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移民留學 > 正文

英語不通也成功 中國移民闖美國主流職場

最近30年,從中國大陸到美國的移民迅速增長。中國大陸移民的英語熟練程度相比香港和其他國家移民,平均水平較低。美國移民中心報吿顯示,中國大陸到美國的移民

過去10年,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增長幅度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但其英語熟練程度低於其它族裔移民的平均水平,語言不通是中國移民融入美國社會的最大障礙。

最近30年,從中國大陸到美國的移民迅速增長。中國大陸移民的英語熟練程度相比香港和其他國家移民,平均水平較低。美國移民中心報吿顯示,中國大陸到美國的移民中,61.8%(94萬人)的英語不流利,其中,78.8%的人只說普通話,21.2%的人基本只說廣東話。

在美國這個英語國家裏,不會英文是否也能掙到超過10萬元的高薪?答案是可能的。

不甘平庸 脫穎而出

於先生在上世紀90年代攜太太和兩個子女移民到紐約。

於先生一到埠就要面對很嚴峻的「生存危機」:全家四口人要吃要住,孩子還要讀書,於先生的壓力很大。

當時和許多新移民一樣,不會英文生活噎很不方便,更不要說找工作了。於先生在中國是一名電器維修師,到紐約後想找到和自己以前專業相關的工作,發揮自己的技術專長,但是花了很大精力仍然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於先生無奈之下只好到餐館洗碗、到製衣廠車衣、到雜貨店幫工。這些工作為於先生一家解決了基本的溫飽,但是於先生覺得這不是長久之計。

不久,於先生找到一家中國人開的日用品生產廠。在這個日用品廠里不需要會英文。於先生雖然有了集體的工作環境,但是仍然是做一些簡單的工作,無法發揮自己所學,於先生的心情鬱鬱寡歡,非常迷茫。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他決定不能再這樣虛度下去,決心要有一個大的改變。

於先生開始學習日用品的生產技術。因為不會英文,所以沒辦法參加任何英文的培訓課程,資料都是用英文寫的,於先生開始發愁。後來於先生開始通過電視、上網、托朋友從中國帶中文的相關書籍進行學習,這種學習是非系統的,學習者必須付出非常大的努力,靠自己思考和摸索着前進。於先生一邊學習,一邊在工作中實踐自己的理想。

有一次,老闆分派了一個項目到分廠,分廠經理將這份工作交給於先生完成。於先生接到這個項目立即開始做實驗,實驗過程很艱難,經歷了多次失敗。於先生將每一步的實驗都記錄下來,做成一份分析報吿,報吿里詳述了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對實驗做了各方面的總結。在一步步努力下,最終完成了經理分派的任務。

當他把這份報吿和成果一起提交上去的時候,老闆非常吃驚,在自己的員工里竟然有這樣刻苦鑽研的高水平人才。於是老闆將他提拔為公司的技術員。

勤能補拙 種瓜得瓜

在技術員的崗位上,於先生面臨着更多的項目硏發。在每一次的項目硏發中,於先生都要根據產品的特點和要求進行實驗,實驗完他都將結果進行對比,找出差距,再進行下一步改進,就這樣反反覆覆直到成功為止。硏發的精神壓力是巨大的,於先生不得不經常熬夜,最艱苦的一段時間幾乎一個月沒怎麼睡覺,從那以後於先生略胖的體型迅速暴瘦,以後的幾十年裏也沒胖起來過。

在日用品的開發中雖然不需要用到英文,但是對於外界的新產品、新技術,沒有英文仍然無法快速獲得訊息。於先生就開始向同行學習,他在同行中交了很多好朋友,從他們的隻言片語中獲得技術靈感,但是同行不會把真正和完整的技術吿訴他,他就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從一點一滴的訊息里發現有用成分並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經過10年的奮鬥,於先生完成了從工人到技術員到分公司管理層,最終升到總公司廠長,年薪10萬美元,在一個英語國家不會英文也達到了高薪水平。該廠的產品現在噎行銷全美,佔據華人市場最大的比重,並且進入了非華裔市場。於先生說現在主要從事管理工作,有時候需要接觸英文,於是他配了兩個會英文和中文的助手,協助他在管理資料、數據、與美國夥伴和客戶的交流中進行翻譯。

