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進步還是毀滅?美科學家育首隻人獸混種羊

美國科學家經過幾年實驗,培育出世界上第一隻人獸混種綿羊,它體內含有15%的人類細胞。此研究最終目標是在綿羊體內「種」出病人需要的各種可移植器官。有科學家認為這將大大增加人類傳染動物病毒的風險。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年來,科學界在將人類與動物細胞混合進行研究的問題上吵得不可開交,反對者有之,我行我素者也有之。美國科學家經過幾年實驗,終於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隻人獸混種綿羊,它的體內含有15%的人類細胞。

據報導,美國內華達大學的伊斯梅爾·贊加尼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用了七年的時間完善這項技術。目前綿羊體內的人類細胞比例達到15%,動物細胞比例為85%。

這項研究的最終目標是在綿羊體內「種」出病人需要的各種可移植器官。過程包括從病人的骨髓中提取幹細胞,然後將其注入一隻綿羊的胚胎腹膜中,等胚胎發育成形、羊羔降生,人類幹細胞也會通過新陳代謝系統進入綿羊所有器官的循環系統。兩個月後,綿羊含有部分人類基因的肝臟心臟大腦就會發育健全,這時就能 「回收利用」了。


資料圖片:人獸混種綿羊



贊加尼教授表示,從人體骨髓提取出不到56克的幹細胞就足以注入10個綿羊胚胎,這樣就能培養出多個可供移植的器官,假如第一個器官移植失敗,還有很多備用器官。這樣,人獸混種綿羊將成為「活體工廠」,為人類提供組織器官,同時也可用於藥物實驗。

另據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癌和幹細胞生物學醫學研究所主任韋斯曼,正在幫助培育幾乎完全擁有人類免疫系統的老鼠。這種老鼠對實驗抗愛滋病病毒新藥非常有用,因為愛滋病病毒不會傳染給一般老鼠。韋斯曼小組已將人類神經幹細胞注入到老鼠胚胎中,產生了腦部含有1%人腦細胞的老鼠。

現在,他希望能將引起帕金森氏病的有缺陷的人腦幹細胞注入老鼠胚胎中,研究這些細胞如何同鼠細胞聯繫。韋斯曼正考慮培育含有100%人腦的雜種老鼠,但他說這僅僅是一種「假想試驗」,是否可以進行還要請該大學的倫理學機構審查。

目前,全世界有大量的病人急需器官移植,需求量遠大於捐贈量,而且供體與病人的各方面條件也未必匹配。據統計,僅英國就有7168人在等待器官移植,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可能在找到合適的器官前就會死去。如果贊加尼教授的最終目標得以實現,人類將徹底解決可移植器官供應短缺的問題。

然而,不少科學家提出質疑,認為這將大大增加人類傳染動物病毒的風險。研究生物學趨勢的帕特里克教授表示:「許多動物身上的隱性病毒將會給人類帶來一場『生物夢魘』。突變性動物病毒是真正的威脅,我們已經見識過愛滋病病毒的威力了。」

還有不少動物權利人士也擔心,當人、羊細胞混雜在一起,會形成新的融合細胞,並誕生兼具人類與綿羊特徵的混種怪獸。對此,贊加尼教授解釋說,將人體細胞注入到早期的綿羊胚胎不會導致融合細胞的出現。從目前的觀察看來,研究人員沒有發現混種綿羊表現出除綿羊以外的其他動物的行為。

事實上,人獸混血動物的實驗,美國早在1998年就已經報道了。當時,美國一家受私人資助的研究所將人的面頰細胞與牛的卵母細胞結合,克隆出胚胎細胞。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隨即致函美國國家生命倫理委員會,對該實驗「深表憂慮」。值得注意的是,這篇論文被權威學術雜誌「拒之門外」,最後只好發表在《紐約時報》上。充分表明了國際科學界對「人畜細胞融合」的反對態度。

據悉,美國國家科學學會已經在研究對「混血客邁拉」實驗的限制問題,並將於明年2月提出一個草案。中國科學家也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人獸混血動物研究在中國曾經引起軒然大波。

2001年9月7日,《羊城晚報》報道一條令科技界乃至整個社會矚目的消息:中山醫科大學陳系古教授等科研人員經過2000多次實驗,將人類皮膚細胞移植到家兔卵母細胞中,成功克隆出100多個人類胚胎。

  

把人類皮膚細胞核移植到家兔的卵母細胞里。




這些胚胎有的發育成「桑椹胚」。所謂「桑椹胚」,就是指人類胚胎發育到3-4天的階段。然而,面對中國科學家取得的如此重大的科研成果,有人無論如何激動不起來。因為,用人畜細胞融合的方法克隆人類胚胎,已經踏入生命科學研究的禁區。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倫理、法律和社會研究部4位專家聯合致電《文匯報》,對廣東中山醫科大學此項幹細胞克隆成果提出質疑。

4位專家分析指出:首先,某些目前未知的兔子疾病將傳染給人類。第二,萬一被居心叵測者植入人類子宮,就可能產生一個人兔雜交種。應該說,這完全是對人類尊嚴的褻瀆。來自倫理的拷問:科學的利刃意味着什麼,科學家有權製造超級生命嗎?

當人的器官在動物的體內生長,擁有人類細胞的豬或老鼠,是不是會像人類一樣思考,卻和動物一樣行事?它們所帶給人類社會的恐懼,早已超越了人類認知的界限和人類對科學成果的接納空間。古代傳說在現代文明中的復活,以及未來科幻在現代的提前上演,給今天的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倫理衝突。

在人類倫理與科技進步之間,能否找到一個規範,這個命題的重要性已超過了科技進步本身。反對者指出,科學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工具,並不是毀滅自然的幫凶;科學不是上帝,不應成為代替自然進行生物選擇的主宰;即便是基因改造和生命個體重組,也不能完全以人類的功利主義為基本目的,它必須適應生命發展的自然規律。

人們當初對人工授精也接受不了,但是後來也接受了;第一位試管嬰兒路易絲.布朗於1978年在英國出生時,也引起了極大的倫理爭議,而現在全世界試管嬰兒已經超過30萬例。一些重大的科技進步,在誕生時有人詛咒、有人恐懼,但這一進步是否被人類所接受,最終取決於它是否有益於人類的福祉,而不在於是否合乎當時的倫理道德和法律條款。不斷探求事物的客觀規律、利用科學技術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這才是人類所追求的真理。

否則,《山海經》中那些形態各異的怪獸,《生化危機》裏富有攻擊力的人造怪獸,並不是遙遠的事。來自專家的反駁:倫理觀念也是可變的,不能因為科學探索的負面效應而停止科學探索本身。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7/0327/3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