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警惕:小心「尼日利亞騙局」變身重來

很多人對臭名昭著的 「尼日利亞騙局」並不陌生。該騙局經歷二十餘年至今不絕,受騙者無計其數,僅美國一地就因此給企業和百姓造成了幾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美國國內稅收署破天荒地為此專門開設反「尼日利亞詐騙」網站以警示國人。

儘管「尼日利亞騙局」是一種古老的騙術,但每年還是有許多人上當。而且隨着人們的警惕性不斷提高,騙子們的騙技似乎也水漲船高,騙人的花樣不斷翻新,讓人防不勝防。稍不留神,就很可能落入騙子的圈套。

一時疏忽險些被騙幾千美金

居住在多倫多的吳先生最近遭遇了一件不大不小的麻煩事。他的對手就是一個從未謀面的來自互聯網的尼日利亞人。

事情起因於吳先生有一套房子要出租,便在一家訪問量很大的英文網站發了一個帖子,包括房子的照片也放在網上,沒曾想很快就有了回音。一個網友回復他的 EMAIL時說,他在艾伯塔一家加拿大石油公司工作,目前被公司派往尼日利亞,但他不喜歡那裏。他說公司已經準備讓他回來,他在網上看了吳先生的房子覺得很喜歡,想租下來。雙方你來我往通了幾次EMAIL,彼此漸漸熟絡起來。

忽然有一天,這個尼日利亞人發 EMAIL給吳先生,說他覺得吳先生人很不錯,很投緣,讓吳先生一定把房子留給他,他願意先付押金。接着他說他的一個美國朋友欠他4000美金,他會讓那朋友把錢寄給吳先生,由吳先生取出錢,留下應收的押金後,把剩下的錢再寄給他,他要用這筆錢買機票回加拿大。為了表示誠意,這個尼日利亞人還把他的加拿大護照和他的艾伯塔的駕照掃描發給吳先生。吳先生一看,也覺得這人挺真誠的,就答覆說一收到押金後就把房子給他留着,請他放心。

幾天後,吳先生果真收到了由美國寄來的$4000支票,同時收到了那個尼日利亞人的EMAIL,讓吳先生儘快把剩下的錢轉寄給他,他好買機票回加拿大。吳先生也沒多想,照直去銀行把錢取出來,按照事先約定留下房子的預定押金,然後把剩下的幾千塊通過一家匯款公司寄給對方。

吳先生順利辦完匯款手續回到家,馬上就接到了這家匯款公司打來的電話,詢問吳先生認不認識收錢的人。吳先生還挺納悶,認不認識收錢的人與辦理匯款手續有什麼相關?不過他還是原原本本地把情況講了一遍,不料這家匯款公司的人想都沒想,就告訴他這是一個騙局,在吳先生之前已經有人上過當了。過幾天銀行就會跟吳先生說那支票是假的,會要求吳先生把 $4000退回去。而吳先生匯出去的這幾千塊錢就再也沒有下落了。對方人在尼日利亞,提供的所有資料都是偽造的,即便是向尼日利亞警方報了警,警察也找不到這個騙子了,錢肯定是拿不回來了。匯款公司建議吳先生停止這筆匯款業務,並把錢如數退給了吳先生。

據一家經營匯款業務的公司工作人員介紹,有一段時間,經常有人辦理往尼日利亞的匯款業務,從外表看匯款人似乎與尼日利亞沒什麼關係,這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後來有匯款人向他們反應被騙了,從此公司對每一筆匯往尼日利亞的款項都會格外小心,防止匯款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受騙。一般說來,現在的騙局不再像以前那種說你中了大獎之類的,因為大家已經見得多了。

現在許多騙子盯住互聯網,在網上找一些要賣東西的賣主,編一些理由寄來一張大額的無效支票,然後要求把剩下的錢轉給他。通常情況下,銀行會先將支票兌付,過幾天發現支票有假,再向事主追回已付款,這等於是銀行根據你的信用記錄給你的一個類似透支一樣的服務。他希望每個人平日裏都多個心眼,特別是在應對來自尼日利亞的簽約和付款時,尤其應加以注意。

一位姓韓的留學生告訴記者,他因為需要與人合租宿舍,在某大學網站裏發了一個招租帖子,一下收到十幾封自稱是尼日利亞留學生的EMAIL,讓他懷疑的是這些回信的格式內容大體相同,言辭極其誠懇,有的甚至答應一次交清一學期的房租。他估計這些人並不是真的想租房,一概回絕了。只是他一直想不通這些人到底怎麼騙錢。今天知道他們利用假支票行騙,很後怕,因為他也不知道銀行兌付假支票後還可以追回。

為什麼總是「尼日利亞」?

