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若非三萬秦兵在 日寇早過中條山

中條山在我國歷史上曾是堯舜禹的故居。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因位居太行山與華山和黃河與涑水河之間,整體山勢狹長,故名中條。整條山脈走向由東北至西南,西起晉南永濟與陝西相望,東接豫北濟源、孟縣與太行山相連,北靠素有山西糧倉美譽的運城盆地,南瀕一瀉千里的滾滾黃河。境內溝壑縱橫,山巒起伏,關隘重疊。其規模長約160公里,寬約10公里至15公里;海拔在1200米至2300米之間,相對高度為800至1500米左右;北坡陡峭,南坡略緩。依山勢看可大體分為3段:東段稱歷山,東北端與王屋山相接,以舜王坪最高,海拔2322米,山頂呈平台狀,其間有垣曲斷陷盆地;西段稱中條山,兀立於運城盆地與黃河谷地之間,主峰雪花山,海拔1994米;中段為南坡,山勢較緩,呈台階形狀。從地勢角度看,它與太行、呂梁、太岳三座山脈互為犄角,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日軍經「蘆溝橋事變」後,瘋狂的侵佔了我國華北和華東的大片土地。忻口會戰我軍失利後,山西各主要城市和關隘大部分也相繼失守。到1938年3月,日軍牛島、川岸兩個師團的前鋒部隊已逼近位於山西境內的黃河重要渡口風陵渡。一時潼關危機,西安危機!就當時的戰局而言,中條山的戰略地位愈顯重要。踞之,我軍可俯瞰豫北、晉南,進則可直插敵後襲擊;退則可踞險而守,屏蔽洛陽和潼關。失之,日軍則可佔據此要地,渡河南下,圖我隴海,侵我中原,進逼潼關。

在此關鍵時刻,時任駐防西安地區38軍軍長的孫蔚如,挺身而出主動向蔣介石請戰,要求率部挺進中條山拒敵。並鄭重告示關中民眾:「余將以血肉之軀報效國家,捨身家性命以拒日寇,誓與日寇血戰到底!但聞黃河水長嘯,不求馬革裹屍還1 蔣介石當即批准了孫蔚如的要求,將孫蔚如的38軍(楊虎城的17路軍在西安事變後被縮編為38軍)擴編為31軍團,孫蔚如任軍團長,下轄38軍和96軍。 1938年7月,孫將軍率領由三萬多名由關中子弟組成的大軍夜渡黃河,進駐了黃河北岸的中條山。開始了為期三年多慘烈的中條山防禦戰。

孫蔚如將軍率部剛剛渡過黃河,其部隊還未及在中條山展開,日軍的牛島師團就瘋狂的撲了上來。為了掩護大部隊在中條山展開,孫將軍當機立斷,命先期渡河的陝西名將孔從洲率46旅搶佔永濟一線阻擊日寇,並命警備一旅張劍平團和17師補充團跟進增援。

從8 月8日起至8月17日,46旅旅長孔從洲率部與日軍拼死血戰了整整九天,頂住了幾千日寇在飛機、大炮和坦克協同下的猛攻,為我軍大部隊在中條山的展開爭取了時間。期間,孔將軍還派遣17師補充團副團長楊法震率一個營從敵側後發起了逆襲。這支神勇的部隊一路衝殺,象一把鋼刀直接插入了日軍的腹地,他們在唐家營全殲了日寇兩個中隊,在北古城炸毀了日軍增援的一個汽車大隊,一連數日左衝右突,殺得日軍後營大亂。8月15日晨,日軍調集1200多人,將楊法震部團團圍在上高市附近。楊法震指揮屬下三百名弟兄們拼死撕殺,全部壯烈犧牲。為掩護阻擊部隊的撤離,補充團張劍平團長帶領全團官兵死守永濟城。日軍的炮火將城牆炸出多處缺口,我守城官兵在缺口處與敵展開了反覆肉搏,一時間城牆內外死屍遍地,血流成河。戰至8月17日17時許,日軍在坦克的掩護下衝進城內,我守城官兵又在城內與敵展開了激烈的巷戰,最後連炊事員也揮着菜刀上陣殺敵。到18時許,永濟失陷,我守城的五百餘名官兵全部壯烈殉國。永濟血戰我軍損失三千餘人,但日軍也付出了傷亡兩千餘人的代價。而且日寇因畏懼於我中條山防線的守軍會隨時斷其後路,而不敢從風陵渡輕易舉兵渡河。之後,從1938年9月到 1939年5月,日軍雖多次對我中條山守軍反覆圍攻但均未得逞。

