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曾冠絕全球 回顧日本航母興衰史

 

曾冠絕全球 回顧日本航母興衰史

二戰期間,日本有二十九艘航母,冠絕全球,但因密碼被偵破而落敗。歷史並不如煙。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日本就已自主研發並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航空母艦及艦載戰鬥機,隨後又不斷建造了大中小型配套、攻擊與護航兼顧等各類航母共二十九艘之多,組成了號稱世界最強的帝國海軍聯合艦隊。

  這些航母主要採取三種方式建造,其一是專門研製開發建造的航母,如排水量達三萬四千噸的「大風號」重裝甲航母,「蒼龍號」、「飛龍號」等中型攻擊航母。其次是由原軍艦進行改裝,如作為第一艘重型攻擊航母兼海軍第一航空戰隊旗艦的「赤城號」以及主力航母之一的「加賀號」等均是由戰列艦改建的。第三種是為了應付戰事擴大而將商船、客貨輪加以改建,如一萬七千噸的「沖鷹號」由大型油輪改建的,一萬三千噸的「海鷹號」則由客貨輪改裝而成。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本海軍就是以「赤城號」、「加賀號」等六艘航母為主力,艦載三百六十多架戰鬥機實施了偷襲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並引爆了太平洋戰爭。

  耐人尋味的是,日本帝國海軍憑藉強大的航母艦隊率先對美開戰獲勝,結果又以一艘艘主力航母被美軍摧毀而戰敗。其中,從一九四二年開始美日兩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相繼展開的四次大規模航母決戰,既葬送了日本海軍不可一世的航母之霸,也阻斷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擴張之路。二戰的歷史軌跡因日美航母決戰而發生了根本性轉折。

  而美國海軍之所以能克敵制勝,不斷摧毀強大的日本航母主力,其秘密就在於美軍獲取了日軍艦隊的通訊密碼。這是美英盟軍在一九四二年一月擊沉了一艘日軍潛艇後獲取的。此後,美軍利用這本小小的密碼。破譯了大量日本海軍電報,從而掌握日美航母海戰的主動權。

 一九四二年初,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後氣焰更為囂張,企圖進一步奪取西南太平洋諸島,為攻佔澳大利亞做準備。當年四月,美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從破譯日軍電報中得知,日軍三艘航母分成兩支艦隊正在向珊瑚海海域挺進,於是決定讓弗萊徹海軍少將率領「列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兩艘航母為首的特混艦隊迎戰,狠挫日本海軍的狂妄氣焰,日本首次航母戰由此拉開序幕。

  五月七日,日軍先後從「翔鶴號」、「瑞鶴號」航母上起飛了七十八架戰機,炸沉了美軍一艘驅逐艦和油船。其後,美軍兩艘航母出動了九十三架戰機,集中火力炸沉了日軍一艘小型航母「祥鳳號」。次日,雙方航母再次出動戰機相互攻擊,結果美軍的「列克星敦號」 被日軍擊沉,而日軍的「翔鶴號」遭美軍重創,險些沉沒。這也是二戰爆發後日本海軍在日美航母戰中第一次遭重挫。

  珊瑚海戰役後,日本聯合艦隊統帥山本五十六意識到美國航母的威脅,為了摧毀美軍航母主力,試圖在中途島設置一個圈套,誘美軍來鑽。為此,山本動用了八艘航母及其它五艘搭載水上飛機的戰艦試圖打擊美軍航母。

  由於日軍密碼被破譯,美軍對山本在中途島的戰略部署了如指掌。於是美軍將計就計,集中了三艘主力航母等十艘戰艦,採取從側翼伏擊日本航母主力艦隊。六月三日,日軍分艦隊襲擊阿留申群島,揭開了中途島戰役。第二天,南雲忠一中將指揮的日本艦隊進入中途島海域,因他沒有發現美國艦隊,便向中途島的美軍機場發起攻擊。

