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胡錦濤:採取措施 保持經濟金融穩定

  

  胡錦濤:繼續採取調控措施,保持經濟金融穩定


  國家主席胡錦濤23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進行正式訪問並出席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胡錦濤表示,建交18年來,中新關係取得長足發展。中新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標誌着兩國經貿關係進入新階段,充分體現了雙方擴大開放、推動自由貿易進程的信心和決心。天津生態城已開始建設,希望雙方共同努力,使其成為中新合作的又一典範工程。在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中新合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中方高度重視同新加坡的關係,願深化中新互利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切實推動共同發展,為亞洲穩定和發展作出貢獻。


  胡錦濤表示,面對當前複雜嚴峻世界經濟形勢,各國政府應該加強政策協調,堅定信心,加強合作,共渡難關。中方將本着負責態度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維護世界金融和經濟體系穩定,同時下大力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繼續採取調控措施,保持經濟金融穩定,保持社會穩定。


  李顯龍表示,新中關係很好。雙方開展了一系列大項目合作,開創了兩國互利雙贏合作的新局面。兩國剛剛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這將有力推動中新關係,也將推進東亞區域合作。當前,亞洲經濟總體發展條件和態勢良好,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亞洲國家要加強合作,提高應對金融危機能力,增強金融市場信心,保持經濟活力,共同為維護國際金融穩定作出貢獻。
  國務委員戴秉國參加會見。(新華社 羅輝 李詩佳)

****************************

央行出台新規明確「重大責任事故」領導責任

央行昨日發佈新規,明確了對發生"重大責任事故"單位的直接領導及上一級單位領導的處罰規定,嚴懲相關責任人的不作為行為。此舉是對自1995年起開始實施的《關於對金融機構重大經濟犯罪案件負有領導責任人員行政處分的暫行規定》重大補充修訂。


  央行表示,隨着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人民銀行的職能、業務範圍、機構設置發生了重大變化,為了強化各級領導的責任意識,切實落實領導責任,防範重大經濟案件和重大責任事故的發生,央行在修訂原有規定基礎上頒佈了《中國人民銀行重大經濟案件和重大責任事故負有領導責任人員處分暫行規定》和《中國人民銀行工作人員違反規章制度行為處理暫行規定》。


  新規定稱,重大責任事故是指因失職瀆職、玩忽職守行為對人民銀行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雖未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但造成惡劣影響的事故。此外,新規還對"重大經濟案件"重新進行了定義,即指涉案金額較大的貪污、賄賂、挪用公款、侵佔等經濟案件。首次將"侵佔"定為違法行為。  新規定明確因不履行或未正確履行工作職責,監督管理控制不力,使制度不落實等造成重大經濟案件和重大責任事故的,將根據性質、情節、損失或危害程度以及失職瀆職表現,追究其"主要領導責任"。
  新規定還指出,發生重大經濟案件和重大責任事故,並造成50萬元以上(含50萬元)經濟損失的,其上一級單位的主要領導責任者和重要領導責任者,因為對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不傳達、不貫徹,致使下一級機構未能及時了解和落實的;或者對下一級單位管理不嚴,監督檢查不力或對管理工作中已暴露的重大隱患、漏洞不重視,未能及時解決的,央行將追究其"重要領導責任"。

□ .黃.競.儀  .北.京.商.報

*********************

國家統計局調查報告:三季度經濟學家信心指數再創新低

 23日,由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簡稱"監測中心")主辦"把脈中國經濟高層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上主辦方公佈《2008年三季度中國百名經濟學家信心調查報告》,據報告顯示,2008年三季度國內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3.81,較二季度進一步下降0.74點,創2004年一季度以來新低。


  監測中心對國內百名經濟學家進行的信心調查結果表明,在全球金融危機不斷惡化,國內經濟明顯降溫等因素的影響下,經濟學家對經濟出現趨勢性下滑的憂慮進一步加重,使得信心指數與達到近年來最低點的三季度企業家信心指數走勢相一致。


  經濟學家認為,世界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出口需求增長持續放緩,順差持續降低;國內投資增長從偏快趨於正常;消費需求增長乏力;貨幣信貸增長從"偏快"轉向"略顯偏慢";經濟迅速降溫,增長預期持續降低。人民幣升值壓力明顯放緩,熱錢流出風險減少;資本市場疲軟,資產價格趨降,通貨膨脹壓力明顯減弱。


  他們同時建議,應及時調整宏觀調控政策取向,"保增長"將成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隨着經濟增長勢頭的減緩,中央去年年底提出的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的宏觀調控目標也逐漸轉變為"保增長"和"控通脹"。防止出現經濟"硬着陸"風險逐漸成為當前關注的核心。


