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的小聰明綜合症
摘要
他出身世家,才思敏捷,一度深得曹操的器重,卻最終以罪被誅,表面上是恃才傲物招人妒,實際上是自作聰明惹的禍。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更大肆描繪和渲染此事,以貶斥曹操的忌才和殘忍。
楊修(公元175-219年),字德祖,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作為曹氏集團的謀士幕僚,是三國的悲劇人物。他出身世家,才思敏捷,一度深得曹操的器重,卻最終以罪被誅,表面上是恃才傲物招人妒,實際上是自作聰明惹的禍。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更大肆描繪和渲染此事,以貶斥曹操的忌才和殘忍。其實,除卻與曹操的矛盾外,楊修的小聰明綜合症給他埋下了人生悲劇的禍根。
什麼是小聰明綜合症
小聰明指特有的具體能力,常常表現得聰明伶俐,能言善道,機靈敏捷,善於偽裝,善於演戲,隨機應變等,但是愛耍小聰明的人由於習慣於糾結瑣碎細緻的事務,而缺乏綜合思維能力。通常表現為高IQ,低EQ。小聰明綜合症表現為:1)自以為是,自認比其他人聰明,喜歡與別人做比較,容易遭到別人的反感與厭惡;2)愛賣弄或者炫耀自己的才華或者能力,常對所有話題都敢誇誇其談,無知者無畏;3)常常覺得不滿足,追求別人的讚賞和肯定,常常以此得意;4)容易隨波逐流,做事浮躁,不能識大體,總是糾纏於細節;5)在不弄清事物原委的前提下,就進行肆意的揣測和兀自判斷,追求急功近利。
小聰明綜合症的形成與個人自我意識發展相關,是對「現實我」的認識和評價超估,以至形成虛妄的判定,顯得過度自信,愛慕虛榮。
楊修小聰明綜合症的根源
楊修的小聰明綜合症是與其家學淵源有極大關聯。楊氏家世為漢名門,祖先楊喜在漢高祖劉邦時期就封侯拜相,史書記載:「自震(楊震)至彪(楊彪),四世太尉。」如此顯赫的家世,只有四世三公的袁氏世家可以媲美。
與風光無限的先祖比較,楊修的個人才華毫不遜色。他才思敏捷,聰穎過人,在當時頗有令名。建安中舉孝廉,除郎中,又任丞相府主簿。可以說,楊修的確是有自負的資本。據《三國志》《曹植傳》記載:「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又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可見楊修才華出眾,能力超群,所以深得曹操的信賴和器重,曹操才會任以「總知外內」的主薄一職,而且「事皆稱意」。而由「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的狀況可見,當時連魏太子曹丕也要巴結他,而其中的「並爭」交好,可以想見當時楊修受熱捧的程度之深,引得人人都想要討好他,可以想見他當時地位之重要。另一個側面,這也可證明楊修當時是深得曹操信任和倚重的府吏,而且關係比較密切,經常參與曹操的政治軍事活動。
望族之後,滿腹才華,深受賞識和重用,如此種種,都促成了楊修自負愛現人格的發展和深化,而最終,他的才華和自負卻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不禁令人嘆惋,可謂「聰明反被聰明誤」。
楊修自作聰明的表現
楊修不僅擁有「筆下龍蛇走,開談驚四座」的敏捷才思,還在揣磨、分析、判斷、預見曹操心理活動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現。例如,據《世說新語》記載,楊修在任曹操的主簿期間,一次相府修大門,在剛剛建好屋椽屋桷後,曹操親自來視察,完畢叫人在門上題了個「活」字就離開了。楊修見後,就立刻叫人把門拆了,按小一號的規模重建。工匠們都不解,問為什麼,楊修說:「門裏加個'活』字,是一個'闊』字。魏王是嫌門大了。」曹操見改造後的園門,心裏非常高興,詢問工匠們,大家都說是楊主簿讓他們這麼做的。
還如,一次曹操與楊修騎馬同行,當路過曹娥碑時,他們見碑陰鐫刻了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曹操問楊修理解這八個字的意思嗎?楊修正要回答,曹操說「你先別講出來,容我想想。」直到走過三十里路以後,曹操說:「我已明白那八個字的含意了,你說說你的理解,看我們是否所見略同。」楊修說:「黃絹,色絲也,並而為絕;幼婦,少女也,並而為妙;外孫為女兒的兒子合而為好;齏臼乃受五辛之器,受旁辛字為辤(辤是辭的繁體字)。這八個字是'絕妙好辭'四字,是對曹娥碑碑文的讚美。」曹操驚嘆道:"爾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
