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粟裕大將「吃屎」

作者:

【新三才綜合】粟裕是國共內戰期間崛起的解放軍的「常勝將軍」,在孟良崮戰役中擊斃了抗擊日寇的國民黨「常勝將軍」張靈甫,此後「七戰七捷」,並策劃指揮了淮海戰役等大規模戰役,對共產黨奪取天下立下了特殊功績,毛澤東對其欣賞程度超過彭德懷。他曾經兩次謙讓當司令,後被毛澤東點為打朝鮮戰爭的統帥;在解放軍定軍銜時,他排名元帥第七,在眾人紛紛爭功搶銜時他卻主動辭帥。他從1958年被蒙冤批判,一直到1980 年後,遲遲不給平反……圍繞着這個特殊的人物,今天人們熟知的解放軍將帥們--最高級別人物紛紛登場,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正因為粟裕的人生牽扯到諸多的將帥秘聞,為了政治形象等考慮,至今一些內幕仍不能被全貌披露。這里根據採訪實錄整理一些秘聞供讀者參照,以便於對歷史真實的人物事件有更貼近人性的直觀。請大家記住李商隱的詩:「武皇內傳分明在,莫謂人間總不知。」

粟裕蒙冤

對粟裕的批鬥,是從解決所謂「總參和國防部關係」發難的。

總參謀長粟裕為人堅持原則,不事迎合,認為正確的就據理力爭不退讓,彭德懷恰恰也有這個特點。兩個人在對戰爭的認識等問題上有不同,矛盾不可避免。彭德懷更相信自己的老部下黃克誠,他擔任國防部長後,抽調黃克誠擔任副總參謀長,及軍委秘書長,實際上全面主持軍委和總參的日常工作。總參原來直接受毛澤東為首的軍委領導,但彭任國防部長後,為了體現國防部的領導,許多原來由中央軍委和總部頒發的命令、指示,都要求改由國防部署名。而哪些要以國防部的名義發佈,哪些不用,又沒有明確的規定。於是,總參為中央軍委起草的和總參本身下發的命令、文電,就常因署名問題而受到指責。鑑於這種情況,粟裕要求明確國防部與總參謀部的職責,以便今後在日常工作中有所遵循。1955年3月16日,中央軍委接受了粟裕的意見,責成總參起草國防部與總參職責條例。但總參一連五易其稿,均未能獲得通過。而且,彭德懷每審一次稿子,都要把粟裕痛罵一頓,使得粟裕不知所措。  即便平時,粟裕在上報文件寫上了「彭副主席並轉呈中央、主席」,彭就說:「我不是你的通訊員!」如果不寫而直接上報,彭又說:「怎麼,又想越級告狀?!」

現在看來,粟裕和彭德懷之間的矛盾,多來自於黨政不清,黨管和政府管這兩個權威的關係難以調準。如果只是一般的政府職能來分工,這些矛盾就不易出現。

粟裕和彭德懷之間的矛盾就此日積月累,粟裕難以做人,毛彭二人都對他有猜忌。對粟裕的批鬥,是從解決所謂「總參和國防部關係」發難的。

1958 年5月的一個小型會議上,毛澤東、鄧小平、彭德懷、陳毅聶榮臻等人參加,毛澤東叫大家談談對粟裕的看法。全場默然。半晌,毛澤東只得點名陳毅:「你跟他在一起時間最久,你說說!」之前毛澤東不見粟裕聽匯報,陳毅已經看出毛對粟裕的態度有變,因此就面無表情地回答:「只一個字,陰!」這個評價給毛、彭、鄧、聶印象極深。幾天後的軍委擴大會議,毛澤東總說要加溫,顯見粟裕已被摘下「愛將」的信任,彭德懷、鄧小平、聶榮臻、陳毅、黃克誠等人於是批判粟裕,指責粟裕是「野心家」,「一貫反領導」, 「爭奪軍隊領導權」,是「反黨反領導的極端個人主義者」等等。粟裕解釋自己曾經謙讓陳毅當華野司令,陳毅不做聲,彭德懷衝口而出:「這正說明你陰!」聶榮臻說:「作為總參謀長來講,有了個人主義,就是大盜,大盜盜國!」

1948年豫東戰役時,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的中原野戰軍司令部不同意打(可見《粟裕年譜》)鄧小平說:「只有大野心家、陰謀家才如此貪功,打豫東戰役那樣的大仗!」軍委擴大會議上,彭要求公開討論粟裕「陰」的問題,陳毅做了專題發言,大受彭讚賞。8月,毛澤東稱粟裕為軍隊的「壞人」。

