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讀書思考 > 正文

閒話「主席紀念堂」

作者:

這是坐落在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
 
假如我不在上圖加以說明,恐怕會有不少朋友把這個風格較為標準的古希臘神殿神韻的建築誤會成毛澤東紀念堂的。總體上看,坐落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那座毛澤東紀念堂,除去頂檐的顏色有所不同之外,其實風格上,基本上就是模仿林肯紀念堂的。
毛澤東紀念堂

曾經有文章說毛澤東紀念堂體現了民族建築風格,其實這是胡扯淡,是外行的胡言亂語。中國民族風格歷來是飛檐斗拱,僅僅鑲嵌了琉璃瓦、圍起了漢白玉並不能代表中國民族風格的,畢竟,這只是材料上的,而不是建築風格上的。這個道理,無須多言。

恰逢今天是這位偉人老去30年的祭日,看看今天的各大網站都在張貼懷念文章,都是老生常談,了無趣味,緊繃繃的臉讓人無法輕鬆,那咱就說點新鮮的,稍微輕鬆點吧。

據資料上說,該建築落成於1977年5月,離毛仙去僅僅八個多月就宣佈建成。聯想到該建築佔地57000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28000平方米,外還有44根福建黃色花崗石建築的明柱,規模之大,也就可以想像工程量該有多麼巨大了。而且,那樣的年代還缺少大型的進口工程機械,恐怕連個像樣的挖掘機都沒有,而現在連村辦的建築公司都有了這玩意了,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之成本,可想而知。

如此之速度,反映了那個年代的不正常,較為真實地折射了這座建築的背後,那種可怕的文革之「政治掛帥、革命第一」在那個年代的作用。雖然當時在台上的人不過是個庸才而已,但他挾裹着「你辦事我放心」的無法考證的遺囑之威力,卻也風風光光地自在了好幾年。也因此因禍得福:那時候好像還沒有多麼可怕的豆腐渣現象,不然的話,到現在不知道會修多少次了,比如北京西客站,也是重點工程的,剛剛投用,就裂了縫了,你說現在的人都成了什麼玩意了,真沒有當年的那個「心也惕惕、如履薄冰」的負責任狀態了。

政治掛帥促成了這座建築的出台,是這座建築的第一個有趣的背景。

其次,就是這座建築的典型的模仿風格,隱隱約約透出了一點中國命運的味道。據說,當年從設計到定稿只用了兩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其間設計稿樣超過百種,為何就選擇了這種絕類似於林肯紀念堂的「洋風格」呢?現在能夠知道的,就是一點的信息:該方案其實是當年的最高領導人拍板的,其實是長官意志的產物。別看那位領導人傻呆呆的,不過是個游擊隊長出身,但好像對建築很有研究的樣子,要不然,他怎麼就這麼神使鬼差地在百多幅外觀效果圖中,一眼就看上了這幅感覺矮小了點、立柱細了點、色彩亂了點、總體上有點不中不西的這個風格呢?

選擇了目前的這個風格,還真形象地表達了一點中國後來的命運。比如,總體上就是模仿古希臘風格的「西方傳統文化」風格,表明了後來的改革開放,基本上是朝着西方化的道路上走的,無論從科學技術上還是管理經驗上,乃至治國之經驗——包括很多國家機器的部門設立,還有軍隊、警察什麼的服裝,都是西方化了的———,都在學習人家,也許只有從人家那裏,才能找到所謂的自信的。

於是,後來就終於不可遏止地開始學習西方的東西了,這真是中國的大幸運。要不然,還要保有文革的那一套,並且還要「過七八年再來一次」,那中國和中華民族,真要被玩死了。

可是,誰都知道,毛這位偉人卻是很反對西方文化的。特別是這類的「言必稱希臘」,一直是他老人家所深惡痛絕的中國西化文人的大毛病——如我這樣的,假如生在那樣的年代,老人家說不定一腳就把我給踢到垃圾堆去了,還要踏上一隻腳,永世不得翻身呢!萬幸啊萬幸,他雖然反對古希臘,尤其反對美國這個紙老虎,沒想到自己卻要天天躺在這個古希臘風格的東東中,而且還是模仿人家紙老虎那裏早就存在了上百年的風格的,想到這裏,我都替他難過。

這不是命運的機緣,該怎麼來解釋呢?

再次,就是這座建築所努力營造的那個「民族風格」,給整體設計帶來的巨大失敗,所形成的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味道了。較之於林肯紀念堂,毛澤東紀念堂大概為了破除「模仿林肯紀念堂」這個肯定會帶來的詬病,就在外觀上極力通過材料的使用和局部的變化來達到所謂的中國民族化目標。比如,林肯紀念堂的多利克風格石柱生硬地變成了中國八角式,不僅沒有了林肯紀念堂立柱的那種古希臘凹槽,而且還把它們給變細了,並增加了數量上的密度(林肯紀念堂36根柱子,毛紀念堂44根,不知道有什麼講究);同時,還在那種典型的古希臘頂檐上莫名其妙地加上了中國金色琉璃瓦,使得這座建築終於變得不倫不類了——不能說完全就是古希臘風格的,畢竟古希臘人不用琉璃瓦這種東東的,而且柱子也是有凹槽的;但也不能說就是中國民族風格的,上帝啊,你們去中國歷史上看看,咱們的老祖宗什麼時候搞過這類的典型的石頭建築阿?咱們一直就是典型的秦磚漢瓦加上木頭,還有鮮艷的紅藍顏色的。

把一個絕對是古希臘的總體風格,活生生地通過局部的真實變成中國特色,這在我們的現代化進程中不是新鮮的了。記得前幾天還看到了一則帖子,還談到了「對我有利的就國際接軌不利的就中國特色」這個深刻的問題呢!

既不西方,也不中國,但還要處處表白自己的中國特色化,算是咱中國人的一種面子情結的展露吧。但無論如何也要跟隨世界的潮流才能活下去,所以就是拼命地加上「秦磚漢瓦」也無法改變總體的西方化,也肯定真實地表達了中國人心目中的「先進」標準的。

這其實是好事,我很讚賞的。畢竟,進步需要代價,總要經過此種不倫不類的過程,才能形成真正的自我的。由此聯想到毛的一生那麼批判傳統文化,甚至後來還發動了文革來破四舊,砸了孔家店,燒了傳統典籍,但後來還是要躺在用傳統的秦磚漢瓦來破解西方風格的建築裏面,可見他老人家那麼偉大,也無法扭轉中國的歷史進程的。

何況,他老人家信奉的主義,也是典型的「言必稱希臘」呢。雖然高呼與中國實踐相結合,但總體上,畢竟還是那個主義的精髓的。

最後,就是這座建築的被放置、被使用、被分割而展現出來的味道。總體上看,天安門廣場以天安門為主建築,前面呈現一片開闊,除了瘦小豎直向上的旗杆和紀念碑,其實並不能在其前面橫擋一個左右延展的寬建築的,畢竟,中國人講究「氣順」,這在風水上是很有說法的。但這麼一弄,就顯得不順,也就隱約表達了這多年來的風風雨雨,仿佛都是註定了的。

你看,一座建築,就折射了這麼多難以言傳的東東,仔細琢磨琢磨,還真有點趣味呢,真乃「時也運也命也」,信夫!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凱迪論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7/0409/37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