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抗日英雄齊學啟 緬甸殉難

作者:

一九四二年,中國遠征軍在緬北仁安羌戰役中,以一個團的兵力,擊潰了日軍一個師團,解救了十倍於己的英軍盟友,創造了舉世公認的戰史奇蹟。

師長孫立人被英軍授以皇家勳章,副師長齊學啟在該戰役後,因掩護英軍撤退,不幸在折返途中被俘,押往仰光獄中,囚禁三年。敵偽屢屢誘降,齊將軍堅貞不屈,終於在一九四五年三月仰光「光復」前夕,慷慨成仁。 仁安羌大捷 解救英軍七千人

齊學啟(?~一九四五年三月十三日),湖南寧鄉人,清華大學畢業,是孫立人將軍的同窗好友,又是一同抗日的親密戰友。嗣後他入美國諾維琪軍營學校(西點軍校)畢業。

一九三七年他參加過「八一三」淞滬會議,做過上海保安第三團和憲兵第六團的團長。一九三八年孫立人傷愈後,重組稅警總團,齊便當了參謀長,後來升為副總團長。

一九四一年冬,稅警總團改編為新三十八師,孫立人為師長,齊學啟任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一九四二年春,新三十八師奉命赴緬,抗拒日寇,戍衛瓦城。

本來,按照戰鬥計畫,英軍第一師擔任右翼,駐防在馬格威,可是英軍擅自移防,改守仁安羌,引起右翼空虛的嚴重局面。

日軍得訊後,立即派出兵力,繞到英軍後方,佔領仁安羌油田,切斷英軍退路,將英軍第一師和戰車營包圍在仁安羌北面一帶,又用一個大隊的兵力佔據平牆河北岸渡口附近,阻截英軍的救援。

四月十七日,被包圍在仁安羌北面的英軍,情況危急,向中國軍隊求援。孫立人將軍遂派齊學啟率一一三團,星夜馳援。

被圍的英軍有七千多人,並擁有大量坦克、大炮和汽車,當面之敵人數並不多,但英軍仍驚恐萬狀,頻頻呼救。 救兵如救火,第一一三團在當日傍晚趕到平牆河北岸,在距河五英哩處進入攻擊位
置,次日拂曉發起攻擊,激戰至中午,將平牆河北岸敵人擊潰。

因為敵眾我寡,孫立人經過詳細偵察地形,摸清敵人火力配置後,於四月十九日晨,命令一一三團士兵乘黎明前的黑暗,悄悄逼近日軍陣地,突然發起猛攻。為了迷惑敵人,孫立人下令在日軍陣地四周放火,吹衝鋒號,並以小分隊襲擾,使敵人無法分辨虛實。

破曉時分,我軍左翼攻佔陣地,敵人頑強反撲,陣地三失三得,我英勇健兒與敵進行白刃肉搏,混戰至下午二時,我軍奪取了制高點,掌握了戰場主導權。下午五時,我軍收復仁安羌油田,號稱日本常勝軍的第三十三師團,遺屍一二○○余具。

此次戰役,我軍解救被俘英軍、美軍傳教士和新聞記者五百多人,並奪回被日軍擄去的英軍輜重車一百多輛,交還英軍,解救了被圍英軍七千多人及馬匹一千餘只。然而,一一三團將近千人中也傷亡過半。

孫立人將軍指揮一一三團以少勝多、以寡救眾,轟動了世界,英國政府為了表彰新三十八師的戰功,授予孫立人「帝國司令勳章」,副師長齊學啟及一一三團團長孫繼光、各營營長,都分別獲得中、英政府的嘉獎。


受傷後被俘 獄中氣節凜然

齊將軍受命掩護英軍撤退後,在返回途中遇到一些國軍傷病員,他就率領傷病員乘竹筏,順流往荷馬林而去,卻遭遇日寇騎兵阻擊,齊奮勇應戰,身受彈傷,在失去知覺後,不幸被俘。

日寇知道齊學啟是軍官,便將他囚於仰光監獄。

汪 偽政府得知消息後,急欲羅致國軍的高級將領組織偽軍,遂特派葉蓬到仰光,勸降齊學啟,卻遭到齊的痛罵。葉蓬整整勸降了三個月,一無所獲,只好憤憤地夾著尾巴回去了。日寇也是幾番多次,威脅利誘,令齊加入南京汪偽組織,齊一樣嚴加拒絕。最後,他們「僅」要求齊學啟赴南京一行,即可釋放,但齊將軍洞悉敵人的陰 謀詭計,仍無動於衷,大義凜然。 在囚禁期間,齊將軍曾數次被遷移囚禁處所,備受種種痛苦。然而齊在獄中,常常於夜間為同囚者講授英文數理等課,又因為他懂得緬甸話,能獲得關於盟軍進展的地下消息,所以他深受戰俘的愛戴和尊敬。齊將軍堅持民族大義的氣節,也深受戰俘們的感動和讚佩。

一 九四五年三月七日,日寇又作最後一次勸降,仍被齊將軍拒絕。於是日寇唆使獄中一變節者對齊下毒手,用利刃刺傷齊的腰脅,因傷及內臟,獄中一英軍醫官,雖曾 經想盡辦法挽救齊將軍的生命,可是日寇不允許,因為天熱傷口發炎,終於潰爛過重,不治死去。那一天,是獄中所有盟國戰俘最傷心的一天,他們向齊將軍的屍體致哀,他們的心中對日寇的暴行充滿憤恨。

齊學啟自三月八日被刺,到三月十三日傷重逝世,這中間還有六天時間,只要他肯向敵人點一點頭,敵人就可以把他的傷治好。可是,齊學啟將軍「橫眉以對」,始終不向敵偽低頭,這種從容就義、氣貫長虹的民族氣節,長存於天地之間。

選自《古今山下》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0301/77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