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大陸娛樂 > 正文

真牛!內部人士爆料新華社第一名記如此被「調離」


 


  

顏秉光,女,漢族,記者,1972年12月25日生,1999年7月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學院經濟系,獲經濟學碩士學位。曾是哈報集團《新晚報》市民消費記者;後為新華社黑龍江分社記者,寫過「綠垻用戶滿意度高」等稿件。

  她的突然走紅網絡,在於其多達30多篇稿件中,採訪的人全是自己家孩子、老公、婆婆、哥哥、姐姐、老爸等人而寫。報道中,她的親爸不叫爸,叫「閻大爺」。

  據新華網昨日晚間的報道,新華社黑龍江分社13日決定停止了這名「最牛女記者」的採訪報道工作,調離記者崗位。

  不過,在新華社的處理意見出來以後,今天,就有內部人士說,顏秉光僅是由記者轉崗到了編輯崗位而已,不算啥處分。此外,網上很快就有了一篇戲謔的新聞。全文如下:

  網曝採訪家人的新華社記者顏秉光被停職

  新華社哈爾濱12月14日電(記者顏秉光)在離自己38周歲生日只有十一天的日子裏,本來滿懷希望的記者顏秉光卻迎來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被停職」!

  記者剛剛從新華社黑龍江分社獲悉,針對近日網帖反映顏秉光在有些稿件中把家人作為採訪對象一事,經核查顏秉光確實有部分稿件把家人作為採訪對象的情況,違反新華社新聞報道的有關規定。停止顏秉光採訪報道工作,調離記者崗位。

  針對網曝採訪家人的記者顏秉光事件,如何看待網絡暴力,記者採訪了哈市某大學的師資科科長盧東興,作為一個資深網民,他認為現在本來作為傳播工具的網絡現在暴力化傾向越來越嚴重,應該引起相關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

  網絡暴力對少年兒童又會影響怎樣呢?!哈爾濱一家台資幼兒園的幼兒瓤瓤今年不到5歲,她告訴記者,她媽媽經常帶她去看有教育意義的話劇,很少讓她去接觸網絡。瓤瓤的姥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這才是一個好媽媽應該做的。

  黑龍江省鶴崗市福瑞康保健品公司負責人閻紅說,其實現在很多網曝都是有網絡推手策劃的,她認為網曝採訪家人的記者顏秉光事件肯定是有推手在策劃的。

  黑龍江省鶴崗市市民、現年73歲的閻大爺在兩年前被確診患上了早期肺癌。這位老人聽說這起令人髮指的網絡暴力事件後,氣憤地指出,目前網絡暴力就象他身上的癌症一樣。

  記者最後採訪了事件的當事人顏秉光,她告訴記者,其實她寫過很多名著,比如《數字說牛談浮誇》、《牛街賞牛話政績》、《奶農棄牛察民心》揭露了安達市個別領導不顧當地農民生產、生活的實際困難,斥巨資搭牛門、修牛街、擺石牛,全力向健力士世界紀錄衝刺的荒唐舉動。此稿經有關領導批示後,極大地推動了地方政府的工作,調動了廣大農民養牛致富的積極性。

  最後,顏秉光告訴記者,她只是一個有愛心的母親,有私心的妻子,請不要用有色眼鏡看人,更應從深層次多角度反思這起網曝事件!

  是否應該給這位採訪家人的新華社記者顏秉光給點「顏色」看看呢?!歡迎關注新華社名牌欄目《中國網事》。

  事實上,顏秉光並不孤單。在今年國慶長假的時候,我和一些全國媒體同行還討論過新華社另一名記者寫的新聞。當然,是惡評如潮。

  有興趣的博友可以先看看這篇不長的新聞——

  衛生差態度丑客人怒 "同慶樓"還是"同憤樓"

  來源:新華網安徽頻道

  新華網合肥10月6日電(記者孔祥迎)位於合肥市阜南路與蒙城路交口的同慶樓飯店,衛生之差,服務員態度之惡劣,令客人氣憤難平。

  國慶長假,普天同慶。記者在同慶樓卻遭遇不幸。10月5日晚,記者在該樓215包廂宴請友人,誰知點的涼菜剛上桌,便有幾隻蒼蠅在菜上盤旋。記者告訴服務員,有蒼蠅,快處理。女服務員拿一把綠色蒼蠅拍揮了幾下,便又到走道里與同事閒聊去了。無奈,為保持菜餚衛生,記者一家三口圍着桌子不停地驅趕蒼蠅,而服務員竟然視若無睹。