對於不諳英文的求職者,於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如果不懂英文,要在中文環境的企業里找一個自己有興趣的工作,並且全心全意地投入這份工作,不要斤斤計較個人得失,不要怕被工友、同事譏笑「傻干」。美國是個自由競爭的國家,行行出狀元,只有比別人有更強的敬業精神,在這個公平競爭的社會裏脫穎而出,早日實現自己的美國夢。

於先生也坦言,他是因為年紀大了,學好英文實在不容易,如果再年輕一些,能夠多學英文會獲得比現在更高的成就。如果是年輕人,還是鼓勵多學英文,多一些選擇的機會。

一般認為,不會英文就只能在華人圈子裏「混」,而華人公司即使不是「血汗企業」,也只能拼死拼活地掙個溫飽而已。要想掙高薪,就只有進主流公司工作,而進主流企業,英文流利是最基本的條件,因此,不會英文想掙高薪是「痴人說夢」的妄想。然而,在紐約,不少不會英文的華人打工仔、打工妹照樣可以每年賺取逾10萬美元的年薪,這讓很多華裔新移民羨慕不已,這些高薪職業和「打工皇帝」的職場狀況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
[next]

夫妻同心 其利斷金

林先生原先在中國是一名大型國企的高級建築工程師,太太是一家國企的採購主任。

林先生是2003年移民來紐約的,那一年,他和太太帶着兒子來到了這個陌生的城市,借住在親戚家,一家三口擠在親戚的客廳里。

林先生和太太都不會英文,不知道生活應該從何開始。

林先生想在華人圈裏找個跟建築工程有關的工作,卻一點進展都沒有。林太太為了讓林先生安心找工作,一個人到衣廠做工。林太太在中國也是養尊處優的單位中層幹部,沒吃過苦,可現如今,為了生存不得不做這份工。

「她哪裏做過這些,那時候回來手指都破了。」林先生談起太太的這段經歷忍不住眼眶泛淚。林先生覺得心裏非常愧疚,自己一個大男人,讓妻子受這種苦。他也想找個體力活做,不讓太太辛苦了,但太太卻堅持不讓他做,說林先生是有知識有技術的,不能因為暫時找不到就放棄專業。

林先生下定決心,不能再讓太太吃苦,他每天翻報紙、上網,到處向人打聽,終於找到了一個華人開的房產開發建設工作。因為林先生的專業和經驗,公司安排他做施工組長。雖然還是體力工作,但是畢竟是土建專業,對於林先生是小小的安慰。

施工的工作是辛苦的,夏天裏衣服幾十分鐘就被汗水浸濕,濕了乾乾了濕。「我就像回到了讀書實習的時候。」林先生說自己20來歲在學校當學生的時候參加社會實踐做過這些,他覺得自己又開始了人生的重新打拼。

林先生在項目完工後,因為技術過硬,公司在上第二個項目時,指派他做一些項目開發和技術性的工作,開始真正應用起自己的專業。

這時林先生家的經濟狀況比初到美國時稍好些,他便趕緊讓太太辭了衣廠的工作,到一個飲品店做相對輕鬆的工作。

鍥而不捨 雲開日出

華人公司規模小,接到的工程量和等級都不高,薪酬也有限。於是,林先生開始積極地在同行里社交。不久,他聽說有一家獵頭公司為中國技術人員提供英文包裝,並介紹給美國公司服務。於是他把自己的簡歷整理出來找到這家公司,這家公司對林先生的個人簡歷進行英文包裝,形成一份比較專業的個人簡歷,然後讓他等待消息。

林先生就一邊等待消息,一邊學習美國關於建築類的技術標準和工作流程。不會英文對於林先生來說是非常大的阻礙,於是他花錢請了個留學生幫他做翻譯。林先生收入並不高還要請翻譯,對他來說是筆不小的負擔,但是他覺得這些是值得的。

8個月後,林先生終於從獵頭公司那等來了消息,有兩家美國公司需要工程師。其中一家因為林先生不會英文而拒絕了他,另一家接納了林先生。

林先生開始在美國公司工作。在這裏,他慢慢地熟悉了美國職場。剛到美國公司上班,林先生很侷促,語言不通,也不懂美國人的行為方式。後來他又請了一位翻譯,幫他處理工作上的翻譯工作,並幫助他一點點了解美國公司和美國文化。