只有兩個人說了公道話,林彪和肖勁光。林彪參加了一次小組會,說:我一直生病,不明白這次會議,打勝仗的是罪犯,打敗仗的當英雄,這個會議我不參加了吧。

肖勁光對毛澤東說:粟裕對您老人家沒有二心。需要注意的是,肖勁光的原話里,是有「對您老人家」幾個字的。肖勁光的話對毛澤東起了作用,批判粟裕也達到了威懾的效果,毛澤東不再要求加溫,而是改變口風說:粟裕同志戰爭年代打仗打得好,是為公的。到北京以後是為公還是為私?不能說都是為私吧

粟裕做了多次檢查均不能過關,在被威脅如果再不檢討過關就要按敵我矛盾處理的情況下,粟裕屈服了,被迫把別人扣到他頭上的屎(比如資產階級野心家)都統統含着眼淚吃下去。陳毅已經從毛澤東的話里領會了新精神,看到粟裕被迫低頭接受污衊之詞,上前握手,大聲叫好:「粟裕同志勇敢吃屎的態度很好。以前我對粟裕同志不肯吃屎的態度很不滿意。現在他已經當着大家的面吃屎了,我表示歡迎。我現在對粟裕同志沒有意見了。」

宿怨揭秘

山東野戰軍時期,毛澤東曾有一個設想:將華東分成三塊,徐向前一塊,陳毅一塊,粟裕一塊。粟裕致電中央:合成一塊。讓陳毅當司令,陳毅很高興。粟裕負責戰役指揮。最後打了勝仗,名義上是陳毅的,實質上是粟裕的功勞。當時毛澤東是真心想讓粟裕當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的,粟裕辭讓給了陳毅,毛澤東就生氣了,說:你不識抬舉!這個華東很多人知道的。

粟裕的秘書蒯斯曛當天晚上就跟粟裕說:首長,你將來的麻煩大了。

1948年10 月23日,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簽發淮海戰役作戰預備命令,此後敵情、友情都發生變化。陳毅、鄧小平率中原野戰軍一部(四個縱隊)靠近了戰場。粟裕考慮如何將這一部分力量加進來,打大殲滅戰。因豫東戰役期間,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都反對打這樣的大仗,粟裕只得電請毛澤東令中野阻住胡鏈兵團等部,結果中野未能阻住,使第三階段功敗垂成。此時,粟裕想出一個將中野力量加進來的法子:請陳鄧統一指揮。

幾十年後,因原中野司令部人員透露出來,粟裕身邊工作人員和老部下都知道了當年中野司令部發生的一幕:接到毛澤東轉粟裕請陳鄧統一指揮的命令,兩個四川人用家鄉話罵罵咧咧。鄧罵:「他媽的,總貪多貪大!我這麼點兵力,又沒重武器,打個鳥!搞不好是第二個皖南事變!給中央發電,他(按:指粟裕)有本事,叫他自己指揮!」陳也罵髒話。電報員一聽,為難道:「怎麼發呢?」鄧腦子一轉,搶白說:「這還不好辦?就說:本作戰我們當負責指揮,唯因通訊工具太弱,故請軍委對粟譚方面多直接指揮。」這份巧妙的電報於11月2日發出。而實際上,此時陳鄧司令部與軍委、與劉伯承司令部以及華野司令部一直電報來往,暢通無阻。

整個淮海戰役期間,陳毅鄧小平向中央發電或跟華野粟裕通報情況,只自稱中野而非總前委(可見原始電報),即有萬一失利,以推卸責任的意思。

渡江戰役時,戰局已十分明朗,可以穩操勝券了,陳鄧便開始堂而皇之自稱「總前委」起來。

1948 年11月,中野包圍黃維,見華野殲滅黃百韜兵團似乎容易,陳毅鄧小平便向中央發電並通報粟裕,保證:三天內解決黃維!粟裕不同意,悄悄作好防備,以應付萬一。結果個把星期打不下來。眼見中野多年的老骨幹犧牲很多,劉伯承建議:可惜了,先停止攻擊,我們請粟裕同志派些部隊來吧。鄧小平是中野前委書記,有最後決定權,為「三天解決黃維」的軍令狀在中央面前出洋相賭氣,堅決不同意,氣忿忿地說:就是中野打光了,也要打!這句話後來被轉移到別處,成為鄧小平堅決執行毛澤東指示的證明。

