由於石油危機波及香港,香港的塑膠原料全部依賴進口。而此時的進口商趁機壟斷價格,並抬高物價,致使許多廠家停產,瀕臨倒閉。在這個關鍵時候,李嘉誠出現在了風口浪尖。他倡議數百家塑膠廠家入股組建聯合塑膠原料公司,並由聯合塑膠原料公司出面,與國外原料商直接交易。由於他們現在的需求量比進口商還大,所以購進的原料價格降低,並按實價分配給股東廠家。於是,進口商的壟斷局面被打破了。之後,李嘉誠還將長江公司的13萬磅原料以低於市場一半的價格賣給了一些瀕臨倒閉的廠家。在這次危難之中,有幾百家塑膠業的廠家得到了李嘉誠的幫助,他因而被稱為香港塑膠業的「救世主」。從此以後,他在業內的威望更大,而自己的生意也越來越順利。

  最高明的情感投資就是急人之難、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如果你能在別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出手,那麼你就成了他的恩人。什麼時候你有了困難,別人肯定會在重要時刻助你一臂之力。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我們總是想從別人那裏得到什麼東西。事實上,要想得到,必先施予。但施予也要講究技巧,並不是所有的給予都會有效果。對別人的幫助,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好。如果別人這個時候不需要幫助,為了表示你的友好,你非要主動幫忙,這樣就收不到應有的效果,別人反倒以為你是故意要讓他欠人情,並不是真心實意的幫助。

  由此可見,施恩應該從小到大,不可一下就滿足對方,否則會慣壞他的胃口,導致你後來的幫助失去意義。同時還要記住——不可過於直露,以免對方感到不好意思,導致臉上無光。另外,如果別人幫過我們什麼忙,也不要傻乎乎地四處張揚,這樣會使對方陷入尷尬的境地。

  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做人做事都應該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開始讓別人吃雞鴨魚肉,到後來慢慢讓別人吃糠咽菜,這只會把自己之前對別人的好全部毀掉。

  立威從嚴至寬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在樹立自己威望的時候,切不可一開始就與下屬嘻嘻哈哈,這會讓他們覺得你並不比他們強多少,從而在工作中不會認真對待。這個時候,就需要一開始就給他們一個下馬威,讓他們知道你的厲害,然後再慢慢放寬尺度,讓他們感激你的退讓和隨和。這就是《菜根譚》教給我們的管理技巧,可以說是CEO的智慧——每一個欲做大事者都要懂的。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磨鐵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225/375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