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法廣:互聯網是上帝的禮物?

作者艾米

隨着網絡技術的發展,社交網站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人們的生活,成了很多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和得到信息的工具,但社交網站對人的精神狀況會造成何種影響,到目前為止學界和研究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論調,如何在利用社交網絡的同時,又不造成心理上的負面影響,是本次網絡經緯節目試圖探討的話題。

首先我們先來到羅馬梵蒂岡看看教皇方濟各對互聯網的看法。1月23號,天主教皇方濟各在傳統的紀念記者職業的保護神聖方濟各∙德∙薩萊斯儀式上表示,他對現在的互聯網普及的現象十分放心,因為網絡可以向人們提供更多的交往和團結互助的機會。他說,這是一件好事,是上帝的禮物。他呼籲信徒們成為有建設性的數據時代的公民。

不知道您是否曾經思考過一個問題:如果上帝存在的話,他會如何看待當今世界這個網絡特別發達的時代?不知道上帝會不會有自己的推特,但上帝的代表,現任教皇方濟各擁有幾個不同的推特賬戶,粉絲數量超過千萬,通過社交網絡,教皇在不離開梵蒂岡的情況下就可以將他的信息迅速傳遞到世界上的每一個有網絡的地方。沒有哪一種傳統的交流和信息流通工具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方濟各在他的致辭中表示,教堂今後必須通過在網絡上傳遞信息給受傷的人們帶去「治療傷痛的香油和帶來歡樂的美酒」,在對網絡上出現的一些不良現象提出警告後,教皇指出,教堂在傳遞上帝信息的時候不需要造假和特殊的效果,更不是在社交網站上發出大量宗教性的信息。最後,和他的前任本篤十六世一樣,教皇方濟各建議網友們在當今實時性的社會,找到緩慢和安靜的意義。

社交網站不是問題,是一種症狀

每個人對教皇的這番話可能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如果您是經常使用社交網絡的人,您或許對自己在社交網站上受到粉絲的歡迎感到十分滿足,但也可能開始對社交網絡感到厭倦。最近發表在法國世界報的網站上上的一篇博客文章就社交網站上的一篇文章對這些現象進行了分析,文章認為,Facebook,也就是世界最大的社交網站之一臉書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種症狀,在中國大陸地區不能使用臉書的情況下,這篇文章中提到的一些顯現與分析可能與新浪微博,或者是微信的使用者有關。

這篇文章的作者基洛(Hubert Guillot)首先引用《紐約人》雜誌的一篇文章上一位心理學家瑪麗亞∙可尼科娃的對幾個與臉書用途有關的研究結果指出,這些結果都自相矛盾,有些研究顯示大量使用臉書會讓使用者感到悲傷,一項1998年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結果顯示,人們上網,就越發會感到孤獨和悲傷。而另一些研究結果卻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結論。

瑪麗亞可尼科娃認為,孤獨和傷感的人並不會比別人更喜歡使用臉書,但互聯網似乎可以讓我們越來越瘋狂。另外一些研究學者認為使用互聯網會讓人羨慕別人,變得嫉妒心更強。

心理學家貝特∙安德爾森最近指出,使用臉書會上癮,他認為我們希望通過臉書希望了解別人,讓別人了解自己,所以我們就會需要必須經常性的注意保持自己給別人留下的印象。

世界報的這篇文章指出,有關臉書的研究結果有太多相反的結論。2009年,一位心理學家(Sebastian Valenzuela)和他的同事們研究的書的結論是:使用臉書讓我們感到更幸福。他們指出,社交網站可以提高自信,促進參與能力,甚至提高政治參與力。美國加州大學一個研究室得出的結論可能會更讓那些喜歡在社交網站上花費時間的人感到高興,他們指出,社交網站是交換的方式,成功分享的經驗可以加強讓人們的心理和生理狀態。網友在發出一條信息前,還沒有真正得到分享的樂趣時,僅僅是想到成功分享後得到的回報就足以調動他的腦細胞。

如果說社交網站對腦細胞的刺激這個結論已經足夠令人感到驚訝的話,另一份研究的結果可能就會讓人感到震驚了,這份研究表明網絡上的社交聯繫可以起到消除緊張情緒和疼痛的作用。

面對以上所說的這些不同的研究結果,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這些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作者們會對臉書對人的情感狀態上的影響產生如此大的分歧呢?

一位記者分析指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們使用社交網站的方法有很大的區別。可以將人們使用社交網站的方式大體上分成主動和被動兩種。2010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一個人採用積極的方式和別人交流,也就是說在自己的網頁發表帖子,向別的用戶發出短訊,表達自己的感覺等,他們就更能感覺到自己與別人有聯繫,孤獨感自然而然就會得到減弱,如果一個人只是被動的使用社交網絡,產生的效果也是相反的,他的孤獨感會相應增加。結論就是當我們的注意力被積極調動起來的時候,就不會感到厭煩和孤獨。換句話說,大部分人在社交網站上處於被動的狀態比主動的狀態時間要多的多,許多研究都顯示大部分的社交網站使用者都是被動的,主要是瀏覽新聞而不會積極參與到和別人的交流中去。

而臉書這樣的社交網站的使用方式也會讓人們變得越來越被動,所以,不論是通過哪一種媒介,最後都會導致使用者產生離別人越來越遠的感覺,從而感到無聊。

現代的人們在無聊的時候,互聯網就成為快捷的消磨時光的方式,人們煩了就上臉書和推特上看看,但結果更煩。所以,心理學家得出的結論是,拋棄臉書並不會帶來任何改變,因為我們現在的注意力經常會忘記一點,那就是如何找到一條讓自己更加開心的道路。最後作者得出結論說,以臉書為代表的社交網站本身不是問題,而是一種症狀。現代社會的人們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網站的設計幾乎進步都推動我們在網絡上花更多的時間,我們越想逃出來,就可能陷得越深。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128/367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