然而,曹操生性多疑,深怕人家暗中謀害自己,常吩咐左右說:「我夢中好殺人,凡我睡着的時候,你們切勿近前!」一天,曹操在帳中睡覺,故意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被為他覆蓋。曹操即刻跳起來拔劍把他殺了,復上床睡。睡了半天后起來,佯驚問:「何人殺了我近侍?」大家都以實情相告。曹操痛哭,命厚葬近侍。人們都以為曹操果真是夢中殺人,惟有楊修識破了他的意圖,臨葬時指着近侍屍體而嘆惜說:「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曹操聽到後,十分厭惡楊修。
楊修真正惹怒曹操的事件是「雞肋」事件,這是楊修自作聰明的極端表現。根據《後漢書》記載,曹操在平漢中時,連吃敗仗,欲進兵,怕馬超拒守。欲收兵,又恐蜀兵恥笑,所以心中猶豫不決。恰巧廚師進雞湯,曹操見碗中雞肋,沉思不語。這時夏侯惇入賬,稟請夜間口令,曹操隨口答「雞肋!」楊修見令傳雞肋,便讓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將士們問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師,楊修說:「從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決。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魏王班師就在這幾日,故早準備行裝,以免臨行慌亂。」曹操得知此事後震怒,即刻下令處死楊修。
從這幾件事件,可見楊修的自作聰明令曹操對他愛恨交加,但楊修犯了一個為人臣的大忌,就是不該胡亂猜測統治者的心理,並加以毫無掩飾地傳播。如,在軍中散佈退兵言論、私命士兵收拾行囊,準備撤退。這種強烈的炫耀欲,對於生性多疑、暴戾兇殘的曹操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冒犯。而渙散軍心、瓦解鬥志的言論,是任何一個主帥都難以姑息縱容的罪過。曹操在那種情況下殺掉楊修,算得上是屬嚴肅軍紀了。而《後漢書》記載,「修之幾決,多有此類」,「且以袁術之甥,慮為後患,遂因事殺之」,可見楊修耍小聰明的此類事件還是頗多,引來殺身之禍也就不足為奇了。
楊修另一件冒犯曹操的事,就是參與了曹丕、曹植兄弟的繼承權鬥爭。楊修作為曹操的親信,必定是曹植和曹丕的爭奪對象。曹植作為名聞天下的才子,一度「特見寵愛」,楊修加入曹植一方參與奪嫡之爭,亦加深了曹操對他的厭惡。《三國志》中曾記載,號稱「有才策」的楊修敗陣於吳質(曹操的另一幕僚),是因為楊修空負才名,不及吳質的老謀深算,因此導致了曹操對曹植為人的懷疑。曹操在處理完了立嗣的問題後,即開始清除曹植身邊的謀士,首先要誅殺的就是楊修,而楊修對此了無覺察。
《三國志》云:「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由此,表面上看,曹操殺楊修是出於忌才妒能,而細細推敲,曹操其實早就對楊修有殺心。可惜楊修對此覺察不足,只知炫耀賣弄,不知所韜光養晦,結果給了曹操殺他的藉口。所以楊修的悲劇,也算得上是咎由自取。
警惕職場中的「楊修現象」
在現代職場中,「楊修現象」也是屢見不鮮。這些人一方面習慣於猜測上司的意圖行事,看着上司的眼色走路,另一方面又表現得極為自負,總顯着自己比別人聰明,不斷向人炫耀自己的猜測能力。因而,他們不僅難於獲得同事的喜愛,更會引起上司的反感。古人有訓:君子善斷,小人善猜。整天猜測上司的意圖的人是小人,總是炫耀的自己本領的事是小聰明。那麼,如何才能避免職場中的「楊修現象」呢?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過多的揣測甚至張揚賣弄,不僅會讓人覺得浮誇和不可靠,還會讓他人產生反感情緒和戒心,不利於職場人際的發展。所以,在職場中,人們應謙虛好學,注重知識的積累,不求速成。
2)推測有據,言之有理
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不要肆意對自己不了解的問題誇誇其談。特別是在揣測某些事物時,例如上司的心思,應基於事實,有理有據,了解事物的各個方面,抓住事物的本質。
3)三緘其口,沉默為金。
在公司做重大決策時,要學會三緘其口,不要過多參預決策。一方面鋒芒過露,會引起上司的戒備,不利於職場的發展,另一方面,個體無法負擔起決策失誤的後果,即使需要做出決策的判斷,也應慎言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