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何清漣:信譽:「五大」在中國淘金的質押品

作者:
對本國企業賬目做假瞭然於心的中國證監會,在「五大」包裝後推出數百家中國企業赴美成功上市之後,不可能對這「五大」的信譽再持以往那種信任態度。中國證監會曾希望通過五大的嚴格審計規範本國股市,既然「五大」也開始與其中國同行做同樣的事情,就沒必要再給予它們這種特權。但中國證監會絕對不會提醒美國注意這些中國企業財務資料可能造假,因為這些不合格的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對中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控告德勤(Deloitte)、安永(Ernst& Yong)、畢馬威(KPMG)、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 Coopers)和德豪(BDO)等五大會計師事務所的中國成員公司違反證券法,結果如何,外界正在等待年底揭曉。

這五大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業務上的命運繫於一個關鍵詞:職業信譽。2001年,因中國本土會計師事務所陷入連續不斷的造假醜聞中,美國「五大」因信譽好而被中共政府以法規形式賜予補充審計特許權,在華業務獲得迅速擴張;2012年,「五大」在美國因其中國業務涉嫌財務欺詐被美國證交會起訴。12年間「五大」對待自身聲譽態度的暗中變化,全緣於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淘金。

本文想分析四個問題:

1、五大會計師事務所是否知道中國公司在財務資料上做假。

據SEC稱,五大會計師事務所拒絕按要求提交文件,部分原因是會計人員「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禁止」他們提交這些文件。

應該說,「五大」將一切責任推到美國證監會無奈其何的「中國法律」身上,確實是脫身的好辦法。但「五大」在審計過程中是否知道中國企業的財務資料造假,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中國企業赴美進行APO(Alternative public offering,融資性反向收購)這類業務,必須僱請在美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士做僱員,才能看懂相關的財務資料。如果說APO業務開始之初,「五大」中國業務的的美國主管們不清楚自己的華人下屬在做什麼,可能是真的,但到了2004年還說自己不知道,令人難以相信。

中國形成APO產業鏈始於2001年。據披露,有一批有美國留學背景的華人專業人士做幕後推手,在中國四處尋覓適合反向併購的中國企業,在美國也有與之配合的會計師、律師與投資銀行。經過若干年的實戰演練,至2003-2005年之間,中國企業赴美進行APO已形成一條相當成熟的產業鏈。在此期間,美國股市上一直有中國概念股的壞消息傳來,2005年,70多家企業在美國上市還不到一年,90%以上變成了垃圾股。面對這些紛至沓來的壞消息,「五大」的美國主管們再遲鈍,此時也會對自己的華人下屬在審計過程中玩的把戲產生懷疑,但此時,共同利益已經使他們難於斷尾求生。

二、中國業務是「五大」挖到的巨大金礦

「五大」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陸續進入中國,其中安達信因捲入安然醜聞於2001年破產,「五大」成了「四大」,大約在2006年之後又有德豪加入,所以還是「五大」。進入之初,它們的美國招牌(信譽)並未給它們帶來好運。2001年,一塊中共政府為它們做的「大餡餅」從天而降。那一年,因中國本土會計師事務所陸續捲入「銀廣夏」、「鄭百文」、「藍田股份」等會計醜聞,中國證監會頒佈「補充審計16號文」,要求上市公司IPO(股票首次公開發行)及再融資時,財務報告除國內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法定審計外,還必須由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補充審計」。

可以說,中共政府當時苦於本國嚴重的會計造假,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才以法規的形式賜給外國會計師事務所這塊超大餡餅。由於有了中共政府規定的特許權,它們在中國的業務飛速上升。根據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的統計,「四大」(德豪其時未計在內)在中國的業務總收入2002年為16.94億元,占該年度中國百強事務所業務總收入的38.23%;2005年佔49.46%。幾年間,當5600多家中國本土會計師事務所不得不為每筆幾萬元甚至幾千元的業務打得頭破血流之際,「四大」壟斷了中國高端會計審計業務,壟斷了中國海外上市企業的所有審計業務。在1400多家A股上市公司審計業務中,「四大」審計的資產超過40%。

這種情況,曾被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China Institutes of Contemporat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認為「嚴重威脅了中國的金融信息安全」。

在政府帶頭編造假統計數據的中國,外人無從得知「五大」在多大程度上堅持嚴格審計,如何使自己避免捲入各種會計造假的醜聞。但可以肯定地說,這「五大」必須要遷就中國的「潛規則」,才能在中國獲得如此多的業務。

此期間發生的一件事不可不提。中共政府是因美國會計師事務所的職業信譽優於本土同行而賜予審計特許權。此後,「五大」審計過的數百家中國企業赴美借殼上市,賬目疑雲籠罩中國概念股,繼大批中國企業被美證交所停牌之後,中國證監會於2007年3月宣佈取消補充審計,不再要求對金融類上市公司在法定審計之外聘請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理由是「有利於國內外事務所的公平競爭」。

此時,美國媒體對「中國概念股」賬目疑雲已經開始關注並有報道,但大規模的集中報道發生於2008年之後。但對本國企業賬目做假瞭然於心的中國證監會,在「五大」包裝後推出數百家中國企業赴美成功上市之後,不可能對這「五大」的信譽再持以往那種信任態度。中國證監會曾希望通過五大的嚴格審計規範本國股市,既然「五大」也開始與其中國同行做同樣的事情,就沒必要再給予它們這種特權。但中國證監會絕對不會提醒美國注意這些中國企業財務資料可能造假,因為這些不合格的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對中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待續)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作者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2/1225/275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