  不久,他接到發現美軍航母艦隊的報告,慌忙應戰,可為時已晚。此時,美軍轟炸機騰空而起,俯衝式直撲日本航母。結果,四萬一千噸的「赤城」、三萬八千噸的「加賀」以及「蒼龍」、「飛龍」這四艘日軍主力航母全部被炸沉,葬身海底。美軍在此航母決戰中僅損失了「約克城」一艘航母。中途島戰役因此也成為了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

  一九四四年六月,美軍在十五艘航母和十四艘護航艦的掩護下登陸馬里亞納群島的塞班島。日軍企圖拼死一搏,集中了九艘航母分三路截擊美軍。六月十九日清晨,一場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航母大決戰拉開了帷幕。雙方的數百架戰機在廣闊的海空之上展開了一場慘烈的空戰。

 由於經過兩年多的消耗戰,日軍有經驗的飛行員噎損失殆盡,加上飛機性能嚴重落後,這場戰鬥從一開始就呈現了一邊倒的局面。結果,日方有三艘航母被擊沉,三艘被重創,而美軍僅有兩艘航母受輕傷。更致命的是,日軍在這場戰鬥中損失了四百零四架艦載機,這占其艦載機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二。至此,日本航母艦隊實際上噎徹底失去了進攻能力。

  雷伊泰灣海戰則是日美第四場航母大戰,它最終導致了日本航母艦隊全軍覆沒。一九四四年十月,美軍決定發起菲律賓群島戰役。二十日,美軍在雷伊泰灣登陸,日方為挽回敗局,賭上了海軍的全部家當,派出兩支艦隊夾擊美軍。

  日軍深知,失去了攻擊能力的航母艦隊已無法同美國艦隊抗衡,於是決定採用苦肉計,將僅存的四艘航母組成誘餌艦隊,在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指揮下,從日本本土南下呂宋島,企圖引誘美軍艦隊離開雷伊泰灣,以掩護其戰列艦隊突襲美軍登陸部隊。

  以打仗勇猛著稱的美第三艦隊司令哈爾西上將命令第三艦隊十餘艘航母放棄日軍戰列艦隊,調頭迎戰日軍航母。二十五日,美軍在航母上起飛五百餘架戰機,開始輪番轟炸日軍四艘航母。在九小時內,日軍四艘航母全部葬身大海,曾經稱霸太平洋的日軍航母艦隊自此全軍覆沒。

  小澤治三郎在回憶這場戰役時沮喪地說:「作為誘餌,我們都抱定了必死的決心。但當我目睹屬下的航空母艦和其它軍艦,在敵人的魚雷、炸彈攻擊下一艘艘沉入大海時,還是禁不住自問:號稱世界最強大的日本海軍難道就是這樣下場嗎?」


二戰時期日本航母一覽

太平洋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主戰場之一,也是美日大規模艦船集結競技的地方。在這裏,航母戰鬥力的強弱成為了海戰勝敗的關鍵。從日本海軍以6艘航母為主力偷襲珍珠港開始,歷經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瓜達爾卡納爾爭奪戰、馬里亞納海戰,到雷伊泰灣海戰期間日本海軍航空母艦的有效戰鬥力被完全摧毀為止,幾乎每次海戰都有航母出現。

      在此,本文詳細盤點了日本二戰期間使用的航母,他們大致可分為艦隊航空母艦、輕型航空母艦和護航航空母艦三種。

二戰日本「鳳翔」號航空母艦

    鳳翔號

    翔級是世界上第一級作為航空母艦來建造的艦艇,只有1艘鳳翔號。

    自航母誕生以來,日本海軍也一直關注着海軍航空兵和航空母艦的發展。早在1913年,日本海軍就着手將一艘商船「若宮丸」號改裝為水上飛機母艦。1920年,日本海軍在淺野造船廠又開工建造了本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鳳翔」號,並於1922年12月建成服役,由於該艦在航母發展史中第一次使用了島狀上層建築,因而被稱為第二代航母,以區別於第一代「平原型」航母,它在「外貌」上噎頗像現代航母了。

    鳳翔號是世界上第一艘專門作為航空母艦來建造的軍艦,雖然開工比英美的航空母艦晚,下水卻早幾個月,因此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的桂冠就帶了它的頭上。二十年代時,為日本海軍航空母艦戰術和甲板飛行訓練積累了經驗。