1939年5月底,日軍兩個師團長牛島和川岸在再次遭到其上司的嚴斥後,集結了一個師團另一個旅團的兵力,在擁有38架戰鬥機的山口集成飛行大隊的協同下,向我中條山守軍發動了規模空前的大掃蕩。至6月6日,日軍調集重兵將我軍96軍的主力師177師包圍在芮城縣與平陸縣交界的陌南鎮附近。該師的第一道防線雲蓋寺被敵突破後,陳碩儒師長退兵至陌南鎮外第二道防線繼續抗擊;第二道防線被敵摧毀,陳師長又率部退至鎮內堅守。由於前來增援的38軍在馳援途中遭到日軍的攔截,177師孤軍奮戰情況萬分緊急。戰至當日下午16時許,陌南鎮失守,177師被日軍重兵逼到了黃河岸邊。面對着日軍愈來愈小的包圍圈,陳師長集中了40挺機槍排成一道人牆,以密集的火力網開路,沖向敵陣。這一突如其來的猛烈反擊,殺得日寇措手不及陣腳大亂。177師衝出黃河灘重圍後,又殺了個回馬槍奪回了陌南鎮,在重創敵寇後又轉入了中條山腹地。177師主力殺出黃河灘後,其新兵團卻被敵重兵攔在了黃河岸邊的許八坡。新兵團的一千多人,大都是些十六、七歲左右的新兵。這些小戰士們在黃河灘上與日軍展開了拼死搏殺,在犧牲了二百多人後,剩餘的八百多人在彈盡後被逼上了河岸邊一個一百八十多米高的懸崖。這八百多名年輕的中國士兵站在高高的懸崖上,視死如歸,一起跳進了滾滾的黃河。這800壯士集體投河的一幕,被山裏的許多村民看見。據一位村民說,最後一名跳河的士兵是一位旗手,他的雙手緊緊握着軍旗,跳河前還吼唱了一段秦腔,是《金沙灘》中楊繼業的兩句:兩狼山戰胡兒啊天搖地動! 好男兒為國家何懼死生啊!

6月11日,我96軍主力(含177師)從中條山中突然殺出,擊潰了當面日軍,奪回了陌南鎮。我38軍也以孔從洲的46旅為先鋒從夏縣突然殺回。兩軍在黃河南岸我軍的炮火配合下,於6月12日,從東、西、北三面將佔領茅津渡的日軍全殲。

此戰役後,當時我國的報紙、電台均以「我軍在晉南又獲大捷」為主題作了報道。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將軍親臨平陸慰問集團軍官兵,稱讚陝軍為「中條山的鐵柱子。」此役我軍近萬名官兵壯烈殉國。日軍傷亡人數為七千餘人。

1940年4月初,日軍再次調集重兵向中條山發動了一場大掃蕩。戰至4月17日,我軍隊邊打邊退,將日軍主力誘至中條山腹地的望原。4月19日,中條山地區突然雨雪交加,狂風怒號。我38軍軍長趙壽山趁風雪之時,調動前線各部兵力,分四路猛攻日軍,將進至望原的日寇打得狼狽逃竄。到25日,我軍已對進犯日軍形成了包圍之勢,日軍在遭到重創後,被迫全線潰退。

1940年10月,孫蔚如接到蔣介石的調防命令,率部離開了浴血苦戰三年的中條山,到中原戰場參戰。

西北軍慘烈中條山抗戰 10萬日寇三年未過一步

立馬中條,長風起,淵淵代鼓。

怒皆裂,島夷小丑,潢池耀武。

錦繡江山被蹂踐,炎黃胄裔遭荼苦。

莫逡巡邁步赴沙場,保疆土。

金甌缺,只手補;

新舊恨,從頭數、

挽狂瀾作個中流砥柱。

剿絕天驕申正義,

掃除僭逆清妖盅。

躋昇平,大漢運方隆,時當午。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和訊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7/1007/5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