「美國人很直接。」林先生說美國人職場也有很多複雜關係,並不像一般華人說的那樣美國人沒有職場政治,但是美國人要比華人直接得多,有問題會直接說,覺得好的也不會吝嗇讚美。他漸漸地找到了自己在美國公司的生存準則。

這第一份美國公司的工作雖然報酬並不豐厚,但是打開了林先生進入主流職場的大門。此後的幾年裏林先生跳槽兩次,現在在一家大型工程公司工作,收入也達到了高管水平。

因為工作的便利,林先生還投資了幾處房產,除了薪水外,房租也成為穩定的收入來源之一。林太太於4年前開始在家休息。林先生說現在他還在學習英文,雖然大多還是靠助理翻譯,但是他多懂一點總是有幫助的,畢竟在美國公司、按照美國的規則標準從事技術工作。

林先生對自己的職業規劃作出了總結:如果是不會英文又沒有專業技術的,必須先學習英文,然後學習專業技術,兩者都沒有是無法有職業上升空間的。如果不會英文,但是有專業技術的,最好是能找到跟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

林先生特別感謝太太當年的堅持,如果不是太太的堅持,也許自己還在某個工廠做着體力活。

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以後要解決英文問題,請助理也好,自己學英文也好,這樣才能進入美國的主流社會工作,因為華人圈子裏的工作報酬相對會低一些。

技術必備 勤奮進取

根據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報吿,全美有450萬位「一家之主」的英語「不好」或者「完全不會」,但是,這些不諳英文的「當家人」的家庭里,卻有約3.55萬個的年收入超過20萬美元。

據《紐約時報》報道,同過去一樣,好多移民都在移民人口較多的大城市開業,他們在自己的社區里沒有語言問題。同過去不一樣的是,在積聚了一定的動力後,他們可通過現代化的通訊、運輸和商業工具去利用更廣泛的資源,依靠在美國和世界各地的移民社區開發更大的市場。在紐約,不少不懂英語的成功企業家,正在從最大的移民族群包括中國、韓國和西班牙語國家的移民中湧現出來。

隨着華裔移民的迅速增加和華人社區、華人經濟的蓬勃發展,華人社會噎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圈子,在這個圈子裏中文是通行的第一語言。

在基本就業基礎上謀求發展,個人的能力和專業技能仍然是決定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標。不會英文可以在華人圈裏甚至是美國主流社會圈工作,但如果身無所長即使在華人圈也仍然只能滿足初級的生活溫飽。

因此,華人就業首要的任務是掌握一技之長,其次是進取心、願意為工作奉獻的精神。

當然,說到底這是美國,主流社會中英語才是通用語言,能掌握這門語言將獲得更廣的擇業空間,擁有更強的生存能力。

華人具有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優秀品質,通過世代努力紮根在了美利堅的土地上。每個華人的自我奮鬥和價值提升都將延續成果,把華人的發展推向輝煌。

相關連結:華裔移民從事職業調查

調查顯示,在美國的華裔移民中,80.4%的人屬於工薪階層,主要在私人企業工作。美籍華人在三大領域就業人數最多:一是管理和職業性領域,就業人數的比例為53.4%;其次為銷售和辦公室文員領域,就業的人數比例為20.8%;第三為服務業領域,就業的人數比例為15.4%。

在美國,來自中國大陸的華裔移民都從事哪些職業?他們的經濟地位如何?

據美國馬利蘭大學學者的研究,在美國的華裔移民中,有80.4%的人屬於工薪階層,大多從事管理和職業性領域的工作,其就業人口比例過半,這與華裔人口中高學歷者居多的統計一致。

如果細分,華人在美國所從事的職業主要集中在四大行業,分別為:教育服務(例如各種課外輔導班、SAT考試複習班、華文教育等)和醫療健康以及社會輔助服務(如職業介紹所、移民服務等),就業人員佔19.9%;排在第二位的是藝術、娛樂、旅遊服務、酒店和餐飲業,就業人員佔15%,其中,餐飲業仍然是華裔移民在美國生存的支柱產業之一;排在第三位的是製造業,就業人員佔13.5%;排在第四位的是職業性領域、科學和管理行業,就業人員佔13.3%。

此外,華人從業人員較多的行業還包括:批發零售業、金融房地產業、通訊業。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僑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2/0920/261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