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易富賢:中國應該避免經濟「機毀人亡」

—林毅夫等人不是「智囊」而是「腎囊」

作者:
林毅夫對中國經濟的預測(比如在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分別預測2030年中國的經濟將是美國的1.5-2倍、2.5倍、2倍、1.5-2倍),與蔡昉對人口的預測(比如預測全面二孩後每年將出生4700多萬)一樣,每次都誇張得離譜,無一例外。中國的決策體系,像一張濾膜,任何客觀的觀點和預警都被視為「唱衰中國」而被過濾掉、甚至被封殺,只有林毅夫等人「唱好」的觀點能夠進入決策視野。

圖為深圳羅湖;2012-2022年6.4%的平均經濟增長率,很大程度是由於房地產泡沫造成的。

最近,國際著名評級機構穆迪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下調為"負面",理由是房地產危機加深和經濟增長長期放緩帶來的風險。穆迪預測,由於「人口結構疲軟」,2024-2025年中國的潛在經濟增速將降至4%,2030年將只有3.5%。

中國政府對穆迪的判斷表示不滿。財政部認為,「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國安部更是連續三天發文,將唱衰經濟上升到「威脅國家安全」的高度。

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由「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驅動,近年改由「統計局、中宣部、網信辦」新三駕馬車驅動,現在換用國家安全部這一「內燃機」了,今後是不是要啟用軍隊這一「核動力」?

誇張的經濟預測導致的地緣政治危機

中共官方之所以認為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是受林毅夫等人錯誤預測所誤導。

2020年8月24日習近平在主持召開經濟領域專家座談會,就「十四五」規劃的編制徵求林毅夫、蔡昉、樊綱、江小涓、王昌林、朱民、陸銘、張宇燕、鄭永年等9位專家的意見。根據這些專家的建議,習近平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指出:「到2035年實現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

林毅夫解釋他們預測的依據:2019年中國的人均收入(購買力平價)只相當於美國的22.6%,德國、日本、韓國則分別在1946年、1956年、1985年達到此水平;這三個經濟體在相應時點之後的16年,平均經濟增速分別為9.4%、9.6%、9.0%。即便考慮到人口停滯、中美貿易戰和科技戰,「中國從2019-2035年在8%的增長潛力下實現6%左右的年均增長,從2036-2050年在6%的增長潛力下實現4%左右的增長,也都遊刃有餘。」他預測,中國的經濟規模在2030年將超過美國,到2049年將是美國的2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美國也會心悅誠服。2023年他依然堅持這些預測,認為「卡脖子」的問題可以利用舉國優勢來克服。

其實,林毅夫對中國經濟的預測(比如在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分別預測2030年中國的經濟將是美國的1.5-2倍、2.5倍、2倍、1.5-2倍),與蔡昉對人口的預測(比如預測全面二孩後每年將出生4700多萬)一樣,每次都誇張得離譜,無一例外。

中國的決策體系,像一張濾膜,任何客觀的觀點和預警都被視為「唱衰中國」而被過濾掉、甚至被封殺,只有林毅夫等人「唱好」的觀點能夠進入決策視野。

端着「世界第二經濟體」的碗,看着「經濟是美國的兩倍」的鍋,中共領導人豪情萬丈,做出了「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略誤判,認為「時與勢在我們一邊」。外交官被要求「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以構建「國際新秩序」。林毅夫等人的誇張預測以及中國的戰狼外交,讓美國政要陷入戰略焦慮,將中國視為試圖顛覆二戰後美國領導的自由國際秩序的戰略競爭對手。兩國關係陷入螺旋式下滑。

基於錯誤人口數據的經濟預測

老齡化是經濟的阻力。德國在1946年、日本在1956年、韓國在1985年時,中位年齡分別只有34歲、24歲、24歲,64歲以上老人佔比分別為8%、5%、4%;在之後的第16年中位年齡分別為35歲、30歲、32歲,65歲及以上老人佔比分別為12%、7%、7%。而2019年、2035年中國的中位年齡分別為41歲、49歲,老人佔比分別為13%、25%。可見,中國的年齡結構與當年德、日、韓截然不同。

德國、日本的中位年齡分別在2002年、1997年達到中國2019年的水平,此後16年的平均經濟增長率僅為1.4%、0.7%。德國、日本的64歲以上老人佔比分別在1966年、1991年達到中國2019年的水平,此後16年的平均經濟年增長率僅為2.9%、1.1%。

林毅夫只看到德、日、韓經濟的上半場,沒有看到下半場。勞動力是經濟的動力,德國的15-59歲勞動力在1994年達到歷史峰值,在1995年開始負增長;其人均GDP在1995年達到美國的110%的峰值,然後降至2022年的64%。日本的勞動力在1994年開始負增長,人均GDP在1995年達到美國的154%的峰值,然後降至2023年的42%。韓國的勞動力在2016年開始負增長,人均GDP在2018年達到美國的53%的峰值,然後降至2023年的41%。

如果把中國的經濟比喻為一架飛機,1978年改革開放點燃了燃料(年輕勞動力),讓經濟高速飛行了三十多年。但是勞動力在2012年開始負增長,經濟燃料不足,經濟也開始減速。但是林毅夫等人忽悠說經濟還有8%的增長潛力,建議繼續踩油門(瘋狂投資,尤其是房地產),導致巨大的房地產泡沫。也就是說,2012-2022年6.4%的平均經濟增長率,很大程度是由於房地產泡沫造成的,已經高於真實的潛在增長率了,屬於透支未來的增長。本來那段時間,是讓中國經濟平穩着陸、優化結構的最後時機,但是卻被白白浪費,後患無窮!

高空飛行的飛機,燃料不足,但是林毅夫現在還在建議踩油門,繼續高速飛行,對中國和世界都是極度危險的。中國是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如果中國經濟機毀人亡,將引發全球經濟危機,因此現在很多國家在紛紛「去風險」。

西方觀察家往往專注於批評中共領導人的言論和決策。其實指出林毅夫、蔡昉等「智囊」(實為「腎囊」)的預測的荒謬性,可能更具建設性,因為他們的預測是中國各項荒唐決策的依據。中共當局不能裝鴕鳥了,應該正視人口危機,在即將召開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上,經濟決策應該基於現實而不是天上掉餡餅的預測。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25/199520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