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西藏美食攻略:離太陽最近的5道菜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飄香世界屋脊的藏域美餐

  青藏山脈,是距離太陽最近的地方,

  雪域高原,是多少人心中聖潔的神往,

  隨着奧林匹克的聖火登頂,

  讓我們品一席來自巍巍雪山、莽莽草原的美味,

  作為對盛會的祝福,在藏式美餐中圓一個美好的夢想!

  ◆安多包子

  ◆藏香熏魚

  ◆石烹羊羔肉

  ◆雪域髮菜湯

  ◆爽口雙瓜

 

  一、返樸歸真品藏餐

  藏餐口味講究清淡、平和。很多菜,除了鹽巴和蔥蒜,不放任何辛辣的調料,正符合當下飲食文化返樸歸真的潮流。別具一格的分餐形式,從衛生角度看也是很先進的。

  藏餐沒有明確的菜系菜派,大致可分為四大風味:

  * 高寒牧區食用的,以牛羊肉、牛蹄、酸奶、酥油等為主的姜菜,特色注重原汁原味,屬於高原牧區風味;

  * 拉薩、山南、日喀則等地區食用的衛藏菜,是農區或半農半牧區風味,取料廣泛,葷素配合得當,工於火候,調味以鮮咸、淡爽、突出原汁原味為主,製法以煮、炒、燒、悶、炸為主;

  * 在原有的宮庭藏餐基礎上,取料於本土,博採他人之長而形成的宮廷菜,取各地及中餐、西餐之長為其所用,一般各方的食客都能接受;

  * 低海拔的藏東南地區食用的,取材於高山森林,以菌類、野生藥材為主的榮菜,尤以烤制香豬見長,製作原始、風味清鮮。

  二、藏餐傳統宴

  藏餐和中餐、西餐的主要區別有兩個方面:

  其一,它以手、刀、勺為主要用餐工具;

  其二,用藏區原產動植物等為原料的菜餚和飲料。

  藏餐原料以牛、羊、豬、雞等肉食,以土豆、蘿蔔類等為蔬菜,主食以米、面、青稞為主,喜歡重油、厚味和香、酥、甜、脆的食品,常用烤、炸、煎、煮等法。

  傳統的待客筵席由奶茶、蕨麻米飯、灌湯包子、手抓羊肉、大燴菜、酸奶6道食品組成。

  刀功精湛,出神入化

  切、斬、剁、砍、排、削、拍、控、敲……藏式烹飪中的刀工十分講究,刀法多樣,刀技精巧。僅切就有直切、斜切、推切、鋸切、拉切、鍘刀、滾切等。

  藏餐廚師雖沒有名目繁多的各種刀具,但一把菜刀當十把使用,將原料加工成塊、丁、片、條、段、球、絲、米、粒、末、泥、茸等數種形態,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整塊、片、段、泥、茸等數種。

  藏餐講究質、味、量的配合

  質上一般主張軟配軟、脆配脆;味上以保持原料固有香味為主,不足的輔以其他香料來增補共香;量上要求主料突出,配料補充等。

  調味簡單,注重天然

  藏餐的調味方法簡單而細膩,講究原汁原味,調料多辣、酸,重用香料,但在藏餐中幾乎不用醬、醋等經過人工調理的香料。

  天然意趣,質樸無華

  藏餐追求天然意趣,一般注重通過燃料和工具,以及不同火候的運用,採用不同的傳熱介質等方法烹調菜品。藏餐烹調的技法,熱菜技法30種,冷菜常用技法5種。皿器各具特色,而且工藝精良的盛器很多。

  三、雪域高原的飲品

  * 青稞酒

  我國歷史上的唐蕃聯姻,使內地的複式發酵釀酒法從平原傳到了雪域高原,仿內地黃酒釀製出的青稞酒深受當地人喜愛,和米酒、小麥酒、葡萄酒、蜂蜜酒等共同成為雪域高原的傳統飲料。這些可以從敦煌出土的古藏文寫卷《苯教喪葬儀軌》中尋到痕跡。藏曆新年,家家都要喝青稞酒以示慶祝。天剛亮,家庭主婦就把一種加有紅糖、奶渣子、糌粑、核桃仁等煮物的,叫做「觀顛」的青稞酒端到家中每個人的被窩前,讓他們喝了才起床,以示新年一開始就豐衣足食,步步吉祥。

  * 酥油茶

  按照日常的禮節,客人進屋坐定,主婦或子女會來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過去喝,這樣,才算懂得禮數。剛倒下的酥油茶,客人是不能馬上喝的,要先和主人聊天,等主人再次提起酥油茶壺站到客人眼前時,客人才可以端起碗來,先在酥油碗裏輕輕吹上一口氣,將浮在茶上的油花吹開,然後呷上一口,把碗放回到桌上,主人再給添滿,就這樣邊喝邊添。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再去動它。客人準備告辭時,可以連着多喝幾口,但不能喝乾,碗裏要留點漂油花的茶底。這樣,才符合當地的習慣和風俗。

四,食譜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安多包子

  安多包子

  原料:發麵團200克、羊肉餡100克、胡蘿蔔絲100克

  配料:鹽20克、胡椒30克、植物油15毫升、花椒5克

  做法:

  1、將生羊肉餡和胡蘿蔔絲混合,加上各種調料後攪拌均勻,再繼續攪至抱團,備用;

  2、將發麵團分成小劑子,擀成圓片後包入餡料;

  3、上蒸籠蒸20分鐘即可。

  提示:

  1、包子蒸好後體積會膨脹,所以放進蒸籠的時候要留好間隙。

  2、蒸籠中的屜布事先浸濕,可以讓蒸好的包子出鍋時不會因粘連在布上而被毀容。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藏香熏魚

