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讀書思考 > 正文

方勵之避難美使館 驚心動魄的13個月

「我希望,我的自傳能說清楚,科學和民主到底是如何引導我(以及我的認同者)走上這條『被通緝』的不歸路。」這是方勵之教授生前講的一句話。

當方勵之教授與李淑嫻夫婦在22年前的6月走出避難的美國駐北京大使館,飛出中國後,再沒能踏上他所熱愛的祖國土地,這是方勵之2012年4月驟然病逝美國,難以言喻的終生之痛。

觸動美中最高當局像冷戰小說

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預定5月1日正式出版長達647頁的「方勵之自傳」。精選摘錄交由本報北美地區獨家刊載,即日起分批摘錄連載書中最驚心動魄的方勵之夫婦避難美國駐中國大使館的經過。這段經過當時觸動美中最高當局,不但是兩國交往的敏感議題,更成為中共難以言語之痛,其中經過交涉,讀來有如冷戰間諜小說。這也是自當時駐中國大使李潔明(James R. Lilley)於2003年4月中旬出版「李潔明回憶錄」之後,第二位現身說法的當事人回憶,彌足珍貴。

當代史學家余英時表示,「方勵之自傳」是方勵之在北京美國大使館避難期間所寫的遺稿,如今第一次面世,其歷史價值之高是無與倫比的。「任何人想對中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所認識,都必須從閱讀本書開始!」

1989年的天安門學生發起的民主運動,最終以中共當局血腥鎮壓結束,血淋淋場面震驚全球。海外華人椎心泣血看着故國遭逢巨變,卻愛莫能助。在這一場被譽為是自「五四運動」以來,中國知識分子迸發良知熱血,反抗專制的民主運動,徹底扭轉中國1976年結束瘋狂文革十年後的發展軌跡。方勵之教授則是貫穿這場八九民主運動的靈魂人物。

1989年6月3日天黑後,中共下令開槍鎮壓爭取民主反官倒的愛國學生,整個北京陷入極端驚恐混亂狀態。

已成中共眼中釘隨時可能被捕

已是中共當局眼中釘的方勵之,面臨隨時被捕的險境。他在自傳中寫到,「有四種走的方案。第一、二個方案是在附近的朋友家裏躲一下。第三個方案是到一位住得較遠的教授家去。最後一個方案是去美國大使館,林培瑞教授說,他可以幫忙。」

但最後的局勢迫使方勵之不得躲到美國大使館裏去。方勵之寫道,「(5日)北京還是很亂,遠處還隱隱有砲聲。快午夜了,也睡不着。突然,有人敲門,匆匆進來的是美國代理公使薄瑞光和另一位官員。他們身着便服,神色多少顯得緊張,也許因為公務太重,也許因為戒嚴的街區太黑暗。他們壓低聲音很正式地說:『我們請你們去使館,你們是我們總統的客人,需要在使館住多久就可以住多久。』」從此,就開始了方勵之夫婦在美國駐北京大使館裏避難的13個月。

作長期滯留打算等待走出僵局

他說,「按歷史上的前例,避難五年、十年,都是有的。我們原來估計,或許我們也要等三、五年,等到下命令通緝我們的人不在位了,或死了,才有可能走出僵局。因此,我們作了長期滯留使館的打算。」

方勵之1956年從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加入中國核反應堆研究項目。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被開除中共黨籍,下放至河北省贊皇縣勞動。1958年調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任助教、講師(1961)。文革十年間多次被下放勞動。

方勵之是中國1980年代自由知識分子的先驅。他在天體物理學領域的成就,長期處於國際一流。他孜孜不倦探索科學真理,更是熱切地關心民族和人類的命運。他具有強烈的社會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

文革結束,1980年代初,他出任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率先實行教學民主改革和教授治校,「人民日報」連續五天予以報導。1985年他在浙江大學演講,總結改革的經驗,這個講話廣為流傳,蔚為風潮,方勵之成為青年學生間最受愛戴的導師。

他善於從基本問題入手,透徹明晰,他追問「誰養活誰?」是納稅人養活黨政幹部,還是黨政幹部養活人民?他唿吁民主只能自下而上爭取,不可企求自上而下的恩賜。為推動中國的民主進程,1989年11月他與許良英、劉賓雁聯合發起召開「反右運動(1957年)歷史學術討論會」。這個會議因有人告密而流產,方勵之、劉賓雁和無辜的王若望受批判。同時,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因「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被自封為「第二代核心」的鄧小平罷黜。

1989年4月胡耀邦含冤去世,爆發學生運動,鄧小平即調幾十萬軍隊包圍北京,並造謠方勵之、李淑嫻夫婦是策動運動的幕後「黑手」。

六四」大屠殺的第二天,美中文化交流委員會美方負責人林培瑞(Perry Link)陪同方勵之夫婦進美國大使館避難,官方即下令「通緝」。他倆在美大使館耽擱了一年多,以後通過外交談判才轉到英國劍橋大學,然後轉到美國,最後落腳於美國西南部土桑(Tucson)的亞利桑納大學。

方勵之離開祖國後,仍關心祖國的命運,關心祖國的民主、人權狀況,曾擔任過中國人權理事會主席。

命運糾纏中國近代史客死異鄉

方勵之的經歷與中國近代史糾纏在一起,他熱愛他的祖國,奉獻一生,然而六四之後卻終生不得返國,客死異鄉,所幸留下的遺稿「方勵之自傳」,將他生命的巨流,又重新流回世界。他說:「希望每個人都能在歷史中,找到自己的座標,儘自己的責任。」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時總結方勵之的歷史定位指出,「五四」新文化運動正式提出了科學和民主兩大理想,做為中國現代化的終極目的。100年了,這一目的還沒有充分實現。但其間出現了不少可敬可愛的人物,方勵之便是其中最傑出者之一。他可以說是「五四」理想的一個完美的結晶,因為他不但是一位第一流的科學家,而且也是推動了歷史進程的的一位民主領袖。(本報獲台北「天下文化」授權,摘要刊出「方勵之自傳」)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501/302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