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外媒:雪災的不滿與北京的道歉

     中國總理溫家寶已花兩天時間緊急應對這場由五十年來最嚴重的雪災所引發的一場危機,商業周刊指出,然而數百萬旅客的受困和基礎設施暴露的問題,北京的道歉能化解這場危機麼?
    
    美國商業周刊1月30日的文章指出,中國正在遭遇一個冬天的不滿。幾十年來罕見的暴風雪,已嚴重癱瘓了中國的鐵路網,造成數百萬急着回家過年的旅客滯留在火車站。
    
    文章說,這是一個很感人的場面。1月29日,溫家寶出現在湖南長沙火車站,手拿擴音器向成千上萬的旅客致歉說,「春節快到了,我給大家拜個早年。你們被困在火車站,還沒能提早回家,我表示深深的歉意,現在我們正在想盡一切辦法搶修,一定把大家送回家過春節。」
    
    1月30日,溫家寶又趕到南部城市的廣州,向受困的旅客傳遞着同樣的信息。「大家回家的心情都很急切,你們的心情我完全理解。我可以告訴大家,我們現在正在恢復電網,電網恢復以後,鐵路就可以正常運行,各項工作都在緊張有序地進行,每天鐵路開通的車輛都在增加,我們把組織工作做好,爭取讓大家早一點回到家裏,和家人團聚。」
    冬天的不滿與北京的道歉(組圖)
    
    溫家寶在長沙火車站對滯留的旅客表示歉意
    
    商業周刊稱,通過展示出自己親民的一面,溫家寶正試圖遏制這場危機所造成的政治損害,也許中國領導人已注意到美國總統布殊對卡特里娜颶風所做出的緩慢回應,以及那場自然危機給布殊政府所造成的嚴重損害。
    
    當然,溫家寶也對這場危機的經濟影響感到擔心。到目前為止,中國經濟遭受了超過30億美元的損失,經濟學家們估計由於糧食和能源的嚴重短缺,通貨膨脹率很可能進一步飆升。
    
    路透社1月30日也評論說,暴雪侵襲和全球經濟低迷給中國經濟造成比預想更為嚴峻的挑戰,使中國在面臨經濟增長放緩的同時,也面對通貨膨脹的威脅。這套連環威脅不禁令人質疑中國政府的貨幣緊縮政策,分析人士表示,中國政府需要高度警覺保證經濟不會脫軌。
    
    中國近幾個月來打出一系列貨幣緊縮組合拳,包括控制銀行信貸,允許人民幣更快升值,這些為通脹壓力開出解藥,但可能會惡化增長放緩局面。「政府可能面臨收緊過度的兩難困局,」美國銀行經濟學家王濤(Wang Tao)表示,「政府非常清楚,如果外需進一步疲軟,他們可能相對迅速地放寬控制。」

    經濟學家稱,在冰雪導致食品供給不暢的形勢下,原本認為去年已達到頂峰的通脹幅度,將會再度躍升至11年來最高點,CPI同比增幅至少達到7%。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瘋狂漲勢,在今年可能比2007年11.4%的增幅稍有放緩,因美國經濟的低迷可能拖累中國的出口。而過去一周罕見雪災天氣導致工業腹地能源短缺,則可能進一步拖累中國經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期中國經濟今年的增幅為10%,分析人士中最悲觀的論調是稍低於9%。那些都很難稱之為災難,但部分經濟學家表示,當中國的城市將沒有能力吸納數以百萬農民工的時候,中國經濟可能才接近痛點。來源:美國商業周刊
    
    
    「我們真正需要擔心的是:中國可能陷入停滯性通膨,」北京大學金融教授佩蒂斯(Michael Pettis)說。停滯性通脹是指發達國家曾在1970年代因石油恐慌而遭遇的經濟停滯、而物價上揚局面,但佩蒂斯表示,9%的增幅對中國而言已經算很低了。
    
    商業周刊指出,中國勞工權益組織、香港中國勞工通訊主任韓東方(Han Dongfang)表示:「混亂告訴我,這個制度是何等的脆弱。」在遭遇惡劣天氣影響時,曾經給世界留下深刻印象的中國基礎設施,已無法證明它能夠運送旅客和燃料,無法提供食品供應。
    
    
    1月30日,溫家寶在廣州火車站看望旅客。這是溫家寶在站台上為一列發往武昌的旅客列車送行
    
    文章說,然而,溫家寶對經濟以外有着更多的切身憂慮,他不得不防止局勢進一步失控。自從1989年的民主抗議活動以來,中國領導人已把平定廣泛的社會動亂和穩定形勢作為重中之重。現在,中國政府一定對那些遭到最嚴重影響的數以百萬計的挨凍的民工可能會演變成暴力而深感憂慮。
    
    溫家寶正在視察的廣州便是這樣。目前共有50多萬旅客滯留在廣州火車站,其中許多人是急着回家過年的外地民工。香港科技大學政治學家茨威格(David Zweig)指出,「廣州就是一個真正的易爆箱,如果領導人沒有做好工作,他們可能就會出現暴動,無辜的人就會遭到鎮壓,政府就會失去巨大的尊重、支持和合法性。」
    
    已對中國目前的雪災發表數篇報導的美國商業周刊指出,即使在最近的危機之前,已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了上街來抗議政府。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雖然中國經濟一直以兩位數字的比率持續增長,然而卻有越來越多的普通中國人--對工資偏低不滿的工人,還有對當地政府政策不滿的中產階層--發動着抗議示威。比如說,1月中旬,數千名上海市民舉行示威,抗議政府修建高速鐵路的計劃。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鄭宇碩(Joseph Yu Shek Cheng)說,據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06年中國發生了9.4萬次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涉及了50多萬人。而2005年的抗議示威活動為8.6萬次。「中國人正逐漸知道表達自己不滿的抗議權利,」鄭宇碩教授說,「來向政府當局施加壓力,迫使其採取行動。」
    冬天的不滿與北京的道歉(組圖)


    
    1月30日,在鐵路上海站,滯留乘客在應急候車帳篷內候車
    
    文章還說,互聯網爆炸式的增長也正在讓更多的中國人了解到國內其它地區所出現的抗議示威活動。在2007年底,中國的上網人口已經從一年前的7300萬人,增長至2.1億人。
    
    但中國的絕大多數示威者一直慎重地確保自己的抗議示威只側重在某些具體問題上,而不會讓其擴大為反政府行動。香港城市大學媒體研究中心教授麥克金農(Rebecca MacKinnon)說,「人們已經學會了只針對這些問題,他們發現,如果他們把抗議具體在某些問題上,他們就不會去坐牢。」
    
    商業周刊的文章指出,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鄭宇碩說,現在中國政府可能對中產階層比較擔心,這個應該對北京的經濟增長政策最為滿意的階層,現在也加入到抗議的行列。「如果中產階層的人都不高興了,這對社會穩定來說,可是一個更加危險的信號,」鄭宇碩強調說。
    
    這可能也是溫家寶政府如此努力地避免這場惡劣氣候危機進一步升級的原因之一。勞工權益活動家韓東方說,北京已經學到了很多東西,「道歉並不一定讓你看起來很糟糕。」但是,如果火車還沒有跑起來,道歉恐怕是遠遠不夠的。

責任編輯: 李岩  來源:美國商業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0131/7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