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慘烈的時候可能要到了

眾所周知,去年有兩座城市很火:

一個淄博,一個哈爾濱,全是旅遊給帶起來的。

上半年還在進淄趕烤,下半年就搖身一變成「南方小土豆」,直接進爾濱買房了。

有數據顯示,去年12月,黑龍江省外人士在哈爾濱購房(新建商品房和存量房)共辦理不動產登記2790件,比前年同期增加了1867件。

看起來搞旅遊真的能帶來潑天富貴,於是2024剛開年不久,互聯網上就充斥了一片各地文旅局長「花式秀肌肉」的景象。

這種秀肌肉的背後,表面上看只是搶旅遊消費,但更深層次,卻是城市競爭越發的激烈。

不過,不管是搶佔短暫消費,還是搶佔人口,都在說明:

城市競爭的格局都開始發生重大變化了!

而隨着人口負增長時代的到來,城市也會如同進化論一般:優勝劣汰。

大部分的城市,在未來都會逐漸被淘汰掉,這些城市裏的資產也會變得沒有價值;而最後能留下來的有價值的一批城市,我認為也就30個。

而這30個裏頭,又分第一第二第三梯隊,需要去綜合評定。

但可以明確的是,無論你是工作還是買房,都要儘可能的往這30個城市去靠攏。

01

縱觀70多年來中國城市的發展史,你會發現,城鎮化一直是我們發展的主題,而貨幣就是我們發展的基礎。

初期階段,是建國後到改革開放之前,中國主力發展工業,但進度較緩慢,城鎮化率到1978年的時候也僅僅增長到了17.9%。

但這個時候,我們卻開闢了很多省會城市的「一市獨大」,其中屬北京上海最為突出,GDP直接干到了人家的146%。

改革開放後,我們開始正式地「走出去」,打開國門的第一步就是發展進出口貿易,最方便的當屬沿海地區,於是集中於珠三角的4大經濟特區出現了,中國城市也開始了第一輪的分化。

到1998年全面房改以前,GDP的前10名就已經坐穩了現在的北上廣深和一批強二線城市。

而房改開始後,城鎮化從工業轉移到了土地,我們也迎來了長達30年的致富時代。

土地還是一方面,大基建也變成了拉動馬車快跑的一個重要因素。

至此,地有了,人有了,配套有了,還怕房子不漲嗎?

而漲到足夠多的時候,貨幣就會變成財富不斷地去進行二次分配,讓各行各業的人都得以兜里有錢,還能再生錢。

可以說,當初在這個鏈條里的所有人,無一沒有吃到過這波時代的紅利。

所以,眼下越是位於這波紅利褪去的陣痛期,越不能把這個承載貨幣的主體給打爆。

據中原地產研究院的數據總結,去年全年關於房產政策優化的調整就高達1008次:

認房不認貸、「雙限」解除、限價鬆綁、以舊換新、房貸利率下調、降首付、普宅標準優化、配售型保障房出爐、城中村改造、房票安置...

2024年的房地產,只會出得更徹底。

年底發放的那3500億PSL就是一個信號。

更況,今年作為政策拐點的一年,房改3.0的落地且成型只會加速到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二輪房改的紅利期在2021年徹底結束,而這一年也被稱作房地產的歷史拐點,一拐就拐到了現在。

所以,3.0時代,我們除了把人往大城市去「趕」,還需要把貨幣進行大挪移,才能看清城市的未來。

什麼意思呢?

我先簡單提點一下,有三樣東西——科技創新、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

02

要看懂局勢,首先還是得回歸到這30個城市價值的衡量標準上來談。

怎麼才算是符合和具備發展潛能的城市呢?

