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令人戰慄!「鳥巢」驗收合格率僅10%

作者:


「鳥巢」存在諸多隱患。(Getty Images)

奧運來臨,被用作奧運開幕式的中國國家體育館(俗稱「鳥巢」)正成為全球關注焦點,但人們不知道的是,下面這些事實卻被大陸官方媒體和海外親共媒體刻意淡化和隱藏了。鳥巢從競標、設計、施工、驗收到使用諸多環節中都存在大量隱患,令知情者憂心忡忡。

從類馬桶到倒扣的空底鳥巢

據鳥巢的中方設計師李興鋼介紹,國家體育館招標時有89個設計方案。來自瑞士的設計師赫爾佐格(Jacques Herzog)和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設計的初稿並不像鳥巢,它東西高、南北低,外形扁長中間一個窟窿形狀,不少中國人說像廁所里的馬桶,於是外國設計師參考中方意見做了改型,最後就成了如今這個外罩為編織性結構、好像一個鳥巢從樹上倒扣着落在地面了。

據大陸官方報導,如今建成的鳥巢南北長333米、東西寬294 米、高69米,有八萬固定觀眾席位,還可增加一萬的臨時觀眾席。鳥巢總用鋼量4.2萬噸,鋼結構最大跨度343米,鋼焊縫總長30多萬米,其中現場焊縫6 萬多米。施工中遇到工程組織難、構件翻身吊裝難、高空構件穩定難、焊接難、安裝精度控制難、冬天雨季施工難等問題,但「英勇的中國人民克服千難萬險」,最後還是如期完成了施工任務。

沒有經過可行性論證就貿然動工

2003年12月24日,預計投資40億人民幣的「鳥巢」開始動工。可是剛施工半年的2004年7月30日,急着趕工程進度的鳥巢卻停工了。原來專家們發現設計方案有嚴重失誤。

《新京報》2004年8月16日報導,北京勘察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唐建華提出,支撐鳥巢巨型鋼結構屋頂的24根承重柱,它們對地基壓力達每平米四五千噸,這在北京還從未有過。鳥巢所處位置地下水較豐富,水位多年來曾有較大起伏,而北京的地基抗浮設施又不完善,滲水的地基能承受這麼大的壓力嗎?再說鳥巢看台區三大呈梯狀升高的坐席是由一系列輻射狀的柱子支撐,有的柱子傾斜度很大,傳力體系過於複雜,在沉重的鐵網屋頂的牽引下,會不會變形坍塌呢?

此時從法國傳來了壞消息。設計國家大劇院(人稱巨蛋)的設計師安德魯,他設計的巴黎戴高樂機場2E候機廳突然發生屋頂坍塌事件,引來全球關注。而戴高樂機場的鋼筋網絡結構比起鳥巢來說,簡直輕便安全多了,那裏都坍塌了,怎麼保證鳥巢不坍塌呢?於是人們開始找鳥巢的施工可行性報告。

建築物的可行性報告是每個建築在立項施工前必須進行的科學論證,主要從基本力學原理、建築學原理等的角度,論證該結構能基本保障建築物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坍塌,不會出現結構性錯誤導致人員傷亡等。然而令人震驚的是,這一世紀性標記建築,其可行性報告卻非常馬虎,簡直相當於沒有可行性報告。據大陸媒體報導,提出「鳥巢」優化調整方案的中國建筑西南研究設計院總建築師黎佗芬表示,「鳥巢」在選定之前沒有權威機構進行可行性論證,在施工後出現問題,而且十多位專家聯名上書中央後,鳥巢才在2004年7月30日停工等待「審判」。




「鳥巢」存在諸多隱患。(Getty Images)

兩院院士:崇洋奢華 浪費冒險

據大陸媒體透露,導致鳥巢停工的主要是一封直呈溫家寶總理的信。信件起草者包括建設部原副部長、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學院兩院院士周干峙;清華大學教授、兩院院士吳良鏞;北方交大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以及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院士、結構學專家等。

據王夢恕介紹,6月5日在院士大會上,不少工程院土木建築學部的院士提出奧運場館建設中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及時向中央匯報,而此時溫家寶從國家財政的角度也提出,奧運場館應「經濟、實用、安全、美觀」。於是以此為依據,專家們給溫家寶上書,直呈奧運建築的諸多弊端和隱患。

專家們一直認為,部份奧運工程存在嚴重的「崇洋奢華」現象,「片面營造視覺衝擊」,極大地提高了工程造價,並忽略安全、實用、環保等建築基本要義,其中尤以「鳥巢」為甚。它不但用鋼指標驚人,建築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也難以保證,實屬不必要的巨大浪費和冒險。

