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寧死不屈 以身殉國

—紀念閻海文烈士殉國七十周年

作者:
 
小時候,我居住在東北瀋陽郊區滿族村「耶什牛錄」。記得我剛上小學時,背誦過兩本《三字經》。一本是學校的教科書,眾所周知的「人之初,性本善」,宣揚儒家的道德、思想,教授兒童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另一本則是秘密傳誦的。當時是日本鬼子統治東北的「偽滿洲國」時代,這本秘密傳誦的《三字經》,如果落在漢奸或倭人手裏,是要殺頭的,因為那是專門歌頌東北抗日英雄光輝事跡的手抄本。歌頌閻海文烈士這一段,經過60多年的歲月消磨,在我的腦海里至今記憶猶新:
 
「閻海文,當空軍,打日機,八架焚;投炸彈,炸敵輪,轟轟轟,三艦沉。
 
身受傷,落敵方,從容中,舉手槍,不受辱,不投降,先殺敵,後自戕。
 
智仁勇,真膽量,為國民,好榜樣,傳後世,永流芳,家鄉人,不可忘。」
 
秘傳《三字經》的作者當然是東北的愛國志士,他的真名實姓無可奈何地不能出現在手抄本上,所以至今不知道作者姓甚名誰。
 
我只知道,從開始記事起,對閻海文便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這是由於我哥哥路志遠與鄰居閻明忠的緣故。我幼時,常常聽到他們悄悄講述閻海文在上海壯烈為國捐軀的故事。閻明忠同閻海文的哥哥閻海學比較熟,他們同姓同宗,年歲相等,又是同班同學。他們的祖先在吳三桂大開「山海關」方便之門時分開了。閻明忠的祖先留在當時盛京(即瀋陽)西郊閻家荒。在努爾哈赤時代,盛京四周有四十八片「荒」,即八旗子弟練馬的草場。而海學和海文的祖先進入中原打天下,戰後在河北昌黎落戶,因此,兄弟倆具有兩個租籍,先是關外,後是關內。
 
我哥哥和閻海文都生在龍年──1916年。我哥哥說,「九·一八」事變前兩年,他和閻海文都在瀋陽讀初中,一在東關,一在南關。當年「巴黎外方傳教會」爭取到法國政府獲得的「庚子賠款」中的一筆餘款,捐贈給奉天總督府教育廳,指明「專款專用」建設一批學校,這兩座中學就是這筆款項建成的。
 
1931年的每個星期天,閻海文和我哥哥都到小南門天主堂上主日課,他倆就是那時候相識相知的。「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佔東三省,大家成了「亡國奴」,情緒都很低落。聽哥哥說,講主日課的是一位很有學問的法籍梁神父。梁神父看出「兩條龍」坐不安神,便給予發言和提問的機會。閻海文立即想知道西方人對日本侵略中國所抱持的態度,就勇敢地提出了這個問題。在日偽統治的鐵蹄下,梁神父不便直言,便借用「英法戰爭」作比喻,慷慨激昂地講述了法國聖女貞德的忠勇情操和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故事,還講述了許多其他聖人聖女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梁神甫含沙射影,以古喻今,既表現了西方人對日本侵略中國的強烈不滿,又鼓舞了中國青年的愛國熱情。
 
不久,全東北所有的學校被強制教授日語,灌輸日本「軍國主義」思想,鼓吹「大東亞共榮圈」──也就是當年的儘量「去中國化」。閻海文和我哥哥都很氣憤,都不願意為「偽滿洲國」效勞,便退學回家。我哥哥決心獻身教會,很快進入天主教修道院,畢業後成了神父。
 
閻海文退學後回到北鎮(今北寧市)大市鄉(今海文鄉),第二年,閻海學、閻海文兄弟倆同到北平就讀於抗日的「東北中學」。他們的父親閻仲三不惜每年賣掉兩塊良田,幾近傾家蕩產的地步,籌措昂貴的學費,送兩個兒子到關內讀書,讓他們在良好的環境中繼續接受祖國的正規教育,希望他們有朝一日為光復東北獻身出力。閻海學、閻海文兄弟倆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發奮苦讀。閻海文1934年高中畢業後,以優異成績先後考上了「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和「中央航空學校」。當年報考空軍航校的人特別多,報名者一萬多人,實際錄取只有一百名,真正的「百里挑一」。閻海文實現了夢寐以求當飛行員的理想,遂放棄陸軍軍官學校,興高采烈地前往杭州筧橋空校。又經過兩年苦讀和嚴格的訓練,閻海文成了優秀的飛行員,分配到空軍第五大隊當見習官。
 
1937年春,閻海文被任命為少尉飛行員。「七.七」事變後派駐揚州擔任「戰場空中支援聯勤」並執行南京空防任務。當年有不少關於閻海文在上海和長江下游一帶空戰凱旋的消息和故事悄悄傳入東北,鼓舞着敵占區的人民。
 