    「鳳翔」號全長168米,標準排水量7470噸,最大航速25節。該艦在甲板前部有大約5度的下傾斜坡,兩部升降機沿飛行甲板中線佈置。它打破了第一代航母的「平原型」結構,一個小型島式艦橋被設置在飛行甲板的右舷。三個煙囪可向外側傾倒,以免影響飛機起降作業。但是經過試驗,日本海軍發現「鳳翔」號的島式結構並不是很合適。由於該艦的飛行甲板比較狹窄,島式建築在起降時顯得非常礙事。為了保證艦載機的安全起降,日本海軍於1924年又拆除了島式建築,由此,世界上第一艘「純種航母」又恢復成為一艘典型的 「平原型」航母,這從發展上講是一種倒退。

    1934年時本艦噎成為二流戰艦,1935年9月26日在海軍演習中遭遇颶風,前甲板被壓壞。

    太平洋戰爭前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延長了飛行甲板以搭載新式戰鬥機。中途島海戰時作為山本的主力艦隊中一員參戰。1943年再次延長了飛行甲板,但這次弄得太離譜以至於無法再進行遠洋航行,其後一直充當訓練艦。1945年在吳縣軍港被攻擊但倖免於難,戰後用來運送日本海外僑民和戰俘,1946年9月被解體。

    排 水 量 7,470噸/10,000噸

    飛行甲板長度 551.6英尺

    航速 26.5節

    動力 30,000馬力

    續航力 8000海里/18節

    火炮 5.5英寸4座、25mm30座、13.2mm10座

    雷達 21型13式

    標準艦載機 26架

    艦員 550人

日本海軍「赤城」號航空母艦

    赤城號

    城號是日本海軍第一艘重型航空母艦。作為「八•八艦隊計劃」(8艘戰列艦和8艘戰列巡洋艦)的一部分,赤城號的原始設計是一艘戰列巡洋艦,於1920年12月開始製造。1923年11月,由於受華盛頓條約的影響,日本需要停止建造2艘戰列艦和4艘戰列巡洋艦。赤城號完成前即被改成航空母艦。赤城號航空母艦改裝後滿載排水量41300噸,主機輸出功率133000馬力,最大航速31節,載機72架(最多可載91架)。

    1932年1月的第一次淞滬抗戰中,赤城號、加賀號參與轟炸上海。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赤城號先後在長江流域、華南、海南等地作戰。

    1940年,日美局勢日趨緊張,美太平洋艦隊全部移師珍珠港。 身為第一航空艦隊旗艦,赤城號帶領着六艘空母突襲了珍珠港。在這之後,由於一直是航空艦隊的中心,所以從臘包爾攻擊直到達爾文港的空襲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942年4月, 赤城號進出印度洋,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哈密斯號和重巡洋艦多賽特夏號。

    1942年6月5日的中途島海戰中受到美國轟炸機機的集中轟炸而重創起火, 引起甲板上剛加滿油的艦載機和擺放在甲板上的魚雷爆炸,執行護衛任務驅逐艦舞風號、荻風號、野風號和嵐風號各自發射了一條魚雷,赤城號於次日凌晨沉沒。

日本海軍「加賀」號航空母艦

    加賀號

    賀號航母,由川畸船廠(kawasaki)建造。1920年7月19日開工,1921年11月17日下水,1922年暫停,原計劃是作為快速戰列艦,後因華盛頓海軍條約而改為航母。

    1923年後重新開工並改造為航母,1928年3月 21日服役,但沒有馬上投入使用。服役早期作為島式上層建築試驗艦。

    1934至1935年在佐世保(Sasebo)海軍船廠進行現代化改裝。改裝之後排水量為42,541噸,8台鍋爐蒸氣輪機,127,400馬力,最高航速28節, 武備為10座單管20毫米單用炮,8座雙聯127毫米兩用炮,22座25毫米高射炮,艦員編制人數2016人,載機81架(最多可達90架)。

    加賀號是日本最初的重型航空母艦之一,她與赤城號的起源很類似,原始設計是戰列艦。加賀號服役之後,與赤城號一同編為第一航空戰隊,此後兩艦一般共同執行任務,兩艦的命運也很類似。

