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美媒:為何美國大企業唯獨在中國大陸失敗?

 

在經過六年的掙扎之後,家得寶關閉了餘下的七家店鋪並炒掉了850名中國僱員。

如果托爾斯泰曾經書寫外國企業在中國的歷史,它可能這樣開始,「所有在中國成功的公司能這樣都有相似的理由;每一個失敗的公司,都有各自失敗的方式。」 

世界五百強全世界各地茁壯成長唯獨中國不行

美國《環球郵報》(Global Post)9月23日報導說,自從中共在70年代末向外國投資開放以來,一些美國的最強大公司信心十足的進入中國,但是在幾年之後東倒西歪,受到打擊,感到困惑和被打敗。

這不是因為這些企業無能。許多最大的失敗者屬於世界五百強:美泰、易趣、谷歌、家得寶。所有這些都在全世界各地的市場茁壯成長,唯獨在中國不行。

為什麼?一些公司缺乏靈活性,或者未能當地化。其他一些公司倒下是因為時機不佳或出現一個超級本地競爭對手。雖然原因像行業本身一樣多種多樣,但是在中國最大的失敗者當中可以看出一個模式的端倪:無法掌握中國市場到底有多麼不同以及有多殘酷。

「對法律環境和文化環境缺乏了解導致大多數失敗。」 EP中國諮詢集團董事總經理肖恩‧馬哈利(Shawn Mahoney)說:「根據我的經驗,在成功和失敗之間唯一的不同是,那些成功的人更願意談論和學習,事情是如何運作的。」

這裏我們看看在中國失敗的四個最大的公司。

家得寶:許多人買房是投資和投機不是裝修

《環球郵報》報導說,美國的郊區充滿了能工巧匠和家裝愛好者。家得寶服務他們很適合。擁有一排排電動工具,建材,五金用品,這個大盒子商店完全是美國的「自己動手干」倫理的見證。

表面上,好像中國的情況也許類似。這個國家有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數百萬的新屋主,以及一個日常生活勤儉節約的文化。

家得寶不應該經營的很棒才對嗎?這是該公司在2006年進入中國時所想的。這個總部在亞特蘭大的公司收購了一個本地公司,在它的12家分店裏裝滿工具和建材,然後等着財源滾滾而來。

然而,從來沒有。在經過六年的掙扎之後,家得寶關閉了餘下的七家店鋪並炒掉了850名中國僱員。

有這個失敗之後有幾個因素。首先是時機:家得寶到中國太晚,在它的競爭者已經踏上足跡之後。在它抵達中國的時候,增長已經放緩。

第二是中國房市的性質。許多人買房是為了投資和投機,而不是裝修。第三是商店格式。就像百思買和其他美國零售店發現的那樣,中國消費者不喜歡遠離城市中心的四四方方的大倉庫。

最後,並且最致命的是,家得寶試圖帶來「自己動手干」的美國觀念到一個人工費如此便宜的市場,大多數人僅僅聘用一個勤雜工來幹這些活。

公司在撤出中國的時候說,「中國是一個『為我干』的市場,而不是『自己干』的市場。」

易趣:不要忽視關係做生意是社交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924/335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