有4要素很關鍵:

1、人口

先說個真理:房子本身就是不值錢的,值錢的只是生活在這個地方的人和配套。

人口流向哪裏,就決定了未來會在哪裏。

前幾天國統局剛公佈了2023年的人口數據,全國人口140967萬人,比2022年末還減少了208萬人。

人口持續負增長的趨勢已成定局,這裏面新生兒的人口雖然沒有跌破預期的800萬,但死亡人口也去到了1100萬,這也就是說,算下來淨差值也有200萬左右了。

就算保持着這個遞減速度不變,到2035年,也會有接近2500萬的人口淨流失掉。

那你猜這批淨流失掉的人口,最後會從千萬級的城市還是從十萬、百萬級的城市裏流失?

而這又會導致什麼結果?

先回答後面那個問題,一個是各地會直接從「搶人才」演變為「搶人口」

這點從超大特大城市近兩年來一直在加速取消落戶限制就足以見其決心了,像上海上周不就是剛取消了單身限購,非滬籍人士社保滿3年就可買房。

另一個是讓中小城市的庫存更高企了。咱再扒拉回去年的數據,2023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的金額,比2022年末下降了9.6%。

說明什麼?

開發商去庫存自保不暇,地方賣地已成過去時,只能靠卷別的東西來維持財政。

看這不就是卷到文旅上面去了?

當然,文旅也只是一個噱頭,如果沒有穩定持續的人口流入,就會在曇花一現後,又恢復到衰敗的狀態。

所以你必須去思考,你的錢要放到哪裏,才不至於讓你的資產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持續下滑。

2、人均GDP

這是衡量一個城市的富裕程度。

很多省會城市雖然人口不少,但是人均GDP甚至還比不上很多小城市。

這也是為什麼你看着在二線城市拼搏努力,卻體感還沒有在老家三四線小縣城那兒攢的存款多的原因。

多的就不舉例了,但像瀋陽、貴陽就是人均GDP較低的二線城市。

另外,人均GDP也並不能作為衡量該城市含金量的唯一標準,要不然四線小城鄂爾多斯也不該常年穩居第一了。

人家那是家裏真有礦挖啊!

3、國家定位

國家定位高,城市的發展起點和天花板才可能會更高;

像說到北京就是文化科技中心,說到上海就是金融中心,說到杭州又是互聯網中心...

你要知道,能有幸被砸錢砸資源的地方,是永遠不愁沒發展的。

所以你可以去看看目前被列入重點城中村改造的城市都有哪些,上榜的都可以重點關注一下。

4、上市公司的數量

數量越多,市值越大,說明城市的長期競爭力越牛掰。

北上廣深就不必說了,反而有些「三非城市」,像無錫、紹興等也進入了2022年末的20強。

想了想,大概也跟都市圈有關。

之前從紹興坐飛機回老家的時候,就一直搭的杭紹地鐵再直轉去杭州蕭山機場,估算了一下到機場一趟來回也就1小時左右,方便得很。

可見,未來這種1+1>2的城市群經濟效應會逐漸成為主流,並逐步達成人口城鎮化的目的。

而在這個3.0的時代,未來能成功轉型的,也一定是具備了這4要素的城市。

當然,這些城市能級不同、人口總量不同、產業不同、發展潛力不同,顯然未來房產的漲幅也會不盡相同,這些都是比較繁雜且需要去細分的信息板塊,如果你感興趣,可以來我閉門直播課,我們會提供更專業的分析給到你。

而至於你想在哪個城市投資置業,哪個城市長期發展,這就是你要做出的選擇了。

03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個故事。

是來自我老家店裏的一個熟客,他兒子今年剛大學畢業,考公考研兩手抓,都優秀地被選上了。

一個是進入江西的一個小縣城當公務員,每個月固定萬把塊的工資;一個是去強二線城市武漢讀中南財,造個三年後學成歸來再尋出路。

當選擇權轉移的時候,家裏親戚都傾向於讓他選「鐵飯碗」,但最後他還是做出了讀研的決定。

就業形勢這麼差,一圈人都在為他的決定扼腕嘆息,然而當我媽跟我說起這個事的時候,我卻無法聲明自己完全偏向哪方的立場。

但站在我個人來說,如果城市命運要聯繫到個人命運的話,那我想這確是我選擇留在深圳的理由。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鬍子說房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202/2012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