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環球旅遊 > 正文

寶島台灣印象之四:樓道里的民主

   一天,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回家告訴我們,她當選「總統」(President)了。原來,是老師組織她們全班同學舉行了一個模擬的總統選舉,全班同學都發表了各自的競選演說,然後全體投票,女兒得票最多,老師宣佈當選。當選後的「總統」有什麼特權呢,就是可以在老師的椅子上坐一天。

   我饒有興趣的問她,你的競選綱領是什麼。她說第一是將全美國所有交道口的紅色信號燈都改成粉紅色的,因為她覺得紅色太難看;第二是以漢堡王 (Burger King)、肯德雞(KFC)、和加里福尼亞匹薩廚房(CPK)等餐館來取代學校的餐廳,第三條她給忘了。難怪她會當選,就憑這第二條,吃膩了學校餐廳飯菜的孩子們沒有不會喜歡的。

   回頭想想這件有趣的事情,其意義更在於,對於這個從競選演講、投票選舉、到接受選舉結果的整個過程,這些七、八歲的孩子們實施的那麼自然,他們自然而然的接受並實踐了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理念。在這樣的環境下薰陶出來的孩子,你以後叫他們不實行民主恐怕都是做不到的,他們不會答應的。

   我們小時候就沒怎麼幸運,班長都是老師指定的,也不知道是怎麼指定的。到後來上大學,發現班長還是指定的,就感到有些不平了,再後來知道實際上是中共的黨支部在後面捉刀代筆。第一次接觸選舉是剛上北大的時候,記得是選海淀區的人大代表。因為當時還差幾個月才到投票年齡,所以只能看着77、78級的那些學長們叱咤風雲,他們成功的策劃了一次自由選舉。後來當選的,是哲學系的胡平,當時我們都很佩服他的那篇「論言論自由」。按胡平當年的得票率和受歡迎程度,如果能持續參政到今天,大概也應該是國家領導人級別的了吧,可惜他今天還在海外流亡。中國人民主之路之漫長,可想而知。

   雖然如此,還是對此事非常關心,尤其是關注海峽對岸的民主進程。對台灣民主的印象,以前主要是來自於中共所刻意渲染的,以為他們天天都在立法院打群架。後來才知道,情況根本不是那樣。其實,偶爾打打架還不算太糟,不打不相識嘛,英國、美國國會好像以前也打過架。關鍵是,打架與背後動刀子、武裝政變、和那些你死我活的「黨內路線鬥爭」、終身軟禁比較起來,要好得多了。

    這次去台灣,沒有時間去旁聽立法院的辯論,但認識了幾位立法委員和縣市長、議員的候選人。令人吃驚和振奮的是,他們都有良好的學識和經驗,碩士、博士比比皆是。在台北的幾天,正趕上台灣媒體為一座花了150萬台幣修的「總統便橋」爭論不休,鬧得滿城風雨。150萬台幣大概相當於五萬美金。我跟台灣的朋友們說,我不介入你們關於這件事的具體紛爭,我只是想說,你們太幸福了,幸福到可以在總統頭上,為五萬美金的事件大作特作文章。

   的確,台灣之行讓我感到真正震撼的,不是150萬台幣的便橋,也不是耗費巨資的台北101大樓,而是居民小區樓道里的一張張佈告。從台北到高雄到台中,在一棟棟居民小區、大樓的底層,經常可以見到該小區居民委員會的財務公告,上面有每一筆收入和支出,有小區委員會會議的記錄和決議案,有負責人的鮮紅印章。各小區的預算不等,以幾十萬新台幣的收支和結餘最為常見。從這個細微而普通的側面,見微知著並且令人可喜的,我們可以瞥見自由、民主的理念在台灣,這個自由世界最大的華人社區已經深深的紮下了根子。

責任編輯: 紫薇  來源:謝田文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0719/95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