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不差錢 北川23億建地震博物館 以後你還捐嗎

中華網博客
     去年因5・12大地震而聞名的北川縣,最近忽然計劃建一個地震博物館,北川縣文化旅遊局副局長林繼忠在對記者解釋這個「創意」的初衷時說:
    


    
    不差錢 北川23億建地震博物館 以後你還捐嗎

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的設計圖
    
    「需要說明的是,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整體設計方案並不是花23億元建一座博物館,事實上,整個方案的規劃區方圓有8平方公里左右,由博物館區、縣城遺址保護區和次生災害展示與自然恢復區三大塊組成,其中包括了對北川縣城遺址周邊的山體穩固、泥石流災害和唐家山堰塞湖的綜合治理等,是一項十分浩大的工程,目前具體的方案還在論證當中。」林繼忠還說:「博物館建成後曲山鎮的村民也可以通過旅遊增加收入。」 
    
    我覺得北川縣領導真是去年大地震以來中國智商提高最快的一群,怎麼講呢?如果在地震前,我相信不但北川縣的領導,就是其上屬的市一級領導也不會以及不敢想甩出23個億人民幣,干一個大工程,因大地震而表面看似損失慘重的北川縣,地震之後不但一下子配備了100多萬的越野車,而且開了天目一樣敢於拍腦子想一個造價23億元的大項目。試問,北川縣,即使在地震之前的GDP總額是多少?
    
    或者美聯儲搞通貨膨脹的一個印鈔廠秘密選在北川了不成?還是小瀋陽的那個小品名字用得好,2008年最流行的是「不差錢」。東北人管這叫「燒包」。
    
    林繼忠先生的理由里有一條「博物館建成後曲山鎮的村民也可以通過旅遊增加收入」,我看如果真為老百姓着想,不如把那23億直接均發給北川老百姓,何必通過旅遊讓老百姓掙呢?
    
    在北川縣這個花着國家賑災款項論證的計劃中,在規劃區方圓有8平方公里內,由博物館區、縣城遺址保護區和次生災害展示與自然恢復區三大塊組成,其中包括了對北川縣城遺址周邊的山體穩固、泥石流災害和唐家山堰塞湖的綜合治理等。但我沒看到有哪一筆款項用於直接投資改善災後老百姓的生活和就業、學校教舍質量,以及如何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發展北川縣的生產和建設,而我總認為,所謂博物館或者遺址公園,必須是在民生得以安定,老百姓差不多都住進好房子,有了好的工作條件,學生在窗明几淨安全堅固的教室時讀書之後才該考慮的事。若把這個要求套給遭受嚴重震災的北川縣,恐怕非20年後不可。
    
    比去年的5・12大地震損失更為慘重的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一地就有24萬人罹難,但我好像至今未聽說唐山市的領導大手筆地拍出23個億建一個所謂的五星級「大地震博物管」。老百姓還在街上喝風屙煙的時候,你搞個阿房宮一樣或者故宮一樣的博物館有個屁用。

責任編輯: 沈波  來源:中華網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0517/129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