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很快,馬斯克的春愁將是中國科企的秋悲

1

最近,馬斯克很着急,不是小米賣得太好,而是美國科技界的唱空。

前幾天,路透社發出了一篇獨家報道,特斯拉取消了長期承諾的廉價汽車生產計劃,這款汽車就是之前被媒體預稱的Model2。

Model3在美國的最低售價是3.9萬美元,而Model2預估價2.5萬美元,在中國估計也就是10多萬元人民幣的價格。

但10多萬電車領域,比亞迪和吉利早就佈局。

路透社的分析,說是馬斯克面對比亞迪等電車的低價戰,有點力不從心了,被迫退出。

胡錫進聽聞這個消息,立刻挺起了歡呼雀躍的身姿:

「現在特斯拉是卷不過我們中國的電車廠商了,所以應該是要被迫退卻了。」

馬斯克是被迫退卻嗎?

針對路透社的評論,馬斯克在X上大罵:

「路透社(再次)撒謊」,並且繼續發帖稱,特斯拉Robotaxi(機械人出租車)將於8月8日亮相。

的確,馬斯克最近被電車項目搞得頭疼。

儘管特斯拉依然是全球第一車企,但一路狂飆的勢頭卻被中國車企按下了剎車鍵。

今年一季度,特斯拉交付量只有38萬,相比2023年同期下滑了8.5%,相比上一季度降幅達到了20.2%。

這是一種雙向結果。

一方面,全球汽車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需求正在降溫,就像馬斯克說的,「比亞迪的銷量比上一個季度下降了42%,這個季度對每個人來說都很艱難。」

而且他還說,「兩家公司沒有可比性,因為特斯拉的定位是一家AI+機械人公司,而不僅僅是一家汽車公司。」

另一方面,是特斯拉的兩大產品線modol3和modol Y已經許久不見更新。

而中國新能源車企直接半年一升級,性價比越來越高。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內飾和設計,都已經顯得過時了。

無相君之前就分析過,中國電車的核心競爭力,其實就是供應鏈的完善。

因為供應鏈的協同,價格越來越低,堆料也越來越猛,這是歐美車企所不具備的。

但馬斯克最大的困境,並不在於特斯拉的短暫落後,而是「AI+機械人」的項目遲遲沒有搞好。

馬斯克曾說:「幾乎所有的長期價值都將來自AI和機械人。」

今年以來,全球市值增長最快的公司,就是與AI相關的公司。

微軟、英偉達、OpenAI……股價漲得讓人看不懂。

馬斯克作為一個要上火星的科技狂人,豈能在最先進的科技領域甘拜下風?

所以,去年特斯拉就推出了Robotaxi概念和全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還有機械人Optimus。

此外,馬斯克還新成立的一家AI公司xAI,推出了自己的AI大模型Grok。

而且和特斯拉新能源一樣,免費開源。

在馬斯克看來,股價下跌的最大問題,不是中國新能源的競爭,而是美國科技巨頭對AI的追逐,導致馬斯克慢人一步。

新能源汽車只是科技大停滯期間的曇花一現,而真正開啟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是AI。

或許是心心相印,蘋果也是直接砍掉了搞了10多年的造車項目,全力押寶AI。

但不可否認,無論是馬斯克,還是蘋果,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地的路上,走慢了。

馬斯克全球首富的位置,已經被拉了下來。

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全球有數百家碳酸飲料大廠,但真正牛逼的,只有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

AI大模型淘汰賽已經拉開,未來的果實只會被頭部玩家摘去。

馬斯克確實很慌,慌的是在AI方面的差距和谷歌、微軟越來越大,而不是來自中國新能源的內卷。

用他的話說:如果特斯拉做不到完全自動駕駛(需要AI的場景化應用),價值就會歸零。

2

馬斯克故事的另一頭,是中國的雷軍。

雷軍其實是中國最早搞AI的一批人,「小愛同學」就是最為廣泛的AI應用。

此外,雷軍是中國投資界的隱形大佬。

今天的蔚來、小鵬、華米、丁香園、羅輯思維、愛奇藝、頭條……雷總全有股份。

其投資控股了700多家企業,曾一年收穫了10多家上市公司。

中國投資界真正的神,江湖人稱「投資教父」。

對於這種爽文男主都沒他爽的大佬,做事情看似浪漫主義,其實都是現實主義。

雷軍為何要搞汽車?