  當服務員再次進來時,記者請求能否把空調溫度調低些,好讓蒼蠅不能"起飛",服務員帶理不理地說:"沒辦法,門一開蒼蠅就進來(請注意:飯店衛生)了,"仍然沒打算處理蒼蠅。當記者說已有一隻蒼蠅落在菜上時,服務員嘻皮笑臉地說:"哪道菜,我給你換"。記者老伴在一邊生氣地說:"誰知你端出去是真換還是假換。"服務員露出不屑一顧的表情。

  從帶理不理、視若無睹、嘻皮笑臉到不屑一顧,記者感到人格上受到了莫大侮辱,氣憤難平之下便通過有關領導與飯店負責人交涉,飯店將記者訂的包廂調至419。在極不愉快的情緒中用完晚餐,記者越想越生氣,不禁要問,這是同慶樓嗎?相信每位有記者這樣遭遇的食客都不會喜慶,有的只是氣憤。多年不在一線採訪了,象這樣的事有沒有人管?該誰管?誰又來管?合肥不是也要綠色環保嗎?飯店要不要?飯店不環保,城市能綠色環保?不得而知。

  不認識這個孔祥迎記者的同行說,這記者真牛X,真當新華網是他們的論壇,可以用來泄私憤了。

  「前面說宴請友人,後面又變成了一家三口。」

  「一個新聞稿 全是記者的牢騷。」

  「這明顯是在發帖嘛!個人恩怨動用社會輿論公器,悲哀!」

  認識孔祥迎的同行則說,他是新華社安徽分社的副社長。進一步查找資料得知,孔祥迎,男,1956年1月生,安徽省無為縣人,1983年7月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系,同年進入新華社至今。

  可就是這樣一名從業20多年、長期關注報道減輕農民負擔問題多次受到表彰的高級記者,孔祥迎卻可以寫自己消費中遇到的糾紛,還能渠道暢通,給予播發。這難道符合新聞的客觀性原則,符合新華社採編規定?是誰簽發了這樣一篇拙劣的、充滿個人意見的新聞稿?

  作為我國的國家通訊社,毛澤東曾寄望「把地球管起來」的新聞機構,新華社如今有2萬從業人員,可謂陣容龐大。但是,其積弊也深,屢屢受到包括內部人士在內的知情人所詬玻。

  我以為,新華社首先是要保證新聞的真實性,這才能換來國內公眾及在國際社會的公信力。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一切都是白搭。上面兩個實例可以作為反面教材,汲取教訓,永不再有。

  今天我們娛樂顏秉光,只不過是在娛樂又一個被逼良為娼、誘良為娼的「失足婦女」而已,明天繼續會有人被強逼、被引誘、被毀,各行各業皆高危。

  被戲稱為史上最牛記者的新華社記者顏秉光成為了社會的又一個娛樂興奮點,原因就是此人完成的30多篇稿件中,採訪的全是自己家人,包括孩子、丈夫、婆婆和父親等,而且每個人都粉墨以不同面目登場。

  對此我們大可娛樂、戲謔,但娛樂戲謔很容易讓人忽略事件的關鍵。在這些「新聞」中,雖然每個人經過粉墨、以不同面目示人,但其中關鍵是,這些面目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都是高度模型化的面目、形象,都是我們在媒體上天天看到的「正常」形象。

  這就引出了問題的根源:新華社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新聞、什麼樣的新聞形象?如果一個新華社記者搞明白了這一點,他理性的、自然而然的思維就是,這樣的新聞我該怎麼寫?這個跟優秀企業家的思維沒什麼區別:消費者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跟優秀幹部的思維也沒什麼區別:領導需要什麼就提供什麼,我只為領導服務。

  我們整個社會天天都讀着新華社那樣的新聞,我想大概人人都知道新華社需要什麼樣的新聞,更何況經過內部培訓的新華社的記者。那麼,搞清楚了這個目標,對一個要吃飯的記者來說,新華社的新聞應該怎麼寫?

  第一種方法,當然是到社會上去尋找,直到找到想要的為止。這個會被稱為「新聞道德」、「敬業」,會成為優秀記者、升官。當然,這樣做多多少少還是有點累的,而且不一定能找到完全符合模型的(你在身邊真見過跟報紙上一模一樣的人麼)。

  第二種方法,又簡單又環保又絕對滿足需要,那就是顏秉光的方法。讀着中國報紙長大、又經過專業培訓的新華社記者,寫起那種類型的稿子應該是不費吹灰之力的吧,而且這樣坐在家裏寫還不知為社會節約了多少能源。更何況,這樣的稿件絕對是質優品,因為它本來就是按需生產的。顏秉光的稿件都能發表而且一路高升,就已經說明了這種方法的優越之處,絕對值得大力推廣。

  所以,你覺得新華社的新聞應該怎麼寫?真誠的答案就是,像顏秉光那樣寫!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搜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1217/189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