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長篇連載 > 正文

(音頻)中國古典樂曲欣賞31集-十面埋伏

節目長度:18分22秒  下載mp3(16k) | (128k)


各位希望之聲的聽眾朋友們,歡迎您再次來到<中國古典樂曲欣賞>,我是水晶。本節目為您空中傳遞屬於我們民族的好音樂,希望您和我一起共渡這豐富美好的音樂時光!

大家可能在武俠片、電影配樂中都會注意到:那「四弦一聲如裂帛」的琵琶聲。(例~)

許多人也都知道,這首曲子就是《十面埋伏》。它那獨特的藝術形像讓人印象深刻,聽過便難以忘懷。

琵琶曲依照其氣質特點可以分為「文曲」和「武曲」兩種。「文曲」以抒情、抒懷為主,着重「內在」的表現;富有人文性,偏重韻味及內涵。而「武曲」則多有一些敘事性、戲劇性的刻劃:場景的再現,聲音的模擬,人物的塑造等等。「武曲」的節奏變化豐富,演奏技巧也通常困難。《十面埋伏》便是琵琶武曲中最經典的一首代表作品。

《十面埋伏》全曲共有十三個段落組成(一些版本中也有二十多個段落的),就好像一部史詩般的戰爭電影一樣,一幕一幕地為我們再現了中國歷史上劉邦和項羽的「楚漢相爭」故事。其結構嚴密且龐大,風格壯麗雄偉,在中國古典樂曲中是比較少見的。那千軍萬馬的古戰場有聲有色地呈現在我們眼前,讓人身臨其境。

我們先來欣賞《十面埋伏》的第一段<列營>。


【十面埋伏】 演奏/王濤


剛才這一段開場,以模擬戰鼓的聲響開始,給人以無比震撼之感。相信大家一定立刻就能感覺到兩軍上戰場之前那屏氣凝神、緊張戒備的氣氛。

西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在垓下展開了最後的大決戰。楚漢兩軍的對峙早已長達好幾年,此時的項羽已是彈盡糧絕,人疲馬乏。劉邦的大將韓信,用 「十面埋伏」之計,以三十萬漢軍把十萬楚軍團團包圍,截斷了項羽的去路。到了夜晚,劉邦的謀士張良又命令一些會說楚地方言的兵士,用簫來吹奏楚地的音樂,唱楚地的歌曲。已陷入絕境的楚軍聽到了自己家鄉的音樂,不由得思鄉心切、悲從中來。在「四面楚歌」聲中的楚軍,鬥志瓦解,紛紛逃散。項羽身邊僅剩下千餘人了。項羽腹背受敵,決定放手一搏,在黎明時分突圍。

  
第二天清晨,項羽騎着他的烏騅馬,帶領八百多名騎兵,衝破漢軍的包圍。但渡過淮水後,卻僅剩下一百多名騎兵。或許是英雄末路,天意如此!楚軍又因迷路而陷入了沼澤,當項羽逃至烏江邊,僅剩下項羽一人和一匹烏騅馬。自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的項羽,在烏江邊自刎而死……

我們繼續欣賞《十面埋伏》的<吹打>和<點將>。

<吹打>這一段表現了漢軍威儀堂堂的壯盛軍容,以長輪的旋律模擬行軍時那笙管齊鳴的景象。<點將>則有一種凝鍊、收縮的味道,以琵琶技法中「摭」與「分」帶出緊湊的感覺。


【十面埋伏】 演奏/劉德海


《十面埋伏》篇幅很長,因為時間的關係,水晶會為您選段播出。

接下來的這個部份是全曲中最精華的一段,難度也最高,以全曲的結構而言,它也正好處於整首曲子的最中間。整個音響的模擬非常出色,我們仿佛可以聽見大軍聲嘶力竭的吶喊聲(例~)、刀槍聲、馬蹄聲(例~)......。當中還使用了一種極為特殊的技巧叫做「絞弦」(或稱「煞弦」),它是以左手將琵琶的第一弦「 子弦」往裏推到第二弦「中弦」的下方,右手彈出時就會發出一種類似金屬聲響的特殊音效(例~)。

在這一段里,琵琶演奏技法之艱深、表現性的豐富、其音色之多樣性,令人嘆為觀止!

請欣賞這風聲鶴唳、鬼哭神嚎的一段--《十面埋伏》中的<雞鳴山小戰>和<九里山大戰>。


【十面埋伏】 演奏/王濤


您現在所收聽的是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中國古典樂曲欣賞>,剛才聽到的樂曲是琵琶演奏的《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古老端正,演奏起來必須剛健雄渾,威而不躁。剛才這一段演奏,是不是很有「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的氣勢呢?

樂曲接着寫戰爭結束,項羽敗陣,劉邦得勝回朝。其中「烏江自刎」這一段旋律清冷中帶着深沉,塑造了項羽壯志未酬的藝術形象。與前面的激烈戰爭場面形成對比,也增加了樂曲的層次。樂曲的最後則描寫漢軍將士們勝利後歡樂的心情。緊張的氣氛鬆弛了下來,曲調也趨於明朗活潑。請欣賞《十面埋伏》的最後段落:<漢軍奏凱>和<得勝回營>。


【十面埋伏】 演奏/王濤


聽完《十面埋伏》,就如同讀了一部章回小說似的!單憑一把琵琶就表現了這麼多的場景和故事,琵琶真是一件不同凡響的樂器!那波瀾壯闊的音響表現和藝術設計,使得中、西的藝術品評,都一致把《十面埋伏》這首曲目視為頂尖的佳作。

當代也有許多編曲家將《十面埋伏》改編為大型的合奏版本,我們也來聽聽看。感謝您收聽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中國古典樂曲欣賞>。我們下次空中再見了!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2/0105/231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