    加賀號是侵華海軍的主力。1932年第一次淞滬會戰中,加賀號和赤城號一起完成了轟炸和制空任務。1932年2月22日和26日,加賀號的數架艦載機分別轟炸了蘇州和杭州,當時配備的艦載機為90艦戰和89艦攻。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加賀號配合陸軍更加瘋狂地襲擊中國大陸,上海、南京、南昌、成都等地均有加賀號的艦載機出沒。

    1932年8月15日,加賀號約30架艦載機企圖空襲中國空軍學校-筧橋機場。被中國21架飛機攔截,結果日機被擊落13架,這是加賀號在中國最慘的一次失敗。

    隨後,加賀號一直活動在中國海域,轟炸的目標也擴展到廣州白雲機場和廣州市區。1939年後,加賀號返回太平洋海域。

    1941年12月7日,加賀號作為六艘航母之一參與偷襲珍珠港。隨後,1942年1月,南雲中將帶領第一航空戰隊(赤城和加賀)與第五航空戰隊(翔鶴和瑞鶴)參與東南亞外圍諸要地的攻擊,其中包括1月20 日-23日,空襲新幾內亞俾斯麥群島的拉包爾基地。而後南雲艦隊向西橫掃了南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整個海域,包括2月19日空襲澳大利亞達爾文港、3月3日協助佔領荷屬東印度,空襲爪哇南岸芝拉扎港。而後,加賀號回本土修理,沒有參與4月在印度洋對英海軍的作戰。

    1942年6月,第一航空戰隊與第二航空戰隊(蒼龍號和飛龍號)參與中途島戰役,全部戰沉。加賀號於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島西北海域被美軍「企業」號航母艦載機炸沉。

日本海軍「蒼龍」號航空母艦

    蒼龍號

龍號航母,由吳港(Kure)海軍船廠建造,1934年11月20日開工,1935年12月23日下水,1937年12月29日完工。是日本海軍第一艘專門建造的大型航母,有雙層機庫和全通飛行甲板,右舷島式上層建築,並採取巡洋艦的主機以便獲取較高航速。日本海軍以後建造的大型航母都是參考該航母設計。

滿載排水量19800噸,蒸氣輪機,8台鍋爐,4軸,152000馬力,最高航速34.5節,編制艦員1100人,武備為6座雙聯127毫米炮 ,28門25毫米高射炮,載機63架(最多可達71架)。

蒼龍號是日本海軍第一艘近代航母。相較之下,赤城號、加賀號雖然體型龐大,不過也是歷經數度改裝才成為太平洋戰爭中的現代化外貌,而這種現代化外貌就在蒼龍級上確定,可以說日後的日本航母都是以蒼龍級為基本而發展出來的。船體是重巡般的以速度為優先考量的高速船體,飛行甲板通遍全艦長度,小型的艦橋位於右舷,而兩隻向下彎曲的煙囪則位於其後。

飛行甲板上於中心線裝設有前、中、後三座升降梯,機庫共有兩層。最初計算的艦載機為:九六式艦戰常用12機加補用4機,九七式艦攻常用9機加補用3機,九六式艦爆常用27機加補用9機,九七式艦偵常用9機,合 計常用57機加補用16機共73機。到了太平洋戰爭開戰時,標準則為零式艦戰常用18機,九七式艦攻常用18機,九九式艦爆常用18機,各機種補用機各三機,共常用54機,補用9機。建造時為了壓低排水量,採用電氣熔 接式,即電焊式結合,不過在第四艦隊事件發生後,本件的艦體強度受到質疑,於是在外板、內底板、最上甲板級上甲板實施大範圍的補強措施,結果增加了不少的排水量。又,本來在龍驤級上使用的舷外通路因為耐波 性不加,而在設計本艦時多採用艦內通路。本艦的輪機與重巡鈴谷級的相同,使本艦達到34.5節的速度