  調查顯示,53%的經濟學家認為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威脅來自"經濟增長下滑",並有75%認為目前推出的"保增長"政策時機適當。


  為應對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央行10月份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國務院也決定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宏觀調控的政策取向因此發生重要調整,這與經濟學家對未來政策取向的建議相一致。對於目前可以考慮的政策措施,86%的經濟學家選擇"增加中小企業貸款",65%選擇"增加轉移支付,提高對中低收入家庭的補貼,54%選擇"取消利息稅"。此外,還有"增加長期投資項目","降低貸款利率","推動股票價格上漲"和"推動房地產市場復甦"等政策。


  鑑於目前形勢的需要,經濟學家普遍建議發揮財政政策在保證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中的作用,調查顯示,61%的經濟學家建議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重點在於增加公共事業支出,減輕居民稅收負擔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等方面。

*********************

新華視點:從世界金融危機來看中國經濟發展

 一個多月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向世界其他主要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不斷蔓延擴散,全球主要金融市場急劇動盪,股指連續多日大幅下挫。在經濟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這場金融危機嚴重打擊了各國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心,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緩。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逐步發展成為一個世界經濟大國,與世界相互聯繫空前緊密。面對來勢兇猛的世界金融危機,今年以來連續發生嚴重自然災害的中國,經濟運行狀況及如何應對,世界為之矚目。


  從世界金融危機看中國發展,嚴重的自然災害和世界經濟金融形勢急劇變化,沒有改變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態勢。但是,國際經濟環境的惡化對我國經濟的不利影響正逐步顯現。
  堅定信心,冷靜觀察,多管齊下,有效應對--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把經濟發展的好勢頭鞏固和發展下去。中國經濟具有抵禦風險的能力和強勁的活力。  
  挑戰前所未有,發展極不平凡
  中國人民是以一種滿懷喜悅的心情踏入2008年門檻的。


  這一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戰略部署的開局之年,又正值改革開放30周年。舉辦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行走,這些計劃中的大事和喜事使億萬人民對2008年充滿期待。
  然而,從1月中旬到2月上旬,我國南方地區連續遭受四次史所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極端天氣過程的襲擊。3個月後,一場更大的自然災害接踵而至。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震級達里氏8級的特大地震,涉及四川、甘肅、陝西、重慶等10個省份。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這兩次特大自然災害造成人員重大傷亡,房屋大量損壞,基礎設施大面積損毀,工農業生產遭受重大損失,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在抗擊特大自然災害的鬥爭中,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的意志、勇氣和力量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弘揚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奪取了抗災救災鬥爭的重大勝利,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凱歌。
  這期間,正當中國人民一手抓抗災救災,一手抓經濟發展之際,始於2007年4月的美國次貸危機開始擴大蔓延,國際金融市場陰雲密佈,波譎雲詭。3月14日,美聯儲宣佈對陷入困境的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提供緊急貸款。4月,在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實施一系列干預措施後,全球主要金融市場一度迎來短暫的平靜期,甚至很多權威機構預測次貸危機即將結束。然而短短几個月,形勢又急轉直下,美國兩大房貸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困境。


  9月7日,美國政府宣佈出資2000億美元接管"兩房"。在隨後不到一個月內,美國多家金融機構陷入困境。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佈破產。同日,美國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國銀行收購。17日,美國政府對陷入困境的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高達850億美元的緊急貸款。20日,美國政府向國會提交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助計劃。21日,美聯儲宣佈批准美國第一大投行高盛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轉為銀行控股公司。25日,美國監管機構接手美最大儲蓄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並將其部分業務出售給摩根大通銀行。


  這場在華爾街生成的"金融海嘯"迅速向世界波及,世界金融市場繼續急劇動盪,國際經濟環境日趨複雜和嚴峻。


  10月3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修改後的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8日,西方主要經濟體採取降低利率等應急措施聯手救市。21日,美聯儲宣佈將開始從貨幣市場基金購買商業票據,以促進短期金融市場流動性。此外,這期間,英國、日本、法國、俄羅斯、巴西、韓國等國紛紛採取多種措施實施金融救援。