外國設計師的鳥巢方案預算為38.9億元,用鋼量高達13.6萬噸,被專家們指責為「既昂貴又笨重,與現代大型體育建築趨於輕巧的理念背道而馳」。「在他們國家,這樣的設計方案也不會被採用的,他們簡直是拿中國當實驗品」。

建築設計專業的院士指出,「鳥巢」的根本問題是自重過大,自重佔到總重量的60%,按力學原理,體育建築為防雨遮陽,需要的是「打一把傘」,以輕為好,而不是「頂一塊鋼板」。據清華大學一位著名建築師稱,「上書」本可徵集上百人的簽名參與,但四名發起者本着低調的指導思想,沒有擴大簽名範圍。

決策過程的反思

2004 年12月28日,外國設計師接受了中方的修改方案後,「鳥巢」復工。但也有人指出,瘦身後的鳥巢問題也不少。原本透明的可開啟式樣的屋頂被取消了,在北京嚴寒的冬季和多雨的夏季,這個龐然大物怎麼用?冬天凍死人,夏天熱死人,還怕風怕雨,花這麼多錢造個無用的傢伙幹什麼呢?

更多的人則在反省為什麼當初選中了鳥巢方案。據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關肇鄴介紹,當時參與國家體育館評審的有13名評委,其中7名為中方代表,6名為國際專家代表,但7個中方委員中,只有3位院士為技術專家,另有2位委員為行政官員,2位為企業代表。「投票是無記名的,不過我們看見6個外國評委都是投鳥巢。這樣,只要有1個中國評委投票給鳥巢,它就會中標。」他說。

據周干峙介紹,在13個入選方案的最終評選中,第一、第二輪投票的結果,鳥巢的設計方案都不是最優的。在第三輪,中方某評委表示支持鳥巢方案,緊接着6個外國人就蜂擁而上,說這個方案好。」

有評論說,「從程序上看,整個過程無可厚非。但程序是由人來操作的,選什麼樣的評委也是由人決定的。」而在此前進行的市民投票中,共發放選票7000餘張,收回6000餘張,鳥巢方案以3506票獲得群眾評選第一名。但一位專家指出,當時報紙上宣揚的都是鳥巢的優點:什麼「新穎、奇特、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甚至說具有『中國的冰花紋』,『故宮的神韻』,而其他設計方案幾乎隻字未提,給群眾帶來嚴重的資訊不對稱。」




「鳥巢」存在諸多隱患。(Getty Images)

試驗品的臨時「減肥瘦身」

據參與鳥巢新設計的總建築師黎佗芬介紹,他參加了由國家計委委託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針對鳥巢的「可行性報告審查會」。與會的建築結構、水、電、概算等相關方面專家充分論證了外國設計師的鳥巢方案,認為「鳥巢存在建築總面積過大、技術難度高和投資過高三大弊病,就算勉強在工期內不惜代價造好鳥巢,也沒人敢保證不留下隱患。」

於是專家們提出了三種改進辦法:一是鳥巢「瘦身」,去掉活動屋頂,擴大開口,此為小改;二是中改,只保留原設計的「芯子」;三是大改,即扔棄原方案,推翻重來。不少院士認為,大改才是上策。但由於時間短,而且產權關係等限制,最後選定了鳥巢瘦身的小改優化方案。

據悉,這次鳥巢採取PPP模式建設,即中信聯合體出資42%,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代表政府給予58%的資金支援,賽後30年中信聯合體擁有對鳥巢的特許經營權。遺憾的是,至今中信還沒想好,今後鳥巢到底用來幹什麼。

據黎佗芬介紹,不但鳥巢沒經過權威機構合理的可行性論證,北京奧運會多項工程的設計方案可行性論證審查偏偏都放在了方案選定之後,這完全違背來科學立論的基本建築原則。

然而,鳥巢的苦難故事還沒有完。後面的施工難度更大。



今天,中共又用皮鞭、棍棒、肋骨和謊言搭起了一個碩大的「鳥巢」,一個人間地獄裏閃光而誘人的陷阱。(法新社)



 




北京奧運變成了一場空前絕後的人權災難,變成了一個「轟轟烈烈」的革人性命的政治運動,把京城的「鳥巢」變成了世界上無與倫比的誘捕生靈的樊籠。(法新社)


