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香港高考六四事件試題受學界讚賞

香港學生出席維多利亞公園燭光晚會悼念六四天安門學運死者(4/6/2012)

考題要求學生解釋香港人參與六四事件燭光晚會等活動的原因。

香港高考通識教育科考題要求考生評論香港民眾悼念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和香港泛民議員「議會拉布」抗議,引起議論。

據香港媒體報道,本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通識教育科試卷中出現了這兩道考題,不少考生在考試結束後說,他們擔心答案不符「官方立場」。

教育界和學界評論人士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則認同考試部門以政治敏感事件入題,呼籲考生們無需自我審查

香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星期四(4月11日)向媒體記者保證,考生的政治立場不會影響評分。

吳克儉說:「通識科着重學生的多元角度去探究議題,然後建立獨立個人思考,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而作出持平及合適的判斷。只要學生提出合理論據,言之有理,他們可以在不同立場上,都不影響評分過程。」

今年是香港第二年舉行新高中學制下的中學文憑考試。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屬於必修核心科目的通識教育共有75512名中學六年級學生與自修生報考。

「政治敏感」

這次通識科考試在星期三(10日)舉行,分全部題目必答的卷一和選答的卷二,設中文和英文兩套試卷。

在卷一中,考題要求學生們根據一幅漫畫來解釋香港政府對泛民主派提出反對意見的態度,以及泛民議員透過在辯論中拉布來阻止法案通過是否損害了香港民眾利益。

卷二讓學生在三道考題中選擇一道,並以議論文形式作答。其中一道考題要求學生解釋為何香港民眾會參與每年舉行的六四事件悼念晚會、到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抗議日本主權宣稱,和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捐款賑災。

這道考題還要求學生評論「參與國家大事」會否加強香港民眾對中國的「國民身份認同」。

通識科教師王庭軒是屬於泛民主派陣營的教師工會——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的理事。他對BBC中文網說,讓政治事件入題是一件好事,可以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認識政治。

王庭軒說:「因為這些事情影響了很多香港人,作為一個學生,他還是應該要對這些問題有一些理解。」

去年香港發生國民教育課程爭議,民眾多次集會要求港府撤回課程,學生組織學民思潮是主要組織者之一,其發言人張秀賢因為隨後在第一屆中學文憑考試取得通識科最高等級的5**成績而知名。

張秀賢向BBC中文網指出,香港此前已曾出現與六四事件有關的考題。

在2009年舊學制下舉辦的香港中學會考中國歷史科考試中,考生被要求回答六四事件發生的時間,以及回答當時中國總理的名字。中國歷史科屬於選修科目。

「關心政治的同學對考題應該較有把握,但是有些同學不關心香港政治——比如議會拉布和六四事件——所以他們在大題目(卷二)裏面有一定的困難。」

「公正評卷」

去年爆發的國民教育爭議讓不少民眾開始關心學校教育被親北京意識形態滲透的現象,例如是教科書裏面如何描述一些富有政治爭議的歷史事件。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通識教育科試卷中有關香港政治的漫畫(香港電台圖片10/4/2013)

試卷中還有考題要求學生評論香港的政治生態。

據香港報章報道,不少考生擔心評卷老師與自己的政治立場是否一樣,對自己的答題表現感到擔憂,也有考生認為自己不熟悉政治,以至於擔心「把前途押上」,而避開了這份考卷中有關六四事件的考題。

張秀賢對BBC中文網說:「我想同學應該是有一個想法——他要回答得跟政府的立場一樣才能取得高分——但通識科其實是要求學生應該有一個立場。」

王庭軒說:「學生不應該這樣想。在通識科裏面學生只是表達自己的立場,有足夠的論據去支持自己的意見就可以,不用擔心他的立場是不是跟政府一樣。」

張秀賢補充說,香港高考答卷都由兩名教師批改,因此他完全不擔心評卷員的個人政治取向能左右考生獲取的分數。

香港自2009年起實施新高中學制,原有供中五學生應考的香港中學會考與中七的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合併成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供中六學生報考,其成績將是申請四年制大學學位的重要依據。

香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強調,主管文憑試的考試及評核局是一個「專業和獨立的機構」,考題均由考評局會同學科專家擬定,教育局並不參與出題。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BBC中文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412/298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