  目前,這場波及面廣、影響程度深的金融危機尚未出現轉機,仍處於不確定和不穩定相互交織的動盪狀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上旬發表報告說,受嚴峻金融危機衝擊,世界經濟正進入"嚴重低迷"時期。當前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經濟狀況"已經或接近於衰退"。
  從世界金融危機看中國發展,這場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是有限的、可控的。但應清醒地看到,作為一個外貿依存度高達60%的開放大國,這場金融危機對我國發展也產生了不利影響。這直接表現為出口增長放緩。我國是世界第三貿易大國。出口的快速增長一直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2007年,我國進出口總額達到21738億美元,出口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7.5%,拉動經濟增長1.5個至2個百分點。


  歐盟、美國、日本等主要經濟體是我國的主要貿易夥伴。金融危機的發生勢必減少它們的需求,將不可避免地影響中國的出口,進而影響中國經濟增長。


  這一點目前已在中國經濟運行中有所體現。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2.3%,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4.8個百分點。我國對第二大貿易夥伴美國出口1891億美元,同比增長11.2%,比去年同期回落4.6個百分點。


  受外部需求減弱、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我國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出口增速明顯放緩,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不少外向型中小企業面臨困境。


  內有特大自然災害衝擊和經濟運行一些突出問題的掣肘,外有世界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夾擊,是近幾年經濟發展中最困難的一年,主要表現在經濟增長放緩趨勢明顯,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增速下降,資本市場持續波動和低迷等方面。
  統計表明,前三個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個百分點。其中,第三季度增長9%,低於一季度的10.6%和二季度的10.1%。受多種因素影響,前三個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2%,比去年同期回落3.3個百分點。7月以來,全國財政收入增速呈逐月回落態勢。此外,一年來,國內股票市場大幅調整波動,滬深兩市的總市值縮水一半以上。
  面對嚴峻的考驗,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果斷決策,科學調控,帶領全國人民克服了種種挑戰,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圓滿完成神七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保持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取得了極不平凡的發展業績。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前三季度統計表明,我國國民經濟總體運行良好,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仍然保持較快速度、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趨勢明顯、農業獲得大豐收、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取得新進展、經濟運行質量繼續提高、包括就業和居民收入在內的民生狀況得到改善等。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我國金融業穩健運行。多年來的改革增強了我國金融業的抵抗力,各類金融機構實力普遍增強,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提高,市場流動性總體充裕。此外,由於我國金融實行循序漸進的開放戰略,對國際金融的參與度還不夠高,虛擬經濟的發展也比較緩慢,規模還不大,實體經濟處於絕對主體地位。因此,我國金融體系是安全的。


  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近日表示,三大因素將幫助中國較好地應對此次危機:中國擁有1.8萬億美元的龐大外匯儲備;中國存在資本管制,這就為中國築起了一道"防火牆";中國貨幣政策穩健,中共政府過去4年都實現了財政盈餘。


  然而,我們要對未來國際環境的複雜性和嚴峻性必須有充分估計。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指出,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積極應對挑戰,繼續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10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深刻認識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努力把好的形勢鞏固和發展下去。


  統籌國內國際大局,確保經濟持續增長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這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而今年以來應對多重困難和挑戰的過程,正是這一戰略思想的生動實踐。
  把國內和國際形勢聯繫起來全面分析、通盤考慮,歷來是我們黨制定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方法。去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更加注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準確把握世界經濟走勢,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主動性。今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胡錦濤總書記進一步要求,科學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和力度,儘可能長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今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鑑於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發展的不確定因素較多,要密切跟蹤分析新情況新問題,審時度勢,從實際出發,及時靈活地採取相應對策,正確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重點和力度,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避免出現大的起落。
  面對國際國內形勢出現不少新的複雜因素,黨和國家工作面臨不少新的嚴峻挑戰,6月13日,黨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省區市和中央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會議。會議指出,我們既要正確估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堅定做好各項工作的信心;又要充分認識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增強風險意識和憂患意識,積極做好應對各種困難局面的充分準備。


  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止出現大的起落,始終是我國科學發展的首要目標。針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新變化,7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把抑制通貨膨脹放在突出位置。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國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由"防過熱、防通脹"完善調整為"一保一控",即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隨即,我國在外貿、金融、財稅等領域出台了一系列針對性的具體措施。


  為減輕紡織等行業出口壓力,自8月1日起,我國將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這是我國自2006年下調企業出口退稅率以來的首次回調。8月初,央行調增了全國商業銀行信貸規模,以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和擔保難問題。隨後,央行又決定從9月16日起下調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和中小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以解決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短缺問題。