1937年8月17日,中國空軍最高指揮部下達空戰命令,命令第五大隊派出6架「戰鬥轟炸機」(當年德國造的一種兩用飛機)執行任務。上司雖然深知閻海文作戰勇猛,敢於犧牲,但一時沒來得及安排他出空勤。閻海文聽到實戰殺敵的喜訊,興奮異常,當仁不讓地主動請戰。他慷慨激昂地表態:「我是一個流亡生,沒有家小,沒有後顧之憂。請求長官派我出勤,為父老鄉親報仇雪恨!」由於態度堅決,幾次堅請,大隊長終於批准了他的請求,遂與戰友們一同迅速飛上藍天,轟炸日軍陣地。當時日軍陣地上的高射炮火極其猛烈,中國飛行員們卻奮不顧身地向目標俯衝。六架戰鬥轟炸機攜帶的三千磅炸彈,全部命中目標。即將返航時,閻海文的座機不幸被高射炮擊中要害部位,機身頓時起火,濃煙滾滾,失去控制,成螺旋形向下墜落……在萬分緊急時刻,閻海文棄機跳傘。他盡力操縱降落傘,試圖降落我軍陣地。但由於風向、風力的緣故,未能如願,落地後舉目四望,發現自己已深深陷入敵陣。
 
那是戰爭初期,日軍還沒有俘獲過中國的飛行員,因此他們想活捉閻海文,「宣揚戰果,鼓舞士氣」,通過嚴刑拷打挖出軍事秘密。目睹從四面八方圍攏來嗷嗷怪叫的日軍,閻海文絲毫沒有驚慌和畏懼,他知道敵人試圖活捉他,便沒有隱藏,屹然挺立。待敵人靠近時,迅速拔出手槍,對準合圍之敵,一連撂倒幾個。當他的槍膛里只剩最後兩顆子彈時,他清楚地意識到,如果再撂倒兩個敵人,自己會被敵人俘虜,一定不能讓敵人的陰謀詭計得逞……這時,敵人見閻海文沒有射擊,以為他的子彈打完了,便嘰里咕嚕地大叫着湧上來,爭取「活捉支那飛行士」立功。
 
閻海文如青松般立定,鎮靜如山。當敵人越來越靠近時,日軍翻譯的喊話傳過來:「支那飛行士,快快投降吧,皇軍饒你一命!」閻海文大笑一聲,高聲地回答:「中國沒有被俘虜的空軍!」他迅速舉槍撂倒最前面一個敵人,然後從容不迫地對準自己的太陽穴扣動了扳機……驚天動地泣鬼神的「砰」然一聲之後,閻海文慢慢倒下了,鮮血撒在中華大地上,壯烈地為國捐軀!
 
這一切都在瞬間發生,近在咫尺的鬼子軍,目睹這一氣壯河山的場景,幾乎都驚呆了。事後,一位目睹現場的連級軍官被日軍上海戰區最高司令官白川大將召見,當面詳述閻海文英勇殉國的經過。崇尚「武士道」精神的大和民族,對視死如歸的勇士特別敬重。白川大將在匯山碼頭向日本海軍陸戰隊訓話時,對中國這位年僅21歲的飛行士忠貞不二、寧死不屈表示了敬佩。白川命令厚葬閻海文,在墓碑上刻着「支那空軍勇士之墓」。為借中國空軍勇士鼓舞日本侵略軍的鬥志,日本軍閥在東京新宿舉辦了「中國空軍勇士之友閻海文展覽會」,展台上展出的除閻海文烈士的手槍、子彈帶、彈殼、降落傘和飛行服裝之外,一件最重要的展品是從閻海文的飛行帽夾層中找出的珍貴照片。正面是一位含羞微笑的美麗女郎,背面用鉛筆留下了秀麗工整的字跡:「南通州安東巷三號劉月蘭」。這張照片上的年輕姑娘,是閻海文的閨中密友?初戀情人?還是他的未婚妻?令人遐想……這張照片,證明了我們的烈士是感情豐富、有血有肉的真英雄,他有愛也有恨,但在民族氣節、大是大非面前,毫不猶豫地割捨了兒女之情,選擇了正義和永生!當年,日本青壯年男人都被徵召入伍,進行野蠻的海外侵略戰爭,國內留下無數少婦「守活寡」。這張照片吸引了成千上萬多愁善感的日本青少年,因此,閻海文事跡展覽在東京轟動一時,前來瞻仰的日本人絡繹不絕,一直延續了28天。
 
閻海文烈士離開我們已70年了,他的英雄形象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含淚寫於2007年7月18日閻海文烈士殉難70周年紀念日。
 
閻海文烈士像(阿波羅網站配圖)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黃花崗第二十二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7/1019/60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