首先,他投了幾十家造車公司,已經摸清楚了,今天在中國造車,不是搞發明,而是像小孩子拼一輛「奧迪雙鑽」。

材料零件都有,就看你怎麼拼了。

現在的車在小米看來,就是一個大一點的手機,用最好的技術、最好的材料,造一輛好車,然後接入小米的智能生態,按照Alot模式跑一遍就行。

而且雷總造車,也不是All in,而是先圈了一大批投資人錢,一起搞,然後再造車。

造車賺不賺錢無所謂,反正在資本運作環節,他就已經吃飽了。

幾乎中國造車新勢力都是這麼玩的,比如威馬汽車,融資環節吃了400個億。

到最後車造不好有關係嗎?

直接學賈躍亭跑路,人在美國好了……

最後,就是雷總確實有實力。

手上1000多億的現金,國內哪家車企比得過?

華為都是選擇和別人合作的方式,輕資產造車。

所以雷軍選擇造車,並不是所謂的「豪賭」。

而是早就認準了,摸透了,確定能賺錢了,才會搞。

真正高風險的圈子,雷總是不會跑步進場的,只會小部分試試水,比如晶片、系統、Al、軟件,機械人等。

這一點和馬斯克不同,馬斯克是真的會去賭的。

賣房子賭,睡在工地賭,這都是馬斯克幹過的事。

而雷軍的投資策略,不是要當行業排頭兵,在前面衝鋒。

而是先提前投資產業鏈,如果看到苗頭不對,趕快撤,防止當炮灰。

最後在市場的黎明前,大規模All in。

兩大科技人的選擇,本質上是兩個國家產業發展上的選擇。

造車和Al誰是未來?

可能在雷軍看來,AI才是。

因為小米早在2015年,就開始大舉佈局AI產業鏈。

其小愛音響當時就提上了戰略的高度,但是,那個時候的AI並沒有太多的商業化途徑,沒有盈利,也就沒有發展。

隨後小米也適時把人工智能部也從戰略高度下降到了手機業務部,帶着做做就行了。

土壤的不同,決定了科技發展方向的不同。

對於小米和中國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工業門類齊全,有完整工業體系,這時候搞汽車,輕車熟路,也有根基。

但AI不一樣。

儘管中國也有AI大模型,但行內人都知道,這和美國的那套不是一個檔次,而且差距不是越來越小,而是越來越大。

AI不是原子彈,把一堆程式設計師關起來開發就能成功的。

AI大模型的訓練,首先要靠硬件,靠持續性的人才資金投入。

我們硬件哪裏來呢?

美國的高端顯卡不出口給你,我們有錢都買不到。

人才資金方面,中國的幾個AI大模型發佈會,融資規模只有幾個億。

而美國的OpenAI計劃是萬億,蘋果公司光買顯卡就花了近50億美元。

作為一個老程式設計師,一個靠賣程序賬上躺着40億現金不知道怎麼辦的人,能不知道國內AI的真正技術含量嗎?

關於國產大模型和ChatGPT的對比笑話,隨便一搜就有了。

雷總作為投資人,不可能不清楚這一切,而一向講究「順勢而為」的他,就是順中國的勢。

科技時代的競爭,日益激烈。

雷總選擇了最務實的一條路,但這並不是最前沿的一條路。

馬斯克向左,雷軍向右。

我們不知道最後的贏家會是誰,但可以預見的是:

今天馬斯克的春愁,在不久的將來,會是中國一眾科技公司的秋悲!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無相商業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410/2041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