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何清漣:計票透明:台灣視為程式,歐美聞之群贊

作者:
如今台灣2024大選已經落地,這守護的責任就落到民進黨新政府身上。我相信賴清德總統會體察民意,對蔡英文奉行的「進步主義優先於民生」路線加以調整,將台灣人關心的經濟民生放在推行各種「進步主義」主張之前。

歷屆台灣大選都有一些國家各方人士組團前往觀選,但2024大選觀選卻有一個前所未有的特點,不少自媒體與西方人士的關注焦點集中在台灣選舉程式的公正透明,樣板就是最後的計票環節,一致評論為透明度高、距離真實選情最近,選後並無盜票指控。有的評論不憚指出:這一點就值得美國學習。儘管我多次表達過希望美國放下民主指導者身段,學習台灣選舉過程的投票計票過程,但這次還是希望再系統地複述一次:應該學習台灣的什麼經驗。

台灣維護了一人一票、出示證件、選舉當日出結果的制度

每個國家的政府財政開支都依賴於本國納稅人所交納的稅,因此,只有本國公民才具有投票資格,而且是一人一票(one person,one vote)。這一制度在美國尤其是2020年大選崩壞。所幸的是,台灣執政黨雖然亦步亦趨學習美國,在計票驗票這點上卻沒在毀壞台灣自有民主選舉以來就堅持的一人一票且需要驗證身份的定製。

多家國際媒體早就介紹,根據台灣法律規定,中華民國國民年滿20歲以上,以及在投票地居住達4個月以上,就可以投立委票及政黨票,居住達6個月以上可以投總統及副總統票、立委票及政黨票。

此外,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以外居住的人民可申請返回台灣行使選舉權。受理期間自至今年12月4日止,申請人必須在此期限,向其原戶籍地的戶政事務所辦理返台投票。投票期間,受監護者(比如重大刑案犯人或重度精神疾病患者等)不能投票。備受關注的2024年台灣大選在當地時間1月13日吸足了全球的注意力。

美國號稱民主燈塔,但在2020年不少民主黨州就允許17歲的青少年投票,比如加州、新澤西州。早在2018年8月,美國眾議員格蕾絲·孟(紐約州民主黨)提出了一項決議,提議修改美國憲法,將全國投票年齡降至16歲。該決議(HJRes.138)將取代第二十六修正案,禁止各州的投票年齡高於18歲,規定:「年滿16歲的美國公民的權利,美國或任何州不得因年齡而拒絕或減少投票權。」作為憲法修正案,該提案需要獲得美國參眾兩院三分之二多數以及四分之三州的批准。如果通過,這將有效地允許十六歲和十七歲的個人在所有聯邦、州和地方初選和選舉中登記和投票。少數州還宣佈重刑犯可以投票,布隆伯格還專門投入資金為民主黨購買這種選票。

美國選舉自從2020年選舉日當晚六大戰場州停止計票,出現拜登曲線之後,選舉日成了選舉月甚至更長。這一改變只有美國民主黨覺得自己是在「捍衛民主」。

計票過程透明度高

除了大選結果外,還有一件事在社交媒體上引起轟動,那就是台灣選舉唱票過程相當透明。

德國《明鏡》(Der Spiegel)記者科尼利厄斯·迪克曼(Cornelius Dieckmann)在X平台上盛讚台灣唱票的透明度。

「台灣的民主正在發揮作用。每張選票都被(唱票者)高高舉起,以便讓公眾能看到。」迪克曼說,「選票上的結果被(唱票者)大聲喊出、並重複喊,然後在一張讓外界都能看到的(被貼在展示板上的)紙上進行統計。」

「任何人都可以觀看、拍照或錄影。當投票箱空了時,工作人員會向公眾展示投票箱確實是空的。」

這條推文有390萬流覽量,很多評論者都認為這種做法才是公正透明的。1月13日,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之一、科技企業家維韋克‧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在Twitter上附上了一個類似的台灣大選唱票視頻,並稱讚說:「這就是台灣人的做法,完全透明——與我們不同。」

台灣大選到現在進行了十六屆,選舉要求選民親自到指定的投票站投票,並且採用的是紙張選票。台灣沒有缺席投票、提前投票、代理投票或電子投票等其它方式。選票由專人清點,每張選票在計票前都會展示出來供公眾監督。台灣選舉計票過程一直如此,為何只有今年才被關注到?關鍵是2020美國大選出現的嚴重問題,不僅導致本國民眾對本國民主信心喪失,還導致世界對美國大選的透明公正產生懷疑。

我專門研究過台灣的選舉,早就知道台灣在競選過程中互相抹黑對手、挖對方私隱並誇大曝光、在法律允許範圍內採用各種贈物方式來影響投票傾向,均稱得上無所不用其極,但在選舉投票過程卻始終保持透明公正。2020年美國大選採用大規模郵寄選票、機器投票之後,不少台灣人口頭上並不相信美國大選舞弊這一指控,但我與他們在Twitter、Facebook上討論相關問題時,問他們「台灣願不願意學習美國這種大規模郵寄選票、機器投票」時,無論他們的政治態度如何,都一致表示,他們堅決反對台灣採取這種投票方式。更有人表示,台灣的民主來之不易,當初民進黨為了防止國民黨操控選舉,力爭建立了這種最簡單也最容易防止作弊的制度,對雙方都公正,不會輕易改變。

民主制度的建立包括三個重要環節,一是民主程序,主要是選舉過程的透明公開;二是民主選舉產生委託人代理制,由民選官員治理國家;三是民主的定期修正機制,如果委託人(選民)不滿意,可以用選票定期更換。這種選舉雖然花費高昂,但遠比一場革命實現的政權輪替要低。而民主制的脆弱,就是因其懸在一張張選票上;民主制的保有,基本有賴於民主程序的公開透明,這點關係到選民意志能否得到實現。台灣作為一個3000萬人口的小國,實行民主制度的年數雖然不長,但在民主程序的公開透明上,卻已經超過了它的民主導師美國。有美國評論者如彭博有作者說這是為了防止中共介選,實是不了解台灣計票制度的形成歷史。

台灣的選民主體知曉自己的長遠利益

與歐美國家相比,台灣選舉面臨的各種外部壓力特別大,選舉輿論環境的惡劣與外部干擾也相當罕見,尤其是TikTok對年輕世代選民的影響力之大前所未見。也因此,台灣選前預測賴清德會勝選,但贏得的票數最多在幾十萬至百萬之間,極少數甚至判定幾萬票差距,但最後以558萬票勝出,立法院也只比國民黨少一票,可說是台灣選民在優先事項的判斷上,很清楚何為台灣之「本」,何為「末」,其定力與清醒程度,完全值得歐美國家的選民學習。

自從西方國家實行「選票換利益」以來,歐美國家的選民多關注短期利益,幾十美元購買一張Homeless的票、出資讓福利院護工收割養老院選票的事情經常發生。但台灣很少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我不敢說絕對沒有,但台灣媒體很少有過相關報導。

在大選之前,我就寫過一篇《APEC拜習會後:台灣命運之球已踢到選民手裏》,那篇文章我表達的希望是:儘管台灣選民對蔡政府有諸多不滿,但還是希望他們在選舉日那天踢好這關鍵一球,做出有利於台灣命運的選擇。如今台灣2024大選已經落地,這守護的責任就落到民進黨新政府身上。我相信賴清德總統會體察民意,對蔡英文奉行的「進步主義優先於民生」路線加以調整,將台灣人關心的經濟民生放在推行各種「進步主義」主張之前。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117/2005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