「我是一名州長夫人,由於國內發生了政變,州長不幸身亡,生前隱匿了大約3500萬美元,沒有被新上台的軍政府發現。急需將該款項以別人的名義,作為投資款匯出境外。希望得到您的合作。事成後,您的公司或個人將得到這筆資金的30%作為報酬……」

熟悉「尼日利亞騙局」的人大多是從類似的郵件開始的。發信人要麼是州長夫人,要麼是農場主的妻子,總之是她有一筆巨款,因某種變故必須匯出國,希望收件人能借其銀行賬戶一用,當然不會讓你白幫忙,會有一筆巨款作為回報。而且她會煞有其事地給你她律師的電話、銀行存款證明等等,在取得信任後,騙子會要求收信人在其賬號中存入上萬美元的所謂「手續費」或其他費用,此時很多人已經被那上千萬美金的誘餌套牢,或許內心也曾劃了許多問號,但最終還是無法抵擋一夜暴富的誘惑而自投羅網。

尼日利亞是英國前殖民地,那裏的許多人對英語十分嫻熟,因此最初這些詐騙基本上都是針對講英語的國家。

據了解,尼日利亞騙局的案發原因與上世紀80年代中期石油價格大跌有關。石油是尼日利亞最大的外匯收入,價格大跌之後對很多從事石油交易的商人打擊慘重。於是,那些本來受過高等教育、英語流利的專業人士索性利用自己熟悉國際貿易的特長,改行從事另一種跨國生意,那就是國際詐騙。

他們設計的「尼日利亞騙局」起初以英、美等西方國家的小型企業主為詐騙對象,騙取了巨額錢財。根據美國境內對抗《419大聯盟》活動組織透露,由 1985 到1999年14年間,「尼日利亞騙局」從美國騙取的金錢超過50億美元,而且「尼日利亞騙局」一度成為尼日利亞的第三大「工業」。 2000年9月,? 瑞士聯邦警察局發表的公報顯示,尼日利亞騙子每年在網上行騙錢財達4000萬美元。美國是迄今尼日利亞騙局的最大受害國,據統計大約有1%的收件人上當。 2003年年初,白宮向尼日利亞政府發出最後通牒,如果尼日利亞政府不採取有效措施,美國將實施經濟禁運。

早在1992年,中國上海就有一家公司被騙280萬元。香港迄今已有近百人被騙,被騙金額超過1000萬港元。

隨着網絡的普及和歐美國家紛紛向尼日利亞施壓,這種騙局目前正向中國等東南亞地區蔓延。傳統的郵遞信件方式已經改為發放電郵,行騙地波及到亞洲各國以及俄羅斯、新西蘭等國。而且這種無本萬利的買賣引來許多效仿者,昔日的「尼日利亞騙局」逐漸演變出「津巴布韋騙局」、「塞拉利昂騙局」、「 象牙海岸騙局」或其他非洲國家的騙局。

海灣戰爭爆發後,又有騙子自稱是伊拉克前副總統默罕穆德•阿其滋的兒子發出求助郵件,也有以發現了伊拉克寶藏的美國大兵的名義發出郵件。換湯不換藥,最後的結果都大體相同。很難說清明天這些騙子還會找到什麼樣的藉口。

據中國公安大學一位研究者介紹,詐騙者往往利用網絡,從某個國家的網吧里,同時把成千上萬個EMAIL發往世界各地,詐騙對象也已不再局限於小型企業主,凡是有EMAIL賬戶者都有可能收到此類詐騙的EMAIL。這種EMAIL的外在形式多變,有的看上去是從非洲某國的政府部門發出,有的來自某大律師,也有的甚至看上去是發自英國倫敦的某大銀行。不過,不管來頭怎麼變,它們的中心內容都跟從尼日利亞或其他非洲國家要設法轉出的一筆巨款有關。由於當地政府對這筆巨額財產要徵收50%的稅,他需要轉入您名下的國外賬戶來逃稅。為了感謝您的幫忙,事成之後,他願意付你20%至25%的酬謝費。

除此之外,信上還會附上這筆錢目前所在尼日利亞銀行的賬戶號碼,鼓勵你去核實。一旦你上當後騙子大多銷聲匿跡,也有一騙到底的,事成後鼓勵你親自去尼日利亞領取酬金,如果赴約,自然凶多吉少。據報道,到目前為止已有17位外國人為領取酬金赴尼日利亞後被殺害。

目前郵件行騙的路子越來越窄,許多人就開始變換花樣。上文提到的險些被騙幾千美金的案例就是最常見的一種騙局。另一位朋友也曾在多倫多遇見一個騙子,此人自稱是非洲某國前總統夫人,現在要去為一個大公司作公關經理,一個月內必須去報到,為證明自己的說法她還拿出了該公司的聘用書原件給這位朋友看,說是忍痛要將自己的生意轉讓,有點揮淚大甩賣的架勢,乍一看很像真的,其實到底她的生意值不值錢只有鬼知道。

中國人有一句老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很多時候看上去很美的事情,你不得不多問問為什麼,提防後面的陷阱。如果真有天上掉餡餅的事,還是讓給那些拋灑餡餅的人自己去享用吧。

責任編輯: 陳柏聖  來源:北美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6/1009/16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