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李克強故居外最新掛上了這篇文章

今年開始,中國「兩會」取消了閉幕後的總理記者會,人們不禁再次想起了已故總理李克強的身影。儘管現任總理李強也開過一次記者會,但其任內形象總不若李克強鮮明。

李克強頂著「習李不合」的傳言走過兩任10年任期,卻在卸任不到8個月就突然病逝。在這個不鼓勵記憶和悼念的國家,他的死訊除了短期的震撼,似乎沒有激起太多迴響。就像社交媒體上,也很難找到上海東郊賓館或曙光醫院工作人員,關於他心臟病發那天搶救情況的隻字片語;在不尋常中,一切似已歸於沉寂。

3月上旬,就在距離李克強2023年10月27日過世4個多月後,中央社記者來到他在安徽合肥的故居周邊。這裏是他少年時生活過的地方,曾經的安徽省文史研究館大院。

李克強當年居住過的平房大院早已成為兩座居民樓,一棟是白色三層樓,一棟是紅磚四層樓。欄杆內空蕩蕩的走道,去年10月底曾鋪滿鮮花,眾多民眾圍繞居民樓致意或哭泣;現在則是居民進進出出,生活氣息濃厚。

看似一切恢復正常。不過,欄杆上掛了一塊布,上面印著作家魯迅1919年發表在「新青年」雜誌上的文字:「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這塊布推測是在民眾追悼李克強的熱潮過去後才掛上,否則可能和那些鮮花一樣早被清掉了。

它讓人想到,去年10月底上海的萬聖節遊行,年輕人用各式扮裝,對當局疫情處理或對時局表達嘲諷和不滿。其中有人就裝扮成魯迅,穿着長衫,黏上鬍子,一臉正經念著上述這段話,同時還手持牌子,上頭寫著:「學醫救不了中國人」。

當許多人討論中國青年的「躺平」,也有不那麼消極的人,或是不僅僅關心自己就業、就學、買房問題的年輕人。不要忘了,促使中國防疫政策改變的「白紙運動」,最先就是學生發起。

一名上海教師給高中生課外輔導時,有學生在課堂上問她:「您真的相信共產主義嗎?」另一名學生的反應則是立刻環顧四周,問:「有監控嗎?」

還有一次,另一名高中生問她:「該保持清醒還是糊塗呢?」這是個愛閱讀的孩子,與老師的交流中提到了歐威爾、尼采等不同人的著作。

這名老師感到驚訝與欣慰,她告訴中央社記者:「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中還能有這樣的獨立思考。可見封不死呀!」

對於想知道她看法的學生,她會下課後再討論,然後分享「學習來的不同觀點」。

在民主國家,表達對政府不滿或質疑很正常。但是在言論管制及數位監控強大的中國,星星點點的反對言行,反而讓人覺得暗潮湧動。很多人想問:敢表達不滿是否等於會上街抗議?抗議是不是代表政權有危險?

這名老師很務實地表示,在中國,即使是「覺醒」的人,在身邊人遭遇不公時,也未必會挺身而出。「對多數人來說,覺醒和行動之間沒有因果關係。不是人人都像(四通橋勇士)彭立發那樣勇敢。」但她認為,沒有被完全洗腦,就代表這些年輕的一代有希望。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中央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320/2032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