上面主要介紹了鳥巢在設計中出現的漏洞,以及臨時修改設計方案帶來的隱患。要把一張張設計圖紙變成實體建築物,施工隊的質量又是一大難關。

據《中青網》2008年7月13日介紹,鳥巢為特級體育建築,主體結構設計使用年限100年,耐火等級為一級,抗震設防烈度8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級1級。獨特的設計造成施工難度非常大,很多項目都是世界上第一次做實驗,施工沒有技術標準可參考,工人們只能邊干、邊學、邊試驗。

邊干邊實驗 一次合格率僅10%

鳥巢施工難度具體體現在幾方面:構件體型大,單體重量重,其桁架柱最大斷面達25m×20m,高度達67m,單榀最重達500噸;節點複雜,鳥巢的網狀結構使多根杆件空間匯交現象比比皆是,這對現場總和6萬多米的焊縫要求非常高。另外,工期緊、焊接量大、冬雨季施工等,都令鳥巢施工非常艱難。




「鳥巢」獨特的設計造成施工難度非常大,很多項目都是世界上第一次做實驗,施工沒有技術標準可參考,工人們只能邊干、邊學、邊試驗。圖為2006年03月28日的「鳥巢」。(法新社)


 




2007年4月17日,北京「鳥巢」外的加緊趕工的工人們。(Getty Images)


據北京城建集團國家體育場工程總承包部總工程師李久林介紹,他們作為施工單位在修建鳥巢時發現,有二十多項關鍵技術難題本來應該等待科研部門去攻關的,但沒有時間了,只能讓他們這些工人邊干邊嘗試。

儘管大陸媒體報道鳥巢已在2008年6月26日驗收合格,但據《京華時報》6月29日採訪鳥巢工程總指揮譚曉春時透露說,鳥巢工程過於龐大,僅驗收耗時就近一個月。「每天20項驗收,往往只能通過兩項,其他18項都需要整改修補。」

也就是說,鳥巢一次性合格率僅10%,至於返工後是否能達到標準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點是鐵定的,那就是8月8日前不管發生什麼,此前鳥巢必須獲得質量驗證並投入使用,這是政治問題,而非科技業務問題。

扭曲加共振 鳥巢怕人喊

韓國工程設計專家李勇振在對鳥巢進行實地考察後表示,焊接技術是關鍵。由於高溫焊接時產生的內應力會引起鋼鐵結構內部的變形,特別是鳥巢這種槽鋼的多節點匯合,這些扭曲應力在施工結束後的八至十二個月後,其危險性能消除60%至70%,一般十年後才基本消失。

李勇振還指出,由於熱脹冷縮,100米長的鋼管受熱能脹2公分,當鳥巢這樣的結構把很多鋼材焊接在一起後,鋼材間的不同膨脹幅度會加劇其扭曲力度,一旦受外力作用發生共振,將會急速加劇震動的幅度,最後導致建築物的坍塌。




當鳥巢這樣的結構把很多鋼材焊接在一起後,鋼材間的不同膨脹幅度會加劇其扭曲力度,一旦受外力作用發生共振,將會急速加劇震動的幅度,最後導致建築物的坍塌。圖片攝於2006年6月20日。(Getty Images)


 




2006年3月16日,正在「鳥巢」施工的工人們。(Getty Images)


以喊着口號過橋的士兵導致橋坍塌為例,人在喊叫時,假如音頻對正了的時候,玻璃杯會被人喊碎的。李勇振強調,鳥巢開幕式那天坍塌的危險性最高。當數萬人一起大喊大叫時,聲音的共振會加劇鋼材的扭曲,特別是天熱時,鳥巢內部是冷的,外面是熱的,當扭曲變形導致焊接出現裂縫時,再加上人聲波的共振,就很可能引發鋼材的斷裂,一個鋼管掉下來了,就會引發周圍的鋼材都坍塌,一瞬間也許就會坍塌一大片,這些都是鳥巢致命的隱患。

鳥巢怕光 雙層覆膜造價高




未加膜之前,鳥巢不能在白天使用。(網絡圖片)


今年4月初,一張鳥巢在陽光下陰影斑駁的照片在網絡上颳起旋風,「全都傻眼了,鳥巢無法在白天使用!」的帖子到處流傳。網友拍攝的鳥巢內部照片上,陽光下如蜘蛛網般縱橫交錯的陰影,讓觀眾根本無法看清比賽場地的情況,鳥巢只能晚上使用的消息讓全中國人都很痛心。

