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想要家庭越來越聚財,就要學會這三種「佈局」

一個家庭如何做,才能聚財呢?

古往今來,人們都做了很多的探討,也有人認為要改變房子的佈局,帶來某些好的徵兆。

「床頭放三物,招財又納福;寧可房前出場小,不可房前有人田......」關於房屋的古訓,數不勝數。

《孫臏兵法》裏說:「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

家庭要聚財,天時地利是外因,人和是內因,不僅僅是把房子變得美觀大方,也不是幾樣家具擺設就可以了。

清朝文學家、美食家袁枚,活了八十二歲,一直吃喝不愁,遺產還說兩萬多銀兩,田產房產價值一萬多銀兩。

袁枚用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家庭有以下幾種佈局,不愁不富。

01

「書中自有黃金屋」:努力讀書,聚財有底氣。

出生在浙江錢塘的袁枚,七歲就入學,十二歲的時候,被浙江督學王蘭生看中,讓其到縣裏讀書。

在十八歲,他又被浙江總督程元章看中,送他到杭州鳳凰山敷文書院讀書。之後被破格補錄了廩生。

他去桂林走親戚的時候,寫一篇《銅鼓賦》,被人們點讚,從而名聲大噪。

通過科考,他入朝做官。

在官場十多年,他不僅認真工作,還把薪水存起來,有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雖然讀書和賺錢,不能直接等同,並且很多古訓告訴我們,讀書人要清高,不要把金錢排在第一,否則會掉進欲望的陷阱。

就是自己做官,也要廉潔奉公,千萬不要貪財,否則會有災禍。

可是讀書是賺錢的根本,科考也是謀生的一條路。好好讀書,賺錢的方法,也會得到。

作家趙樹理說過:「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裏淘金。」

人有了知識,就能往高處走,從而遠離底層,從體力勞動到腦力勞動。

事實上,在職位上,你的位置越高,薪水越多。這也和讀書有很大關聯。讀書多的人,提拔的機會,出成績的機會更多。

一家人都讀書,認知層次高了,那麼賺錢就容易多了。

02

「一生之計在於勤」:勤勞簡樸,聚財有運氣。

袁枚三十多歲的時候,厭倦了官場,然後借父親過世的機會,辭官了。

回到家,他花了三百兩銀子,買到了隋氏廢園。園子很大,但是早已荒廢,因此價格很便宜。

他為園子取名隨園,然後進行了重新佈局。

兩年以後,隨園變成了風景優美的地方;很多富人都聞訊來參觀,發出了感嘆。

為了讓園子更有價值,他把園子租給了十三戶人家,每年的租金,都不是小數目。

家庭安頓好了,袁枚就開啟更多的致富路:寫書、教書、賣書、幫人修改稿子等。潤筆費,非常豐厚。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收了很多女學生。

在封建時期,女子是不能去學堂的,他的做法,讓很多愛學習的女子,慕名而來。並且這些女子,都是富家女,給的學費更高。

我們都說,一個家庭能聚財,是運氣好。

事實上,運氣,本來就靠運籌帷幄。

勤於動腦筋,還多動手,那麼運氣的來龍去脈,都在自己的把握之中。

一家人都很勤勞,那麼賺錢的速度,就加倍了。

在節省方面,也動起來,年年有餘的跡象,會很明顯。

古人云:「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歲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

坐着去等待,錢是不會飛進你的家庭的。

不考慮囤積金錢的方法,金錢到了你家,還是會溜走,並且說不清,到底花在什麼地方。

在現有的家境上,推陳出新,讓收入的渠道更多,而家庭的開銷並沒有增加,那就意味着存款的增加。

機會是創造的,好運氣也是一樣,誰家都不要坐等,要主動出擊。

03

「酒香也怕巷子深」:直播宣傳,聚財有人氣。

也許你會疑問,在沒有網絡的時代,袁枚的房子,如何租出去的呢?誰能慕名而來呢?

袁枚對於宣傳,很有一套,他寫了《隨園記》《隨園後記》《隨園三記》以及《隨園雜興》等十一首散文和詩歌。

詩詞歌賦都寫得好,被文友誦讀,被當地的人津津樂道,因此名氣就來了。

大家都想去隨園看看,並且住下了,體驗一番。

當隨園的名氣大了,來的人也多了。門庭若市的局面也有了。

袁枚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推掉圍牆,四面都可以歡迎遊客。

遊客暴漲之後,袁枚讓家人開了飯店、自己也開始研究美食。

面對遊客,袁枚推銷《隨園食單》,做起了現場直播。

後來,林語堂都對此點讚:「偉大的詩人和學者袁枚寫了厚厚的一本書來討論烹飪方法。」

家庭要聚財,不僅是幾個家人在努力,還得匯聚人氣。

人多了,做生意就方便了,人脈資源也多了。人人都送一些小錢來你家,你的家庭就變成了聚寶盆。

當然,我們要注重正面宣傳,別讓家人變壞,遺臭萬年。

平時多關愛他人,為他人服務,也積極展示家庭的美好,人氣會慢慢上漲。

04

袁枚寫了一首小詩:「須知極樂神仙境,修煉多從苦處來。」

別總是羨慕人家多富有,多看看自己的家人,有沒有吃苦耐勞,是否有長遠的佈局。

把當下的分分秒秒都用活了,時間就會變成金錢,也會變成賺錢的智慧,還有百年之後的福氣。

聚財,說到底還是匯智聚力,深謀遠慮。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布衣粗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17/1991683.html