航空母艦蒼龍號完成後即編入第二航空戰隊,開始了飛行隊的訓練。1938年4月,蒼龍號派往中國戰場支持,將艦載機的一部份派遣到南京。同年10月參加了廣東方面作戰的支持任務,並於12月歸回本土。

1941年11月26日,蒼龍號搭載了零戰21機 、七式艦攻18機、九九式艦爆18機合計57機前往珍珠港。在執行完珍珠港的任務回國途中,蒼龍號所屬的第二航空戰隊奉命前往威克島支持久攻不下的登陸作戰。

1942年1月,蒼龍號與飛龍號一起南下參加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攻略支持作戰,2月,在帕勞與第一航空戰隊會合,先是轟炸了澳洲的達爾文港,後是進入了印度洋,對錫蘭島發動攻擊,炸沉英國重巡洋艦和輕航母一艘。這段期間是蒼龍號最得意的時候,不過,死亡的腳步卻漸漸逼近。

1942年5月27日,蒼龍號隨着一隻前所未有的大艦隊從本土出發前往中途島,參加了驚天動地的中途島大海戰。蒼龍號當時仍在第二航戰里,僚艦仍是飛龍號,他們都歸在二航戰司令山口多聞海軍少將的管理下。

此海戰中蒼龍號除了定數的載機以外,還搭載了兩架後來彗星艦爆前身的新銳高速偵察機二式艦偵,和準備配上佔領後的中途島基地的三架零式戰鬥機。

由於密碼遭美國破譯,所以美國集中了全部的力量朝着蒼龍號所在的南雲機動部隊發動猛烈的攻勢。當日上午10時25分,就當艦隊數度擊退來襲魚雷機,準備好迎風放出戰機時,美軍俯衝轟炸機突然從空中竄下,在短短几分鐘間,三枚直擊彈命中蒼龍號飛行甲板上面,並平均的 落在三座升架機前,爆炸連續引爆了停在甲板上正等待起飛的戰機和堆積在甲板上的炸彈魚雷,全艦陷入一片大火,10時40分,蒼龍號的主機就停止了動作。

7時13分,焚燒了八小時半的蒼龍號沉沒,定員1103名中有718名戰死。

被炸彈命中後的「飛龍」號,前甲板被炸開了,噎失去動力

    飛龍號

    飛龍號是蒼龍級的2號艦,於1936年7月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動工,1937年11月下水,1939年7月完工。測試排水量20165噸、航速34.6節、續航力7670海里(18節以下),可搭載飛機72架、官兵1101人。

    飛龍號服役後一直隨蒼龍號同進退。在中途島戰役期同,該艦在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橫遭慘禍時躲過一劫,隨後在第2航空戰隊指揮官山口聞多少將的指揮下,出動艦載機對美國航母約克城號實施了連續兩次的攻擊,使其受到重創。

    不料在蒼龍號遭襲6小時後,美機再度光臨飛龍號上空。該艦被4枚炸彈命中艦橋右側前方的飛行甲板,前段升降機整個被炸飛到艦橋上井引發火災。6月6日夜零時15分宣佈棄船,包括山口聞多在內的416名官兵喪生。

    值得一提的是,當日本驅逐艦捲雲號奉命向飛龍號旋射2枚魚雷離去後,被困在飛龍號艙底輪機室的70名日本水兵竟從魚雷命中爆炸後的缺口處奇蹟股地逃生,在海上漂泊15天後有34人被美艦營救。

 
二戰日本翔鶴號航空母艦

    翔鶴號

    「翔鶴」級航空母艦包括「翔鶴」號和「瑞鶴」號。瑞鶴號(Zuikaku)和翔鶴號(Shokaku)屬同一級航空母艦,是太平洋開戰之初日本海軍使用的最好的航空母艦。

    翔鶴號於1937年12月開始建造,1941年8月服役;瑞鶴號於1938年5月開始建造,1941年9月服役。兩艦共同編為第五航空戰隊一同作戰,所以兩艦命運也很類似。

    兩艦測試排水量29800噸,可搭載飛機84架、官兵1660人。這兩艘航母均屬於第1航空艦隊的第5航空戰隊,它們服役於日本海軍的鼎盛時期,先後參加了偷襲珍珠港、東南亞和印度洋方向的作戰。