不久傳來官方解釋,說將會在鳥巢外面覆蓋一層膜,以減少陽光的直射。據悉,目前鳥巢屋頂鋼結構上覆蓋了雙層膜,即鋼材上層透明的ETFE膜和鋼結構下面及內環側壁半透明的PTFE聲學吊頂膜。

透明白色印花ETFE膜能起到防雨雪作用,安裝在鋼結構上方,下層PTFE膜為乳白色,有30%的透光率,類似於窗戶紙,可以製造連續流暢的陰影,使陰影不會對觀眾視線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加膜後鳥巢白天視覺效果如何,人們至今沒有得到新消息。另外,距離鋼材12米的下層PTFE膜還能起到吸音吊頂作用,消除場內噪音。




霾天時所拍攝到的「鳥巢」。(Getty Images)


然而據深圳市展翼張拉膜結構技術有限公司網站介紹:ETFE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在世界上並不流行,其原因是價格昂貴、維護和維修都很麻煩。中國無法生產ETFE膜,進口價格每平米高達2000元左右,鳥巢僅為此耗資就達3至4億元。

鳥巢怕鳥 保護膜一觸即破




北京空氣污染嚴重得連「鳥巢」都快看不清了。(Getty Images)


《經濟觀察報》還報導了ETFE膜使用中的安全隱患。儘管ETFE材料的使用壽命在歐洲已達23年,但國外供應商對鳥巢的擔保使用壽命只有十年,因為北京的氣候環境和污染程度,讓這種薄如蟬翼的材料受到強烈的沙塵暴、冰雹、污染以及人為損害的風險相當大,不僅維修費用昂貴,每年的折舊費就可能高達兩三千萬元。

《今日早報》今年1月31日報導,厚度僅為0.2毫米的ETFE膜,讓 「鳥巢」非常怕鳥。由於鳥巢身後便是680公頃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鳥兒難免會來串串門,但鳥巢頂棚的外層膜卻很怕鳥兒的利爪。只要鳥一落在上面就會令膜失效。此外,鳥的糞便也是個大問題。因此在鳥巢頂部四周,還不得不安上類似於機場用的驅鳥裝置。

「鳥巢」怕煙火 禮花用冷焰火




「鳥巢」在水中的倒影,宛如「滴血的鳥巢」。(法新社)


鳥巢除了怕聲音、怕冷熱變化、怕光、怕鳥之外,鳥巢還怕火。價格昂貴的ETFE膜雖然在常溫下比較穩定,但害怕高溫和火燒。據鳥巢工程總指揮譚曉春介紹,鳥巢在煙火測試時,發現頂部的膜結構被煙火燒壞了一部分,不得不重做彌補。




鳥巢除了怕聲音、怕冷熱變化、怕光、怕鳥之外,鳥巢還怕火。圖為2007年7月21日,鳥巢外實施的消防演習。(法新社)


因為膜怕火,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燃放的禮花,只能選用冷煙火。普通禮花燃燒時溫度可達400攝氏度,很容易將膜融化。而冷煙火燃燒時的溫度只有270攝氏度,落在膜上也就100攝氏度左右,符合膜抗熱100多攝氏度的設計性能。但至於8月8日夜間不斷的煙火下落,是否會導致保護膜受損,這還有待事後測試結果。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開幕式閉幕式上都只能使用溫度較低的「冷煙火」,其他煙火再漂亮,也無法在鳥巢上露臉。

「鳥巢」怕雨、怕水

開了天窗的鳥巢,儘管造價節約了很多,安全性也大有長進,而且還可燃放煙火,但半露天的鳥巢也有很多弊端。4月中旬,鳥巢首次舉行馬拉松測試賽時就遇暴雨。大雨隨狂風颳向看台,前排觀眾慌忙向後撤,以免變成「落湯雞」。7月30日,奧運開幕式首次帶觀眾綵排中又突遇大雨,整個表演場地被大雨包圍着,現場觀眾只覺眼前多了一片雨簾,根本無法看清被雨淋透了的表演者。




中共一貫高喊人定勝天,但這回碰到的首道難題偏偏是:當這顆「空底鳥巢」遇到傾盆大雨該怎麼辦?(法新社)


除此之外,鳥巢還發現多處漏水。國家體育場運行團隊媒體副主任陳樹勛坦承,看台的部分通道口,以及位於看台底下的部分多功能房間,均出現漏水情況。 據悉漏水現象可能是焊接不緊,或設計的缺陷,或是由於鳥巢的鋼筋和混凝土的混合結構,熱脹冷縮程度有所不同。