講述此事的前輩說:「鄧1938年後才當129師政委,部隊是劉伯承一手建起來的,他怎麼不心疼?彭德懷有句話,崽賣爺田不心疼。用來說鄧,也合適啊!」後來部隊實在頂不住了,才不得不報中央,請粟裕派兵前來支援。最後,粟裕主動又派了一次,共到了5個縱隊,才解決黃維。

粟裕主動第二次派華野參謀長陳士榘率3個縱隊去支援中野,臨行前交代:所有繳獲給中野。陳士榘於12月12日到中野司令部,見到鄧小平、陳毅,說:「我帶來了3個縱隊參加打黃維,請中野讓開一個地段,給我們部隊進去。」鄧不想讓華野部隊擔負主攻,以免到手的繳獲丟了,只想叫他將部隊分散補充中野,便說:「他們都不願意讓啊!」陳士榘很牛氣,說:「不願讓,我們就不參加了,我帶部隊去打阻擊。」(此事及原話可見《紀念粟裕大將百周年大會文件匯編》41頁)說完,掉頭就走。

鄧小平、陳毅一面急忙電告粟裕,一面商量對策。粟裕聽說,當即對華野總政副主任鍾期光說:「你立即去陳士榘那兒,就說派華野部隊支援中野,是(華野)前委的集體意見,必須絕對服從。而且必須聽從中野的安排!」鍾期光馬不停蹄趕到已行進到中野六縱附近的陳士榘處,轉達了粟裕的命令,陳士榘才令部隊停止前進。鄧小平又給中野六縱司令員王近山打電話,叫他留住陳士榘參加圍殲黃維的戰鬥,不要去打阻擊。此後,劉伯承、鄧小平、陳毅商量,決定讓出南集團作戰地段給陳士榘。陳士榘即佈置3個縱隊,從南面向雙堆集方向攻擊,並於14日下達總攻黃維兵團的命令。戰後,陳士榘按粟裕命令,將所有繳獲交給中野。(此事《陳毅傳》轉移功勞,說陳毅命令陳士榘將繳獲交給中野,還說:「原定打掃戰場的陳士榘,只好空手而歸。」既這麼着,陳毅當時為何不能制止陳士榘停止前進?)

為表示對華野的謝意,劉伯承、鄧小平、陳毅將黃維的拐杖等戰利品托鍾期光帶給粟裕。鍾期光到華野司令部轉交物品時,粟裕表示不要,鍾期光跟粟司令很隨意,笑道:「你不要,我就拿了?」結果,這些珍貴的物品都歸了鍾期光,並一直保存到現在,軍事博物館多次上門討要,鍾家覺得對恢復華野的真正作用有幫助,一直不曾答應。

1948年12月19日,劉伯承、陳毅奉命去西柏坡向中央匯報,鄧生恐他們向毛澤東談到自己在淮海戰役之前、之中的表現,忙向毛澤東發電報,主動承認自己對淮海戰役發展成這樣的大仗估計不足,以及其他一些問題。這份電報後來被收入《鄧小平軍事文選》,可以查證。

陳毅「舉薦」粟裕的由來

1947年8月華野「七月分兵」失利後,從未指揮過大兵團作戰的譚震林,卻指責負責華野軍事的粟裕部署、指揮不利,「常常粗心大意,缺乏遠見」,還寫了一封信,先給陳毅看,陳毅同意譚的觀點。(此事可見《粟裕傳》及《粟裕年譜》)

粟裕當即向中央引咎自責,請求處分。不想毛澤東輕描淡寫地說一兩仗未打好不要緊,還叫他單獨赴魯西南,去指揮華野主力部隊。同一天(8月6日),華東局一把手饒漱石也發來電報,熱情安慰粟裕。見此情景,陳毅忙於當天中午向中央及華東局發電報,表揚粟裕,說:「最近粟裕、陳賡脫穎而出,前程遠大,將與彭(德懷)、劉(伯承)、林(彪)並肩前進。」還承認了「對戰役指導部署,歷來由粟負責。」但其實電報一開始就提到了譚震林的信,說「對粟有幫助。」(可見《粟裕年譜》)一般的文章只摘錄半截,以為陳毅對粟裕推舉不遺餘力,其實他是見兩個主要上級毛澤東和饒漱石都繼續看重粟裕,才連忙轉彎的。並且有些話還有用意,暗示了華野指揮部的矛盾,意即粟裕軍事才能也並非中央想像的那麼好。

(待續)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新三才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1223/15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