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維權 > 正文

「敵我矛盾」了 沙葉新從人民作家變監控對象



2007年8月28日

著名劇作家、作家沙葉新
著名劇作家、作家沙葉新
中國著名編劇和作家、前上海人民藝術劇院院長沙葉新,也在40名中國知識分子給國家領導人的公開信上簽了名。這是一貫比較低調的沙葉新首次在集體公開信中簽名,引起了海外媒體的關注。

30年前,剛打倒「四人幫」後不久,上海人民藝術劇院推出一台話劇「假如我是真的」,嘲諷了冒充高幹子弟、太子黨的江湖騙子和當時的特權制度,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這台話劇,讓編劇沙葉新的名字一時風靡全國,家喻戶曉。

生於30年代末期的沙葉新是回族人,中國國家一級編劇、中國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但這些頭銜後面,現在應再加上一個「獨立筆會作家」。作為一個高產的「海派」作家,沙葉新最近幾年又陸續推出了一系列政治文化系列論文---「表態文化」、「檢討文化」、「宣傳文化」、「腐敗文化」,還打算寫「告密文化」和「崇拜文化」等。

但是,不知從何時而起,上海有關當局把沙葉新這個「人民作家」當成了「敵對勢力」和「監控對象」,開始了對沙葉新電話的「監聽」。有着多年黨齡的老作家沙葉新感到非常難以理解和接受。

他說:「感覺上非常不好啦。他們(公安國保當局)也希望同我談話。以前也談過。現在我覺得『兵臨城下』還對我竊聽,這樣一種談,我就覺得不平等了。首先,你得把竊聽這個事情給解決了,然後我們才能平等對話。人,都得有尊嚴啊。」

沙葉新說,記不得是從哪一年開始了,只是當時發現自己也被列入「監控對象」後,「大吃一驚」。

記者:「從什麼時候起,你發現自己已被列入異議作家一類?」

沙葉新:「從竊聽開始的。當我知道竊聽之後。」

記者:「什麼時候開始的?」

沙葉新:「對不起,我對數字和年代一向記不住,反正好幾年了。大吃一驚。」

沙葉新說,「他們的負責同志」曾找他談話,說「黨內不搞竊聽,不搞暗殺,不搞女色」。

沙葉新還是中共黨員。記者問他,為什麼沒有像開除王若水、吳祖光等人一樣,開除了他的黨籍?他說,他應該沒有「任何把柄」被「他們」抓到手裏。

那麼,最近這次有40多個中國知識分子簽名的給中央領導的公開信,算不算一種「把柄」?沙葉新為什麼要簽名呢?他說,這是因為他對奧運很感興趣,非常希望中國舉辦奧運成功。

他說:「我經常做的事情,到不是為了我自己,都是從他們角度着想。我總感到,對這個國家,對這個民族,我比他們更負責任。」

沙葉新說,現在是信息社會,做任何事情,外界都知道,是隱瞞不住的。

他說:「有些事情,明顯是很蠢的,適得其反。我經常感到,他們不顧後果,這很奇怪的。明明這樣做不好,沒達到預期目的。奧運在中國看,我很高興。這是我第一次公開在這樣一種聲明上簽字。」

沙葉新說,這封公開信,是很友好的。而且明確說,不希望把奧運搞成政治化。這封信寫得不錯,不應該用政治化意圖來揣摩猜測它。

已經退休在家的沙葉新說,今年2月,他到海外參加國際筆會會議,當局找他談話,比較善意,「雙方都有讓步。但都保持了自己的底線」。

沙葉新認為,這次「接觸」,是當局同民間獨立知識分子「打交道」的一次「成功範例」。

他說:「這些來談話的人,他們是奉命行事,也都很有理性,他們也得聽聽我怎麼說,我直言不諱,談出自己的看法。我覺得,我在某些方面說服了他們。」

他說,同知識分子進行平等、理性、建設性以及開誠佈公的對話,是解決官方和知識分子關係緊張的一種比較好的做法。

沙葉新說,他在香港開會時,寫了一篇文章。他說:「我在香港學習溫家寶同志的講話,獲得了『國內外』的好評。即便國內的人聽了,也覺得他不是『逢共必反』,也是鼓勵國家進步,支持『黨內的健康力量』。」

沙葉新說,他和「這些人」先後談了3次,談得「很艱難」,但是效果還是不錯的。

沙葉新在自己的博客中這樣寫道:「本人姓沙,總想在電視圈的污泥濁水中,企圖摻點乾淨而堅實的『沙子』。這當然是我自視甚高,也自不量力。但我至少可以在劇本這一環節進行『環保』,保持我的清潔,保持我的精神追求和藝術個性;使我不趨時,不趨勢,政治不能淫,資本不能屈。」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7/0828/53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