北京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彭培根分析說,「鳥巢」漏水「是當然的!」當局為營造「鳥巢」像雕塑一樣的「形式美」,不用防水布罩,卻用2,400塊獨立屋頂,再各自用排水系統將水集中到下水管道,這種做法「必然會漏水」。他還預言鳥巢使用一年後,「每天都會見到有人在屋頂修理!」

半個頂 鳥巢怕觀眾騷亂

2008 年7月19日,央視在《新聞周刊》播出了對北京市公安局長馬振川的專訪。馬在論證京奧保安工作勞苦功高時,無意中透露了「鳥巢設計有安全缺陷」。他舉例說,鳥巢上面有一個半圈的頂,在放禮花的時候,高層看台就看不全禮花,這些觀眾就可能着急,就想找個好地方,這樣就可能會引發騷亂。同樣的道理,當外面的爆雨突然刮到場內時,前台的觀眾會被雨淋,他們也想找個地方避雨,假如這些事都發生在散場時,就很可能會引起集體騷亂。這九萬人的現場一旦出現什麼事故,如何快速撤離現場而不出現人踩死人的現象,這也是令公安局長頭疼的事。

事故頻發 鳥巢怕工人要撫恤費




據悉,「鳥巢」施工期間事故頻出,竣工日期一再推遲。圖為2006年3月28日,「鳥巢」內的正在工作的工人。(Getty Images)


《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告,鳥巢的主要支撐系統由24根柱子組成, 每根柱子的重量達1,000噸。約7,000名工人花了三年時間、每班12個小時輪流晝夜工作才完成了這一工程。鳥巢裏面融化了工人的血汗,但工人們得到的卻是不公正待遇。

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北京有意隱瞞鳥巢施工過程中的意外傷亡,至少有十名工人在施工現場死亡,有目擊者稱曾看見有工人從高處墜下身亡。消息曝光後,北京當局只承認兩名工人死亡。據悉,「鳥巢」施工期間事故頻出,竣工日期一再推遲。

此外,北京奧組委上月安排數十名境內外記者到奧運場館工地參觀期間,有民工隔鐵絲網向傳媒申訴,指工資被拖欠,令全家生活陷入困境,雖曾多次追討但都不獲理會,被迫停工抗議。

奧運期間中共的其他人權迫害,更是數不勝數。本來一項快樂的體育活動,卻被當局變成只有富人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鳥巢比賽的門票那麼貴,一般民眾誰能




對比鳥巢和這吃人鯨魚,有人說兩者很像。(法新社)


 




將用作北京奧運開幕式的國家體育館,人稱鳥巢。但不少人覺得鳥巢倒影就像一個張着血盆大嘴的怪獸。(法新社)


中共的鳥巢、秦始皇的長城

台灣著名作家龍應台早在2006年就指出,「以一場十六天的運動會為理由,可以傾舉國之力投注其中,犧牲其他的百廢待舉專案,是因為「國家」的概念凌駕於其他價值之上。……中國還是一個不容許對根本決策質疑和檢討的國家。如果這樣來看,奧運工程和萬里長城背後的「集權美學」精神倒是一致的。」

有消息說鳥巢實際造價約70億人民幣,而同樣規格的澳大利亞奧運館只投了10億人民幣,雅典的奧運主體育場都只花了6億。有網友說,這和貧困縣政府修建「白宮」有什麼區別呢?

由此看來,「鳥巢」的問題還不只是安全隱患、還有千千萬萬人民的血汗在其中,在一個人均GDP世界排名一百多、生活在貧困線下還有數億人的窮國,大玩「燒錢遊戲」。如果不是中共封鎖媒體,剝奪中國人民的知情權,恐怕大多數人都不會以奧運為榮、以鳥巢為美的,因為這些所謂的美是建立在百姓掏腰包的痛苦之上的。誰願意拿自己的養老錢、看病錢和孩子上學的錢,去看幾個人跑跳呢?




氣氛詭譎的「鳥巢」到底會帶來什麼呢?(法新社)


《紐約時報》的首席建築專家和評論家尼克萊·歐羅索夫(Nicolai Ouroussoff)評論說,鳥巢巨大鋼條扭曲交織而上旋,就像一個巨大的公眾雕塑品。它們向外擴張的形狀暗示着正在應變和承受內部的活動。

當建築物空着時,這種感覺被奇怪地放大,就好像預示着一個群體性事件發生前的戰慄不安一樣。看來,建築專家的感覺就是比一般人敏銳。讓人戰慄不安的鳥巢到底會帶來什麼呢?大家不安地等待着。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0806/97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