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余華:毛澤東會很生氣

毛澤東在1949年宣佈建立新中國後,共產黨開始清除封建主義的東西。

中國作家余華Michael Lionstar

文革時的破四舊運動將此推向高潮。四舊是指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文物和寺廟是封建主義的,端午、清明和中秋這些傳統節日也是封建主義的。

北京的東來順和全聚德屬於封建主義的名稱,同仁醫院改名工農兵醫院,協和醫院改名反帝醫院,我小時候在浙江縣城居住的楊家弄改名為向陽弄。

1976年,隨着毛澤東去世和文革結束,鄧小平的改革開放開啟了另一個時代。被批判和破壞的封建主義的四舊轉瞬間成為了我們傳統文化的瑰寶。東來順涮羊肉和全聚德烤鴨已是北京的城市名片,各地的文物得到修復和保護,各地的寺廟重新香火旺盛,端午、清明和中秋成為法定假日,我小時候的向陽弄改回楊家弄,曾經銷聲匿跡的看風水和算命如今隨處可見。有趣的是,曾經被共產黨批判為封建主義的那一套,正在成為一些精明能幹的共產黨地方官員的管理手段。

三十多年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的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和環境污染已經造成社會的不穩定。2010年中國發生18萬起群體性事件,比2000年增加四倍多。共產黨早就意識到毛澤東時代和改革開放初期曾經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開始失效了,為此培養官員的中央黨校和各地的黨校都在調整教學計劃,而且每年派送高官到哈佛大學學習西方的管理。

但他們往往發現,反而是毛澤東痛恨的封建主義那一套成效顯著,讓現有政權在危機四伏里仍然穩固。

我認識的南方某城市的一位區長,告訴我在他管轄的區里,一場大雨引發了洪水,洪水衝掉了一千多座老百姓的祖墳。中國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祖墳位置的好壞影響子孫後代命運的好壞。這一千多座祖墳原來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因為城鎮化進程而遷移到一起,這個過程本來就充滿矛盾,中國的傳統是祖墳不能動,除非後代連遭厄運才可以遷移。

如果這些祖墳沒有被遷移,是在原來的地方被雨水沖走,老百姓會認為這是一場天災,可是被遷移到一起的祖墳被洪水衝掉,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是政府的責任,他們憤怒了。

這位能幹的區長知道一場群體性事件將要爆發,他沒有動用警力,而是派出了十幾個風水先生去做他們的工作,這些聽命於政府的風水先生用風水去說服他們,說他們的祖墳被水沖了,他們日後就會發財。在中國的風俗里,水為財,遇到水會發財。他們不相信政府,可是相信風水先生。

我再說一個真實的故事。湖南一位官員告訴我,他在當縣長的時候,要蓋一幢政府辦公大樓,購進的木材、鋼筋和水泥堆在一塊空地上。附近的老百姓每天晚上都去偷竊,準備以後給自己蓋房屋。當地老百姓有個觀念,偷政府的財產不算偷,偷鄰居的才是偷。縣裏相關部門開會商量,準備建起圍牆,再在圍牆上裝電網,還要派出警察去守衛。

他知道後說,不用建圍牆,不用裝電網,不用派警察,只要在四周立上幾個木牌,木牌上寫着"建廟用"就行了。這一招果然有效,老百姓一看這些木材、鋼筋和水泥是用來建佛教寺廟的,不僅不再去偷了,還趁着夜色的掩護把此前偷回家的還了回去。迷信的觀念讓他們覺得偷竊寺廟的東西會遭受報應的。

一位加拿大記者曾經問我: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畫像還能掛多久?

我回答:如果毛澤東知道他的中國變成今天的模樣,會很生氣地要求取下自己的畫像。

余華是中國作家,著有《活着》、《許三觀賣血記》和《十個詞彙中的中國》等。他是《紐約時報》特邀專欄作者。本文最初用中文撰寫,由Allan H. Barr譯成英文,中文譯文經余華本人審定。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紐約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415/299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