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英媒:北京管制互聯網可能難以持久

288

網絡論壇是發泄社會不滿的重要管道,也是測試民意的重要場所

中國的網絡空間變成某種意義上的「曠野西部」,充斥討論、嘲諷和信息分享。毛澤東曾經說過要「黨指揮槍」。現在似乎黨還要控制互聯網。當然這也並非自今天才有的新事物。

金融時報》周四網絡版發表文章說,多年來中共當局一直在設法控制網絡用戶,刪除有爭議的帖子,警告屢教不改的「犯錯者」。另外中國還建造了規模不遜於長城的「防火牆」。

最近幾周以來中共公安部門加強了打擊網絡活動,他們針對微博名人開展所謂打擊「惡意造謠」的行動。

中共政府通過官方媒體說針對共產黨的網絡批評是「誹謗」,並且利用司法解釋使「散佈網絡謠言」者能夠被起訴,起訴的標準是有關發言被5千網民點擊或被轉發500百次。當局以此發出明確信息,那就是如果你想發有爭議的帖子,你最好別讓人看到它。

在過去幾個星期里,上百名網絡博客作者被拘押,網絡的所謂「大V」,即擁有大量粉絲的名人,特別受到了關注。

據《金融時報》報道,上周末擁有1200萬粉絲的查爾斯·薛(薛蠻子)在中央電視台上被示眾,他在電視中讚揚當局整治網絡。8月份,在中國出生的投資人薛蠻子因嫖娼被捕。

當局整治網絡帶來蕭殺氣氛。幾個星期以來,網絡博客作者互相警告要小心發言。擁有1600萬粉絲的中國房地產大亨潘石屹公開表示支持整治網絡。這位被認為網絡先行者的意外表態說明了當局的恐嚇奏效。

一般認為中共整治網絡是因為擔心網絡輿論失控。從前儘管中國也努力控制網絡輿論,但是中國網絡基本像「曠野西部」,裏面充斥了討論、嘲諷和信息分享。一些小規模的網絡遊說活動擴散到全國後,當局被迫作出政策調整。

中國一些官員奢侈的行為被網絡曝光,土地紛爭和破壞環境的行為也被網民曝光。這些趨勢都有利於逐漸促進公民社會形成,在公民社會中,中國人民的利益並不總是同黨的利益重合。

《金融時報》報道說,許多人在網絡上發泄憤怒並不奇怪,但這給了當局打擊惡意網絡內容的藉口。目前的網絡整治似乎是習近平領導的更廣泛的行動的一部分。在一份據說同習近平有關的文件中,反對一黨制的人受到批評,他們被指散佈官員的財產和揭露腐敗信息,利用網絡「製造混亂」。

但也有人認為整治網絡的行動很難成功。首先中共和他們的反對者一樣需要網絡。網絡論壇是發泄社會不滿的重要管道,也是測試民意的重要場所。完全關閉網絡輿論可能會導致社會壓力增加,後果十分危險。

(編譯:橫路;責編:李莉)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BB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920/33476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