  針對股市持續震盪局面,9月19日,我國宣佈實行單邊徵收印花稅。同時,國資委宣佈支持中央企業增持或回購上市公司股份,匯金公司增持上市銀行股票。


  9月份以來,世界金融危機愈演愈烈,西方發達國家採取了一系列史無前例的措施進行干預。9月24日,溫家寶總理在與美國經濟金融界知名人士座談時說,中國已經着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挑戰。面對變化的形勢,中國加強宏觀調控,採取靈活、審慎、富有彈性的政策,保持宏觀經濟穩定,保持金融市場穩定,保持資本市場穩定。
  10月5日,中國證監會宣佈將啟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工作。從6日起,重啟非金融企業中期票據發行。這兩項措施對於緩解企業融資難困境、保持金融和資本市場穩定,都有積極作用。
  10月8日,在西方主要經濟體央行同時降息的當天,中國人民銀行也採取行動,近9年來首次下調所有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6年來首次下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此外,從9日起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10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採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儘快出台有針對性的財稅、信貸、外貿等政策措施,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同時,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會議還從強農惠農、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加大投資力度、保持進出口穩定增長、進一步改善民生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部署。


  隨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日宣佈,為確保農民增產增收,促進糧食和農業生產,國家將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產的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和增加對種糧農民的補貼。


  21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宣佈,從2008年11月1日起,適當調高紡織品、服裝、玩具等部分勞動密集型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


  22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宣佈對個人住房交易環節的稅收政策作出調整,降低住房交易稅費。同日,中國人民銀行還宣佈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和擴大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下限。
  這一系列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的出台,充分表明黨中央、國務院為保持經濟穩定、金融穩定、資本市場穩定,繼續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堅強決心。


  堅定發展信心,把自己的事辦好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連續高速增長,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


  如今,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離不開中國。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07年我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已達25%,成為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國家。


  面對百年未遇的世界金融危機,我國一直密切關注着事態的發展和演變,高度關注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9月下旬以來,隨着危機日益加深,我國領導人多次與有關國家領導人討論國際金融形勢,積極評價有關國家為穩定金融市場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希望這些措施取得積極成效。同時強調,應對這場危機需要國際社會加強合作,中國將繼續以負責任的態度發揮積極作用。我國領導人表示,中國保持經濟穩定、金融穩定、資本市場穩定,不出現大的起落,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


  十年前,當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對陷入危機的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給予了堅定的支持。而在這次世界金融危機中,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所作的努力再次獲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說,當前的世界經濟環境中,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蓋特納說,在當前世界經濟下滑的形勢下,人們更重視中國發出的信息。中國是全球經濟金融穩定和信心的來源。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主席利偉誠說,在美國經濟趨弱的情況下,保持中國經濟的穩定和強勁有力,是世界的福音。美國白宮發言人弗萊托表示,在應對當前金融危機問題上,中國將充當"穩定者"的角色。


  當前,這場世界金融危機重挫了人們的信心,使得世界經濟發展的前景暗淡。從某種程度上講,現代經濟就是信心經濟。但是,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言:當金融和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信心比黃金和貨幣還要貴重。


  面對世界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我們一方面要增強憂患意識,充分估計到困難和潛在的風險,另一方面更要看到保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這也正是我們的信心所在。
  這信心來自於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斷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帶領億萬人民戰勝挑戰,化解風險,積累了改革發展的豐富經驗。


  這信心來自於日益強大的綜合國力。由於經濟連續30年保持高速增長,我國經濟總量躍升至世界第四位,進出口總額上升到世界第三位,糧食、棉花、鋼鐵等主要農產品和工業品產量居世界首位,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轉變。我們抵禦風險、迎接挑戰的能力大大增強。


  這信心來自於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鬥。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不斷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尤其是今年以來,從抗災救災、成功舉辦奧運會到神七成功飛天,大大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豪感。當前,正在全黨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更是為我們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進行着強有力的思想動員。


  此外還要看到,我國國土面積遼闊,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巨大。全國有13億人口,國內市場廣闊尤其是開拓農村市場有很大潛力。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決定,必將對加快農村經濟發展、進一步激活農村市場發揮重要作用。再者,我國居民儲蓄和企業存款分別超過和接近20萬億元,銀行資金充裕。
  不久前舉行的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指出,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國自己的事情辦好。要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動科學發展。採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着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


  當前,世界金融危機仍在不斷發展中,尚未見底。在外需持續減弱的情況下,擴大內需對於防止經濟下滑尤為重要。我們必須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下大力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在優化結構的基礎上保持合理的投資規模,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擴大消費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回顧改革開放30年來的歷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曾面對一次又一次重大挑戰,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戰勝了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而每一次戰勝挑戰,我們就前進一大步。從世界金融危機看中國發展,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克服前進中的各種困難,保持國民經濟在更長時間內又好又快發展。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1024/107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