    翔鶴是太平洋開戰之初日本海軍使用的最好的航空母艦。翔鶴號於1937年12月開始建造,1941年8月服役,與瑞鶴號共同編為第五航空戰隊。

  1941年12月,第五航空戰隊與第一航空戰隊(赤城號和加賀號)、第二航空戰隊(飛龍號和蒼龍號)航空戰隊共6艘航母參與珍珠港行動,這也是第五航空戰隊的首次任務。由於第五航空戰隊的飛行員訓練程度不如第一、二航空戰隊,所以從翔鶴號和瑞鶴號上起飛的飛機多數用來襲擊機場和制空。

    隨後,1942年1月,南雲中將帶領第一航空戰隊與第五航空戰隊參與東南亞外圍諸要地的攻擊,其中包括1月20-23日,空襲新幾內亞俾斯麥群島的拉包爾基地。而後南雲艦隊向西橫掃了南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整個海域。包括,2月19日空襲澳大利亞達爾文港、3月3協助戰領荷屬東印度,空襲了爪哇南岸芝拉扎港。

  1942年4月,第一、五航空戰隊與第二航空戰隊匯合轉戰對印度洋,除加賀號外的其它襲擊珍珠港的5艘航母均在其中。4月5日,戰隊空襲了錫蘭灣英太平洋艦隊的科倫坡和亭可里蘭基地,擊沉了英軍重巡洋艦多塞特郡號、康沃爾號和航母競技神號。

  從印度洋返航途中,第五航空戰隊受命支援莫爾茲比港的登陸。1942年5月8日,在珊瑚海海戰中,第五航空戰隊擊沉美航母列克星頓號、重創約克城號。對壘中翔鶴號也中了三顆炸彈嚴重受損,瑞鶴號雖沒有受損但嚴重減員,所以兩艦都沒有參加1942年6月的中途戰役。

  中途島後,翔鶴號和瑞鶴號就成了聯合艦隊的頂樑柱,並改稱第一航空戰隊。1942年8月在瓜島爭奪戰中,在東所羅門海,翔鶴號和瑞鶴號擊傷美航母企業號,42年10月的聖克魯斯海戰中,又擊沉美航母大黃蜂號。

  進入1943年,太平洋戰爭的天平已完全逆轉。聯合艦隊的翔鶴號和瑞鶴號仍然在苦苦支撐,兩艦屢屢受創,但還劫數未到。1944年6月,在馬里亞納海空戰中,翔鶴號被美潛艇青花魚號發射的魚雷擊中,隨後燃油爆炸,沉沒。

    最大排水量 33,200噸

    飛行甲板 847'x97'

    最大航速 34節

    主  炮 5英寸×16

    防空火炮 25mm×45,13.2mm×22

    標準艦載機 零戰21架,99艦爆30架,97艦攻30架(1941)

    標準艦員 1690人

雷伊泰灣海戰中美軍攻擊日本瑞鶴號航母

    瑞鶴號    

    瑞鶴號和翔鶴號屬同一級航空母艦,瑞鶴號於1938年5月開始建造,1941年9月服役。這是日本海軍不受任何限制精心設計的大型航母。

    其標準排水量為25675噸,航速34節,18節時續航力9700海里,可載機84架,有3部飛機升降機。由於日本海軍艦載機重量較輕,所以艦上沒有裝備彈射器,在飛行甲板上裝有11根攔阻索。

    由於瑞鶴號加裝了堅固的防護裝甲,生命力大為增強,島式上層建築設在右舷,其上裝備了雙聯127mm高炮8座、三聯25mm高炮12座。

    瑞鶴服役後一直與姐妹艦翔鶴號一起行動,參與了空襲珍珠港、臘包爾、達爾文等戰鬥。1942年5月8日的珊瑚海海戰中,瑞鶴與翔鶴聯手擊沉了美航母列克星頓號、重創約克城號。對壘中翔鶴號嚴重受損,瑞鶴號安然無恙,但由於飛行員和飛機損失嚴重,只得返回日本進行整補,所以沒有參加42年6月的中途戰役。