  藏香熏魚

  原料:魚柳700克

  調料:胡椒粉3克、薑片2片 、蔥段20克、薑末5克、白砂糖10克、油220毫升、花椒15克、桂皮10克、草果1顆

  做法:

  1、將魚柳魚皮朝下放在砧板上,斜切成厚0.5厘米左右的薄片,加入薑片和蔥段醃10分鐘,備用;

  2、將白砂糖、薑末、花椒、桂皮、草果放入鍋中,加水熬煮5分鐘,盛在碗中,晾涼備用;

  3、大火燒熱鍋,當油麵上方有明顯煙氣冒出時,把魚片放入油中,用筷子輕輕滑開,炸至表皮略黃、魚肉發緊,撈出瀝去油;

  4、再次將鍋中油燒熱,將魚片入油鍋再炸一次,撈出後趁熱立即放入步驟2中晾涼備用的調料水中吸味,放置15分鐘以上,即可。

  提示:將調料水冰鎮後使用,儘量增大魚和調料水的溫度差,做出的效果會更好。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石烹羊羔肉

  石烹羊羔肉

  原料:羊肋條500克、荷葉1張、白蘿蔔片20克

  調料:鹽10克、料酒20毫升、三奈5克、花椒粒10克、鮮薑片15克、小茴香10克、清湯1000毫升、蒜瓣15克、椒鹽15克

  製作:

  1、鍋內加入清湯、鹽、料酒、三奈、花椒粒、鮮薑片、小茴香和羊肋條,大火燒開後打去浮沫,改小火煮70分鐘;

  2、羊肋條撈出斬成6厘米長的條,包入荷葉內;

  3、把小卵石放在鐵板上燒燙,把包好的羊肋條放在卵石上,配蒜瓣、椒鹽碟上桌,即可。

  提示:準備一杯涼水,上桌後澆在鐵板上,吱吱的響聲和升騰的蒸汽會製造出非常好的氣氛。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雪域髮菜湯

  雪域髮菜湯

  原料:髮菜15克、 雞蛋6隻 、麵粉250克 、牛奶450毫升

  配料:白菜葉150克、 香菇3朵

  調料:鹽25克 、胡椒粉5克 、藏紅花15克

  做法:

  1、將雞蛋打成蛋液,用微火做成蛋皮,備用;

  2、將牛奶與麵粉混合攪成糊狀,加進髮菜,然後用蛋皮捲成卷,上鍋蒸定型後切片,備用;

  3、將白菜葉只取葉脈部分,撕成小塊,與蛋卷、藏紅花和香菇一起放鍋中,加水和鹽燒開,出鍋前加胡椒粉提味即可。

  提示:做蛋餅的時候火一定要小,這樣做出的蛋餅才平整不會起泡。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爽口雙瓜

  爽口雙瓜

  原料:苦瓜1條、木瓜1隻

  調料:橙子皮2隻 、橙汁100毫升、鹽3克、 糖15克

  做法:

  1、苦瓜切去兩端,去掉籽和瓤後,整根下水焯一下,過水後切成圓片,備用;

  2、木瓜去皮去籽後,切成厚片,備用;

  3、橙子皮剖去表面的蠟質表皮和內壁的白色部分,加橙汁打成汁,下鍋用小火加少許水澱粉熬成粘稠狀;

  4、將苦瓜圈和木瓜片擺盤,在上面淋上敖好的橙汁,即可。

  提示:

  1、用一隻小勺子,可以很方便地將苦瓜的籽去乾淨,還可以保持苦瓜內壁的平滑。

  2、用小火可以保證熬出的橙汁不至渾濁。

  TIPS:代表食材

  * 糌粑

  就是用青稞製成的炒麵。它是將青稞麥炒熟、磨細、不經過篩濾而成的炒麵,與北方製作的炒麵有點相似,區別是北方的炒麵是先磨後炒,而西藏的糌粑卻是先炒後磨,而且不除皮。

  * 酥油

  是從牛、羊奶中提煉而來。傳統的做法是:將奶汁倒入叫做"雪董"的特製大桶里,用力上下攪拌來回數百次,攪得油水分離,表面便浮出一層淡黃色的脂肪質,把它舀起來,冷卻後便成酥油。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會被用於炸制一些食品,而且還是燃料。在當地旅遊要買酥油,一定要說清楚是買來食用還是用做燃料,後一種,是流質狀態的。

  * 青稞

  是大麥的一種特殊類型,因籽粒裸露,又叫裸大麥。青稞營養成分豐富,蛋白質含量高,據調查藏區人民很少得糖尿病,與食用青稞食品也有很大關係。除了食用,青稞還能被用於造紙和草編,民間用青稞酒、酥油、蜂蜜調製的「窮渣」,是治療低血壓的良藥。

  * 人參果

  這個人參果,可不是《西遊記》中萬壽山五莊觀中一萬年方得一吃的仙果,而是一種野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塊根,當地人稱為蕨麻,是一種很好的甜食輔料,一般用來做稀飯,還可用作八寶飯、糕點的配料,將它和大米混合蒸煮,再加酥油,就成為當地待客的美食。人參果可用來做糖和制酒,也是過節必食的吉祥食品,是長壽和豐收的象徵。

  * 氂牛肉

  氂牛因其常年生活在海拔幾千米米以上地區,這些地方生長着許多野生藥種如貝母、蟲草等,氂牛常食這些藥材,其肉鮮美無比,無論是紅燒、清燉或曬成乾巴等,都別有滋味。

 

責任編輯: 吳量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0831/10125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