    中途島海戰後,瑞鶴號編入第一航空戰隊。在1942年8月的瓜島爭奪戰中,瑞鶴號在東所羅門海擊傷美航母企業號,42年10月的聖克魯斯海戰中,又擊沉美航母大黃蜂號。

    1944年6月,瑞鶴號在馬里亞那海空戰中遭受嚴重損失,幾乎耗光了艦載機和飛行員。但此時的日本噎無法為其補充新飛機和人員了。由於沒有了艦載機,瑞鶴也失去了它的作戰價值,因此在隨後進行的雷伊泰灣海戰中,瑞鶴被編入小澤中將的誘敵艦隊。

    1944年10月25日,瑞鶴號被美國艦載機炸沉在恩加諾角海域。

    標準排水量 25675噸

    武備 97式攻擊機32架(含預備機5架)雙聯127毫米平高炮8座,三聯25毫米炮12座

    總長 257.5米

    寬  26米

    型深 23米

    動力 蒸汽輪機4台,主鍋爐8座,160000馬力,4槳(300轉/分)

    吃水 8.87米

    飛行甲板 長242.2米,寬29米

    航速 34節

    載機 零式戰鬥機20架(含預備機2架)

    續航力 9700海里/18節 99式轟炸機32架(含預備機5架)

    艦員 1660名

「大鳳」號航母

   「大鳳」號

    「大鳳」號航母是作為日本二戰主力翔鶴級航母的後續艦型設計的,於1941年7月在川崎神戶造船廠開工,此時距離太平洋戰爭爆發僅5個月。原計劃在1944年6月竣工,但是中途島海戰後前線戰況日趨惡化,特別是航母的損失很大,為了及早服役,補充戰損,「大鳳」號通過簡化工程加快進度,於1943年4月7日下水,並在1944年2月初進行最後舾裝,3月加入日本海軍。

    無論是來自民間的造船工人,還是日本海軍官員,都對「大鳳」號充滿信心。當時甚至有人在機庫後壁上用墨手書「天下第一艦」。其技術數據如下:標準排水量29300噸,公試排水量32400噸,滿載排水量37268噸,全長260.6米,寬27.7 米,吃水9.67米,航速33.3節,續航力10000海里/18節,艦員1751名,裝備100毫米高射炮12門、25毫米機關炮51門,載機數量61 架。裝甲系統採用局部重點防護,在機庫、艦橋和動力艙等關鍵部位鋪設了層層厚重的裝甲。

    可以說,這艘精銳航母一改日本航母的傳統設計風格,採取多種創新設計,集技術精華於一身,強化裝甲防禦能力。因此,日本海軍狂妄地稱其為「不沉之航母」。

    1944年6月,「大鳳」號服役3個月左右,美軍在塞班島登陸,日本派遣以「大鳳」號為首的9艘航空母艦等50艘艦艇組成第1機動艦隊,駛往菲律賓。6月19日上午,在收到美軍艦隊位置的報告後,「大鳳」號上前後起飛了16架零戰、17架彗星和9架天山,與翔鶴、瑞鶴上起飛的艦載機會和,組成日軍最大的一個攻擊群向東方殺去。

    與此同時,美軍「大青花魚」號潛艇(ALBACORE, SS-218)以大鳳號為目標,發射了6枚魚雷。其中,前五枚魚雷都未射中,只有第六枚魚雷擊中了「大鳳」號前部升降機附近右舷艦體。

    本來,這枚魚雷並未對「大鳳」號造成重大傷害,軍艦航行如常,僅航速減少1節,只是前部升降機受到衝擊停在中途,導致艦載機無法起飛,於是艦員們急忙用各種材料填補升降機口,以恢復起降能力。

    然而,前部油艙被震裂,揮發的油氣溢出並在機庫內聚集,艦上人員發現後採取了強制通風措施,不斷有人因吸入有毒蒸汽而暈倒。當時最有效的辦法是拆除前部升降機口的堵塞物,使前後升降機口之間實現自然通風,但是為了不妨礙艦載機的出擊,沒有採取這一措施。

    下午14時32分,油氣遇明火爆燃,引發全艦大爆炸,厚重的飛行甲板也隆起變形,火焰沖天,聲聞數十里。16時艦長菊池大佐下令棄艦,16時28分,「大鳳」帶着1650名官兵一起沉入大海。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建造的最現代化的航母,就這樣永遠沉沒了

二戰日本信濃號航空母艦

     信濃號

    「信濃」號原本是二戰日本海軍「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三號艦,在中途島海戰後的航母增勢計劃中被列為航母改造艦。

    「信濃」號繼承了「大鳳」號重裝甲航母的設計風格,進一步強化防禦措施,從理論上講是一座最堅固的海上堡壘。但是,在緊張的戰時改造中,為了縮短工期,工程儘量從簡,建造質量堪憂,存在諸多隱患,在竣工時省略了部分氣密試驗匆忙入役。

    1944年11月19日,「信濃」號竣工,服役時的性能數據為:標準排水量62000噸,公試排水量68060噸,滿載排水量71890噸,全長266米,寬36.3米,吃水10.31米,航速27節,續航力10000海里/18節,艦員編制 2515人。直到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服役前,它一直是世界上噸位最大的航空母艦。

    1944年11月,美軍B-29轟炸機飛臨東京上空,日軍判斷美軍很有可能將橫須賀海軍工廠列為空襲目標。當時「信濃」號武器不全,又無飛機,形同一具大而無當的鐵軀殼,讓其留在東京灣內只能是B-29的靶子,因此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豐田副武海軍大將電令「信濃」號艦長阿部俊雄海軍大佐「向瀨戶內海西部回航」,意在讓「信濃」號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內海,同時前往吳港完成最後的工程。

    11月28日下午13時30分,「信濃」號搭載大部分艦員和少量工人離開母港橫須賀,開始處女航。20時許,正在自由游弋、意圖營救落水B-29飛行員的美軍潛艇「射水魚」號發現了「信濃」號航母,並開始追擊。29日凌晨3時許,射水魚抓住良機,在1280米的距離上順次發射了6枚MK14-3A魚雷,航速46節,定深3米,一分鐘不到,第一枚魚雷就擊中了「信濃」號右舷艦尾,隨後又有三枚中的。

    軍艦噎發生右傾,而自信滿滿的阿部俊雄認為幾條魚雷奈何不了皮糙肉厚的「信濃」,在糾正傾斜後下令繼續以18節的速度前進。然而,軍艦很快再度右傾,並且越來越大。到早上6時許,艦員們驚訝地發現「信濃」號動力全失,右傾達20度,在海浪的推動下隨波逐流。到上午9時35分,右傾已達35度,阿部俊雄認為回天乏力,下令棄艦,包括阿部艦長在內的1435人與艦同沉。

二戰日本海軍飛鷹號航空母艦

    飛鷹號

    鷹號由『出雲丸號』客輪改造成的航艦之一,出雲丸號建造完成時是日本有史以來最龐大的豪華客輪,但在完成了上段甲板的出雲丸號卻在昭和15年10月,由軍方徵收並且改造成航艦,「出雲丸號」(飛鷹號)比姊妹艦「橿原丸號」(隼鷹號)更早以客輪身分下水,但卻比「隼鷹號」(原橿原丸號)更晚完工成為航艦,本艦編第 1001號艦。

    飛鷹號完工後於昭和17年(1942年)七月裝上了二號一型雷達,而因為本艦是以商船改造而來的改造航艦,因而在航速及裝甲等部分無法與正規軍艦相比,服役後曾在太平洋海戰中發生機輪故障,不得不退出戰鬥。

    1944年6月20日,在馬里亞納海戰中,「飛鷹」 號在艦載機傾巢而出後,被美軍艦載機趁虛而人命中1條魚雷,魚雷爆炸後破壞了航空燃料庫,揮發後的油氣瀰漫在艦艇內部。2個小時後油氣被引爆,隨後產生了場無法控制的大火,強烈的爆炸使艦上官兵誤認為該艦又被一條魚雷擊中。「飛鷹」號在爆炸後不久便傾覆沉沒。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2/0926/262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